肠胃镜没异常,还是不舒服?也许是肠道过敏了

林小姐经常拉肚子、胀气;容易紧张焦虑、急躁易怒、心情低落;还有过敏症状,这些症状的关键竟然在于肠道功能?

人体有一条最长的神经——迷走神经,连结肠道与大脑。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在肠道的菌丛不只影响免疫系统与消化功能,还能透过迷走神经,向大脑传递讯息,调节荷尔蒙,影响情绪感知与心理状态,医学研究已证实这条「肠脑轴线」的存在,因此肠道也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

肠胃镜没异常,还是不舒服?也许是肠道过敏了

肠胃镜做了没异常不舒服还在?竟是功能出问题了

统计近3年受检者10大健康异常,肠息肉与胃部异常问题位居前两名,肠胃问题俨然已成为现代人常见的困扰,这几年肠胃镜的检查人数屡创新高,肠胃镜检查主要是了解器官是否有结构性异常,如肿瘤、溃疡、黏膜发炎、息肉等异常。倘若透过检查确认肠胃道结构并无异常发现,却仍然还有胀气、腹泻、消化或吸收不良等功能性异常的症状,就可考量透过「功能性医学」的进阶筛检,检查是否有肠漏症、肠躁症、慢性发炎等问题。

医学研究指出,影响肠道功能失调的主因在于饮食,若长期吃下不适合自己的过敏原食物,容易让身体处于慢性发炎的状态,长期累积会导致肠胃功能受损,进而引起上述症状。

肠胃镜没异常,还是不舒服?也许是肠道过敏了

急慢性过敏原分析找出个人化饮食法巩固肠道健康

在为林小姐安排完整的全身健康检查后,肠胃镜检查并无太大异常,依照主诉,判断可能是肠道功能出现问题,进一步为她安排全套急/慢性过敏原分析,发现她对每天必吃的鸡蛋与牛奶呈现中重度过敏,因长期摄取过敏原,食物中的蛋白质未被完全消化因而进入血液,启动免疫反应,让身体处在慢性发炎状态,使肠胃道黏膜受损,因此产生拉肚子、胀气、焦躁等肠漏现象。找到食物过敏原后,为她拟定改善策略如下:

1.个人化食物轮替法

首先,在前3个月,避免摄取过敏原-奶蛋类食物,改以豆浆、杏仁、芝麻来代替奶蛋类食物,补充蛋白质,3个月后,更改菜单,每4天1次加入一点点的蛋类或是牛奶,让身体逐渐适应,延迟过敏反应,透过这样的循环,逐渐帮助林小姐调整体质。

2.量身订做保健食品修复肠道功能

针对慢性食物过敏引起的肠漏现象,建议可依过敏原报告,由医师量身规划所需使用的保健食品来修复肠道功能。一般而言,补充益生菌可促进肠道菌种平衡;麸醯胺酸则可增加肠道黏膜的完整性,改善肠漏现象,是二种常被使用的保健食品。

肠胃镜没异常,还是不舒服?也许是肠道过敏了

3.过敏原会改变若症状又出现建议安排复检

要特别注意,过敏原是会改变的,千万别认为做完一次检查,只要终身避开过敏食物就能相安无事。过度极端的避开过敏食物,有时反而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建议应咨询医师,并视个人过敏与饮食调整情况,若调整后观察症状未改善、症状消失了又再出现、出现新症状等情况,可能是过敏原排除不够彻底,也可能是过敏原改变了,建议此时要再安排复检,依检测出的过敏原重新拟定饮食轮替计划,才能肠保安康。

全球有8成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建议民众若有肠胃不适的症状,应先透过完整的无痛肠胃镜检查确认没有肿瘤、瘜肉等异常,再进一步搭配「功能医学」分析急慢性过敏原,让自己吃进营养而非发炎食物。而医学上说的肠脑循环,不仅是肠道功能会影响大脑健康,大脑的指令也会影响肠道,现代人普遍压力大,因此建议可以安排自律神经仪、荷尔蒙检测、以及肾上腺皮质压力分析等项目,由医师专业解说、建议,才能更全面找到让自己越来越健康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