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与观照——理论家邱振中的理论与书法

简介

邱振中1947年生于江西南昌。1981年浙江美术学院书法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副会长。1995年至1997年任日本国国立奈良教育大学客座教授。在北京、日内瓦、奈良、洛杉矶等地多次举办个人展览,参加“生活在此时─29位来自中国的现代艺术家”(德国国家现代美术馆)等多种重要展览。著有《书法的形态与阐释》、《神居何所》、《书写与关照》、《中国书法:167个练习》、《当代的西绪福斯─邱振中的书法、绘画与诗歌》等。

邱振中先生是在中国书法理论研究和书法实践的集大成者,他在上世纪80年代在书法杂志上借助于西方的构成理论和格式塔理论发表了一系列的书法理论文章,对构建中国现代书法理论体系及中国书法评价体系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对书法空间的理论和实践直接影响了一批中国当代的艺术家,对中国当代书法和当代水墨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1. 我印象至深的有两点:其一,天赋在最初表现出来时,如同别人借给你的玩具,随时可能收走;其二,要把借来的玩具变成自己真正拥有,并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事业,必须付出不可思议的艰苦的劳动。
  2. ●如果我过去还多少表现出一点能力,那也不过是借来的玩具。我必须弥补我在书法创作中所缺失的东西。
  3. 我知道,水墨类作品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我下决心把必然性尽量做好,然后等待偶然性的降临。
  4. ●我们在书法创作上的难处主要可以归结为两点:(1)文化境况的改变,使我们进入杰作的核心变得异常困难;(2)在一种“充分发展过的艺术”中寻找创新之点异常困难。光凭感觉没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5. 要获得关于创作的智慧,理论研究当然是途径之一,但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创作面对的是感觉和理性混合的汪洋大海,理论只是从中舀出几勺,细加分析,并窥测大海运动的某些规律。对整个创作活动的把握不一样,在这里感觉与思考是另一种关系。它要求一种与理论研究不同的智慧。
  6. ●人们经常批评说,谈书法的人只谈技术,不谈别的更重要的,比如修养什么的。我总觉得修养和技术不是一对矛盾,谈技术不妨碍谈修养。不是二者择一。如果就这个时代对技术的把握而言,把所有谈论加在一起,还远没触及事情的要害。“修养”、“传统”等话题,大抵如此。不是谈得多或少,是有没有触及事物的核心。
  7. ●传统书法创作以日常书写为基础,以整个人向书写中的渗透为核心,在长期的磨合中造就一种基调、一种风格,其间虽然也有技术上的刻苦磨练、匠心运作,但人与字的融合是作品通向最高境界的前提。今天我们对书法中“人”的认识与前人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但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境界能够反映在作品中,是没有疑问的。这就像一个人,成天想一些什么,生活在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中,必然在他的外貌上有所反映。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从一件作品中看出这些,就像不是所有人都能从外貌上窥测到人物的精神世界一样,观察者必须具备相当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已经具备相当鉴赏力的观察者,与不具备这种能力的观察者,在这一标准的认同上会有很大的分歧。传统作品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传统书法创作对创作主体的高标准要求。
  8. ●书法的高境界,是在随意——看似不经意的书写中,融会了技巧、想象力、作者精神生活、传统所凝聚的某些审美要素等成就的一种东西。“随意的书写”是必要的,因为不打开感觉的闸门,书写不可能与主体充分交融,然而这必须是在极为严格的训练之后的“随意”。这种训练的严格性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同时对笔法、空间的准确控制必须与精神生活经过长期的、反复的磨合,这时的“随意书写”才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著作

1.《书法》一份关于书法的知识、观念和深入途径的备忘录。

中国书法是中国独特的文化瑰宝,欣赏、学习书法是深入中国艺术、中国文化的重要图径。

本书对书法进行新锐而深刻的解说,以深入浅出的语言把书法的魅力和当代进展介绍给读书界。这些进展揭示了书法从未被人窥知的一面,以及书法对于整个艺术、文化、哲学等领域的重要意义。作者高屋建瓴的阐述,使得本书既是一本专门的书法学习教材,更是一部书法艺术的研究论著。

本书生动、睿智,往往从不经意处提出有意味的问题,从人们不熟悉的作品中引发新颖的思考,在不断深入的思考中,引导读者深入书法艺术最前沿的话题。书中配有数百幅相关插图,特别是大量古典名作的配图,使读者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全面感受古代杰作的魅力。与《中国书法:167个练习》配套使用,将理论学习与技法训练相结合,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中国书法:167个练习》

本书是一部以167个练习组成的书法技法教材,这167个练习包括了传统书法和现代书法创作的全部基本技法。其中包含一些从未被讨论过的内容。在对历代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形态分析的基础之上,作者建立了一种以才能的全面发展为主旨的书法训练体系。在传统技法之外,还引入了由现代视觉经验发展而来的重要技巧。作者同时致力于建立两种视觉经验之间的联系。


3.《愉快的书法

:进入书法的24个练习》

本书是一部以167个练习组成的书法技法教材,这167个练习包括了传统书法和现代书法创作的全部基本技法。其中包含一些从未被讨论过的内容。在对历代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形态分析的基础之上,作者建立了一种以才能的全面发展为主旨的书法训练体系。在传统技法之外,还引入了由现代视觉经验发展而来的重要技巧。作者同时致力于建立两种视觉经验之间的联系。


4.《书写与观照》

本书为作者关于当代书法创作的批评文集。作者的理论素养与对语言的敏感使这些文字别具一格,对作品的敏锐感受,与众不同的视点和对表述的深切思考,成为这些文字的显著特点。由于作者的创作被认为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些陈述因而成为考察当代书法的重要资料。


5.《神居何所》

作者在对书法基本性质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与书法有关的各种具体问题进行了讨论,包括书法史、现代创作理论、感觉模式、形神关系、书法研究方法论等一系列重要课题。既反映出作者对艺术现象敏锐的触觉和处理各种理论问题的才能,又显示出书法理论在整个人文科学中可能具有的意义。


6.《书法的形态与阐释》

作者基于对书法作品中时间和空间共生这一基本特征的思考,为书法的形式构成建立了一套新的分析工具,并运用它对笔法史、章法史、书法与绘画基本性质的比较等重要课题进行深入剖析。


7.《当代书法创作:理想与批评》

“兰亭论坛”由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邱振中任学术主持,每年举办一届。首届论坛的主题是“当代书法创作:理想与批评”。论坛邀请20位有代表性的中青年书法家,展开坦率而诚挚的批评,开当代艺术批评新风。论坛所提出、讨论的问题,对当代书法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论坛同时举办代表作品展览。论坛实录与展出作品完整收入本书。若干附录,成为论坛文献不可缺少的补充。

8.《书法与绘画的相关性》

书法与绘画的关系是中国艺术史中最重要的命题之一,热爱中国绘画的人们无不倍加关注,研习书法者亦由此获益良多。历代有关论述无以数计,本书从近代以来的数百篇文章中精选24篇,分为四辑,代表了思考的不同方向。这是有关文字的第一次结集,是关心书画关系者必读的文献。

9.《书法与中国社会》

中国书法是与广大社会成员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艺术现象、文化现象,但是书法与社会的关系从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书法与中国社会”的论题已经成为对书法进行深入思考的新的、重要的出发点。论坛征集了若干有关论文和调查报告,把人们的思路引向广阔的社会背景,这对书法研究的深入,对书法社会学的建立,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10《笔法与章法》

书写与观照——理论家邱振中的理论与书法

书写与观照——理论家邱振中的理论与书法

书写与观照——理论家邱振中的理论与书法

书写与观照——理论家邱振中的理论与书法

书写与观照——理论家邱振中的理论与书法

书写与观照——理论家邱振中的理论与书法

书写与观照——理论家邱振中的理论与书法

书写与观照——理论家邱振中的理论与书法

书写与观照——理论家邱振中的理论与书法

书写与观照——理论家邱振中的理论与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