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振中:向着一种自由的书写

邱振中:向着一种自由的书写

陈忠康 《坐忘》 35cm×97cm 2017 年

“当代书法研究丛书”入选的文章,20 世纪70 和80 年代出生的作者占了大半。一代新人已经登上书法研究的舞台。

20 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了巨大的变化。书法当然不在社会变动的中心,但是对于一个专业领域,仍然是一个崭新阶段的开始。从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这三十年可以看作书法专业教育的发展时期。三十年的努力,从人员寥落的专业队伍到几十个院校的书法专业,虽然还存在种种困难,但它为有理想有抱负的后来者提供了深入和发展的可能。

邱振中:向着一种自由的书写

陈忠康 《〈东坡题跋〉一则》 48cm×24cm 2015 年

最近十几年的收获,展现出书法领域新的气象。

作为学术和艺术的书法,已经成为当代文化中不可忽视的存在。

常常听到人们说,书法不受重视,书法领域缺少人才。

不是这样。社会的变化,新兴领域的兴起,使有才华的年轻人分散到众多的领域。哈斯克尔就说过,许多有才华的年轻人去电影领域,投身美术领域的人才少了。但一个领域,总会有各种机缘带来杰出的青年,何况一个领域只需要几位真正的好手,情况便截然改观。

邱振中:向着一种自由的书写

杨涛 《秦观诗二首》 33cm×33cm 2016 年

这样潜在的好手,我认识的就有几位。

一位朋友激动地问我,是谁?我没有回答。成才是艰难之事,文化中重要人物的出现,除了才华,还需要有知识、涵养以及性格和意志的磨砺。有一个方面的欠缺,便难以成就。但我心中是祈愿着,也深信着的。


邱振中:向着一种自由的书写

梅丽君 《林逋·山园小梅》 34cm×34cm 2016 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每一代人的问题,要一代人自己去寻找。

如果把20世纪分为三个阶段,成长于20世纪前期的一代,继承传统者,在抱负、深度、锐意上不输于他们的前辈,沙孟海《近三百年的书学》可以看作这一代胸襟与识见的代表;中西融会者如宗白华,既有对书法的高度敏感,亦有对感受的精辟分析,他们为书法的现代思考开辟了一条新路。

接下来的一代,把对书法的思考融入当代学术,提出一些前人不曾提出的问题,既在当代学术的框架中做出解答,亦构建新的概念系统,慎重提出由书法而引发的种种问题。所提出问题的尖锐、深切,不下于其他相关学科。

对新的一代,我的希望是,对书法的视觉、精神含蕴继续深入,通过书法解释中国艺术中的深层机制,再由此而深入中国文化从未被阐释的秘密,也注重新的内涵的培育与阐释。阐释是从无到有的过程,不避草创、不避新见、不避论争,一点点积累书法新的含义。这需要新的创作的配合——只有独特的视觉图形才能表现独特的精神内涵。你们有你们不可替代的一代人的生存感受。

邱振中:向着一种自由的书写

唐楷之 《临二玄社二王》 30cm×82cm×2 2015 年

书法评论和历史陈述,归根结底要落实在问题上,不管你从事的是哪个分支,一定要有比前人更进一步的问题。

论述要严谨,要戒绝任何草率之处。文字不仅是给书法界读的,更是给所有关心感觉和思想的人读的,是给某些更苛刻的读者来读的。资讯的发达,使人们觉得“文章千古事”的时代已经远去,但每个时代总会留下一些感觉和思想的痕迹,我希望这个时代留下一些有关于书法的内容。

邱振中:向着一种自由的书写

鲁大东 《杜甫·秋兴八首其六》 33cm×36cm 2018 年

波德莱尔说:年轻人写作,即使报酬微不足道,也必须竭尽全力。

书法的未来在你们的手上。让书法成为中国文化研究的重要领域,从书法出发对中国的艺术、文化、哲学进行反思,并推动有关领域的进展。

书法应当为当代艺术、当代思想提供不竭的灵感。

邱振中:向着一种自由的书写

王客 《无尽藏》 40cm×55cm 2017 年

关于创作。过去的书法,是学习一种风格,在长期的磨炼中塑造自己的感觉和书写习惯,形成自己的面目;但现在的书法创作,是从掌握经典的核心技巧入手,并想象、发明新的手段——因为表达新的生存感受的需要,其中当然也包括你对传统的感悟,但那不是唯一的,甚至也不是主要的目标——最重要的是作者人性的、当代生存的内容。

邱振中:向着一种自由的书写

龙友 《李白·江西送友人之罗浮》 35cm×60cm 2016 年

对任何已有风格的模仿都是练习。只有经过了这个阶段,书写才成为表达内心生活的手段。不过不是所有内心生活都有同样的价值,只有深刻的人性以及内心生活,才有可能成为称得上是对作品的书写支持。

所有人都在努力工作,为了让你们确立更宏伟的目标。

邱振中:向着一种自由的书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