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中將 周希漢

周希漢(1913—1988),湖北省麻城市順河鎮周家坳村人。1928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革命生涯中,歷任紅軍作戰科長、八路軍旅參謀長、解放軍軍長、海軍參謀長、海軍副司令員、海軍顧問等職,參加了黃麻起義、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圍剿”鬥爭、川陝革命根據地反三路圍攻和反六路圍攻、長征、百團大戰、神頭嶺戰鬥、林南戰役、同蒲戰役、臨浮戰役、汾孝戰役、洛陽戰役、豫東戰役、挺進中原、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解放大西南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解放軍第四兵團十三軍軍長、海軍副司令員兼海軍參謀長等職,參與領導和組織建造核潛艇、導彈驅逐艦等工作,為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海軍傾注了全部心血。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88年11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5歲。

早年經歷

周希漢,1913年8月27日出生於湖北省麻城市順河鎮周家坳村。 [1] 1927年11月13日參加黃麻起義。 1928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麻城縣獨立營通信班長,獨立團通信排排長、連政治指導員,紅十三

開國中將 周希漢

師三十八團共青團委書記,紅四方面軍總部參謀,紅九軍作戰科科長兼教導隊隊長,第三十一軍作戰科科長兼教導營營長。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圍剿”鬥爭。西征轉戰,參加了川陝革命根據地反三路圍攻和反六路圍攻。1935年3月,為迎接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強渡嘉陵江,參加紅四方面軍長征。

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作戰股股長,補充團參謀長,三八六旅參謀長兼太嶽軍區參謀長,南進支隊司令員,太嶽軍區第二軍分區副司令員。參加了百團大戰、創建冀北抗日根據地的鬥爭和神頭嶺、林南等一系列戰役、戰鬥的組織指揮。

解放戰爭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第四縱隊十旅旅長,第二野戰軍十三軍軍長。參加了同蒲、臨浮、晉東南亞、汾孝、絡陽、豫東、挺進中原、淮海、渡江、解放大西南等一系列戰鬥、戰役,取得生擒國民黨將領六十一人的戰績。

建國以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兵團十三軍軍長 兼滇南衛戌司令員、滇南二委第二書記。

開國中將 周希漢

1955年,周希漢被授予海軍中將軍銜。

1958年底,周希漢任海軍副司令員兼海軍參謀長。

1963年3月,張學思接任海軍參謀長,周希漢才真正放下參謀長的工作。其間,他組織並參與了中國第一次導彈試驗;參與並籌劃了總參組織的以原子戰爭為背景的陸海空三軍聯合演習等諸多大事。

1988年11月7日,周希漢因骨折住進醫院。誰都沒有想到,深夜2時許,周希漢卻突然去世,享年75歲,骨灰安放在麻城市革命公墓。

主要成就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參加了鄂豫皖、川陝革命根據地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徵。

抗日戰爭時期,參加了七亙村、神頭嶺戰鬥和晉東南反“九路圍攻”,參與指揮香城固戰鬥,參與領導開闢和發展嶽南等地區抗日根據地。積極組織開展人民游擊戰爭,多次粉碎日本侵略軍的掃蕩。

解放戰爭時期,他指揮所屬部隊參加了挺進豫西和隴海西段戰役、平漢破擊戰役、洛陽攻擊戰役、宛東宛西戰役和徐州外圍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廣西戰役、滇南戰役等許多重大戰役。

建國以後,周希漢調到海軍工作,是海軍創建初期的領導人之一,參與指揮擊沉國民黨海軍護衛艦“太平”號戰鬥、解放一江山島戰鬥和遼東半島抗登陸軍事演習,為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海軍傾注了全部心血。他在兼任國務院造船工業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務院電子工業領導小組副組長期間,參與領導和組織建造核潛艇、導彈驅逐艦等工作。1973年胃癌手術後,他還始終關心著海軍建設、積極出謀獻策。

重要事蹟

掩護首腦

百團大戰第一階段發起後,日軍出動精銳部隊報復,直撲卷嶼溝,攻勢兇猛。

開國中將 周希漢

周希漢中將

八路軍前指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首腦機關正撤至卷嶼溝,僅有一警衛營掩護,情況萬分危急。第十六團於羊兒嶺與日軍激戰半小時,主陣地失守。劉伯承正愁手邊無兵可調,忽聞周希漢率部趕至羊兒嶺,與日軍接火。劉帥舒口氣曰:“好了,這下是趙子龍來了。”

周希漢率部勇奪羊兒嶺,阻擊日軍至黑夜。劉伯承在總結正太戰役時,表揚羊兒嶺戰鬥“起到了掩護首腦機關轉移的重要作用,並使左右兩翼得以安全轉移。”

消滅一旅

1946年9月22日,國民黨軍第27旅和第167旅被晉冀魯豫野戰軍包圍在 浮山一帶。胡宗南立刻命令其號稱“天下第一旅”的第1軍第1旅前往救援,正中解放軍“圍點打援”之計。擔任打援主要任務的是周希漢的第10旅。

開國中將 周希漢

周希漢(身穿日軍大衣者)

國民黨軍第1旅前衛第2團剛到官雀村,就被陳賡兵團的第11旅包圍。第1旅旅長黃正誠惱羞成怒,率領其第1團殺奔過來。在陳堰一帶,被周希漢的第10旅第30團迎頭攔住。黃正誠發動幾次攻擊,均被周希漢打垮。

雙方激戰到天黑,黃正誠被迫將部隊撤進陳堰。周希漢立刻抓住戰機,指揮其28、29、30團利用黑夜將敵人團團圍住。經過一夜戰鬥,黃正誠的“天下第一旅”徹底被消滅。

國民黨軍整編第一師第一旅,裝備精良,能征善戰,號稱“天下第一旅”。旅長黃正誠,曾留學國外,授中將軍銜。

天下第一旅被殲滅,轟動了朝野。劉伯承於晉冀魯豫軍區幹部會上曰:“同蒲方面打得很好!中央誇獎說‘這一仗出乎意料之外’”。

1946年9月26日,延安的《解放日報》發表了題為《向太嶽縱隊致敬》的社論。社論曰,此役“與中原部隊的勝利突圍、蘇中南下的七戰七捷,隴海路與晉冀豫殲滅蔣軍同為光輝勝利。對於粉碎蔣介石進攻、爭取國內和平民主,有其不可磨滅的功績。我們歡欣慶祝之餘,特向太嶽縱隊全體指戰員致以崇高的敬禮!”

打垮黃維

楊圍子,是雙堆集東南最後一個據點,拿下楊圍子,解放軍軍就可以直搗雙堆集黃維兵團部了。

駐守場圍子的是蔣軍14軍軍部和所屬第10師、第85師殘部。14軍是蔣介石嫡系部隊,裝備好,戰鬥力也較強。但在解放軍的猛烈打擊下,14軍已喪失鬥志,所據守的幾個村莊,都一一被解放軍攻佔。最後,只剩下楊圍子軍部所在地了。

隨著包圍圈日漸縮小,14軍軍長熊綬春焦急萬分,眼看著露天工事裡躺滿了傷兵無人管,上千匹的牲口大部打死在外壕,飢餓的蔣軍士兵,用刀割馬肉充飢,這一副山窮水盡的慘相,他悲不能抑,竟坐在掩蔽部裡不時地掩面飲泣。他的參謀長梁岱,在澮河南岸潰敗時,曾被解放軍俘虜過。梁岱當時冒稱軍部的書記官,解放軍就把他放了。釋放時給他一封勸降書,要他交給熊綬春。熊綬春不接受投降,指望憑楊圍子四周的開闊地進行頑抗,堅持到援軍的到來。

周希漢採用了“壕溝戰術”。即在場圍子東面、北面、西面挖了許多條交通壕,逐日向楊圍子逼近。

1948年12月11日,周希漢指揮的部隊在楊圍子周圍挖成了連接貫徹的交通溝網,把熊綬春的14軍圍在中間動也不能動了。

12月11日下午4時,對楊圍子的進攻開始了。解放軍上百門榴彈炮、野炮、山炮、迫擊炮的炮彈,就像下雨似地落入國民黨軍前沿陣地和縱深陣地,整個楊圍子成了一片濃煙火海。隨著硝煙,解放軍突擊隊發起衝擊。

前後不過十幾分鍾,楊圍子陣地就被解放軍全部佔領。

周希漢率十旅西攻碭山,東斬津浦,阻敵北上,滯敵東援,首克李圍子,繼克沈莊,再克楊圍子,連戰連捷。

12月13日,進攻黃維兵團東北方向最後據點楊文學莊。黃維對所部下了死命令:“戰則生,退則死”。周希漢所部進攻失利,傷亡嚴重。陳賡前來督戰,與周希漢言:“你別難過,這一戰打完了,損失多少我給你補多少?”周希漢以手附陳賡耳曰:“不必,我還有一個十旅呢。”原來,周希漢於豫西第十旅留守處和教導隊埋伏了數千軍,以備關鍵時刻用。陳賡大喜,揮拳擊其胸:“你這小子!”周希漢終克楊文學莊,黃維兵團被殲。

周希漢晚年常說:“黃維雖不是我旅捉的,但他是被老子打垮的!”

斃俘眾將

開國中將 周希漢

據統計,在解放戰爭中,周希漢直接指揮部隊共斃俘國民黨將級軍官64名。其中,活捉敵中將7名,他們是“天下第一旅”旅長黃正誠、整編第15師師長武庭麟、副師長姚北辰,偽青年206師師長邱行湘、副師長符紹基,粵桂邊“剿總”總司令喻英才,國民黨第8兵團司令唐堯。擊斃敵中將2名,即14軍軍長熊綬春、42師師長石建中。斃俘敵少將55名,他們是:“天下第一旅”副旅長戴濤、1團團長劉玉樹、整編第15師副師長楊天民、5兵團參謀長李英才、8兵團參謀長馬嶽駿、8兵團第8軍軍長曹天戈、14軍副軍長谷炳奎,閻錫山第4縱隊司令張榮汛等等。至於斃俘敵校尉軍官及其匪兵,更是數不勝數。

海軍專家

建國後,周希漢任海軍參謀長職時,曾向海軍黨委建議在海軍機關和高級軍官中舉行導彈裝備的技術講座,並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向海軍黨委講課。

開國中將 周希漢

周希漢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組織進行的蘇制“小火山”型岸基導彈實彈射擊試驗,試驗成功。

周恩來總理向外賓介紹周希漢將軍言:“中國海軍參謀長,海軍專家周希漢,希漢中文的意思是少有的英雄。”

海防建設

建國初,北京有順口溜曰:“海軍的大廟,空軍的樓,總後的禮堂1951年,海軍初建時期主要負責人合影。

開國中將 周希漢

海軍的大廟,即為海軍辦公大樓,綠色琉璃瓦頂,高柱大牆,巍巍氣派。

設計者為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工程具體組織者和指揮者為時任海軍參謀長的周希漢,負責中國大陸海防工程全面建設。

人物軼事

開國中將 周希漢

1940年周希漢(後)和陳賡旅長在榆社城

紅軍時期某日,通信連長謝家慶俘虜一國軍軍官,奇瘦無比。周希漢見之,與其比肩而立,大喜曰:“這狗日的比老子瘦多了。好了,老子不是天下第一瘦了。”

1930年,徐向前元帥初見周希漢,嘆曰:“長得單薄些。” 周希漢對曰:“將在謀而不在勇,關雲長身材高大,不也打敗嗎?諸葛亮、龐世元長得如何?不也打勝戰嗎?” 元帥聞之暗喜,繼指地圖考將軍。是時,將軍不識地圖為何物,即答道:“我看不懂。你能教我嗎?” 徐帥聞之又喜。將軍又曰:“我肯定能學會,沒有學不會的本事。” 徐帥大喜,以掌拍其腦曰“是塊好料。”

抗日戰爭時期某次開會,有人提及周希漢,毛澤東問;“就是險些被張國燾砍了腦殼的那位嘛,聽說打起仗來很會動腦筋。” 陳賡大將對曰:“他有個綽號呢,叫瘦子!是我給他起的。” 並用兩手比畫:“喏,這樣瘦!” 主席哈哈大笑,曰:“我見過,我見過。” 八路軍三八六旅旅長陳賡、政委王新亭、參謀長周希漢。陳賡腿有傷殘,人稱“瘸子”;王新亭高度近視,戴眼鏡,人稱“瞎子”;周希漢奇瘦,人稱“瘦子”。故而,三八六旅人皆稱之為“三子部隊”。

開國中將 周希漢

周希漢

周希漢身經百戰,全身無一彈創槍洞。人謂周希漢命大福大,周希漢則言:“人瘦,目標小,敵人打不著。” 周希漢身邊之參謀、警衛、司機亦無一人有負傷記錄。

抗日戰爭時期,太嶽區曾流傳歌謠雲:

小日本,你聽清,太嶽山上有陳賡。

小日本,你別搗蛋,讓你碰上週希漢。

蹲坑吸菸

周希漢,煙齡長,煙癮大。

七八歲沾煙,參軍後更是手不離煙。

周希漢有“三不抽”:一是睡覺不抽;二是在隊列前不抽;三是晉見首長時不抽。

抗日戰爭時期,周希漢發明了“蹲坑吸菸法”,即挖一土坑,掩半身,蹲其間,以大衣蒙其頭吸之,二百米內不見亮光。據云,此法被各部隊菸民們普遍推廣。

建國後,周希漢每月買四條煙,三條自己用,一條招待客人,由警衛員保管。

周希漢晚年開始戒菸,隨身攜小旅行剪,一支菸吸三口,便以旅行剪剪滅菸頭,而後再吸,逐次減少數量。

所獲榮譽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並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是第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2]

人物評價

新華網:周希漢“立身有傲骨,打仗如繡花”。

人民日報:周希漢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他在60餘年的革命生涯中,轉戰南北,身經百戰,歷盡艱辛,鞠躬盡瘁,為黨為人民貢獻了自己的畢生精力。在極端殘酷的革命鬥爭中,周希漢同志身先士卒,英勇善戰,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他發揚不畏強敵、英勇善戰、能打硬仗的作風,出生入死,浴血奮戰,戰績卓著,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是海軍創建初期的領導人之一,為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海軍傾注了全部心血。他在兼任國務院造船工業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務院電子工業領導小組副組長期間,以黨的事業為重,排除林彪、“四人幫”製造的各種干擾,參與領導和組織建造我軍核潛艇、導彈驅逐艦等工作。為人民海軍的發展壯大,為捍衛祖國的領海主權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4] (《人民日報》1988年12月6日)

鳳凰網:鐵漢豪傑周希漢。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劉伯承:周希漢為“我們的趙子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海軍專家周希漢,少有的英雄。

後世紀念

《中國人民解放軍百戰將星叢書——周希漢中將》

開國中將 周希漢

《周希漢中將》

電影《戰將周希漢》

周希漢海軍中將墓位於湖北省麻城市革命公墓。 [1]

開國中將 周希漢

周希漢海軍中將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