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傳承——清宮舊藏 精巧瓷器欣賞


盛世傳承——清宮舊藏 精巧瓷器欣賞


<strong>粉彩開光嬰戲圖獸耳瓷鼻菸壺

清乾隆,通高6.5cm,腹徑4.6cm。清宮舊藏

煙壺呈扁圓體,細頸配銅鍍金圓蓋,下連銅鍍金勺。頸部飾勾金回紋一週,肩兩側對稱獸面銜環耳裝飾。通體飾琺琅彩軋道西蕃蓮花,正面為圓形開光,內繪嬰戲圖,兒童神形描繪生動自然,畫工精細。橢圓形足,足牆一週以金彩繪鼓釘12個。足底紅彩篆書“乾隆年制”橫行四字款。

此壺造型規整,胎質細膩,圖案紋樣清晰,整個畫面使用了紅、粉、綠、黃、金等色,色彩豐富,濃淡相宜,恰到好處。尤其是粉彩、琺琅彩並用,使煙壺愈顯珍貴。

盛世傳承——清宮舊藏 精巧瓷器欣賞


<strong>粉彩雕瓷博古圖鼻菸壺

清乾隆,通高8cm,腹徑4.3cm。清宮舊藏

煙壺呈扁形,瓷蓋,下連竹勺。壺通體刻回紋地,上雕爐、瓶、靈芝、茶壺、圍棋、鼎等紋飾,俗稱“博古圖”,施紅、綠、紫、藍、黑等色。足底雙框方欄內紅彩篆書“乾隆年制”四字款。

瓷器雕刻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晉,至乾隆時期瓷雕技藝更為精進。此壺雕刻手法細膩,線條流暢,不失為乾隆朝瓷質鼻菸壺中的上乘之作。

盛世傳承——清宮舊藏 精巧瓷器欣賞


<strong>粉彩瓜稜瓷鼻菸壺

清乾隆,通高6cm,腹徑3.1cm。清宮舊藏

煙壺呈瓜稜形,細頸,銅鍍金鏨花蓋,下連銅鍍金勺。頸部繪藍彩回紋,頸、肩相接處飾串珠紋一週,下繪變形蓮瓣紋。肩、腹部呈六瓣瓜稜狀。瓜稜上軋粉彩折枝花卉,色彩淡雅,花紋精細。瓜稜間隙處為珊瑚紅地,上下以金彩點綴,襯托出煙壺的富麗華貴。足內紅彩篆書“乾隆年制”四字款。

盛世傳承——清宮舊藏 精巧瓷器欣賞


<strong>粉彩菊花鵪鶉圖瓷鼻菸壺

清乾隆,通高6.2cm,腹徑2.6cm。清宮舊藏

煙壺小口,口沿施金釉,配銅鍍金鏨花圓蓋。短頸,鼓腹,圈足。通體施白釉,腹部繪菊花鵪鶉圖,生動自然。足底有紅色篆書“乾隆年制”四字款。

此煙壺上之圖案寓意“長治久安”。畫面佈局疏朗,色彩雅麗,運用藍、紅、黃、綠、赭諸色繪製而成,採用先勾勒輪廓再填色的方法。顏色深淺不一,有立體效果。

盛世傳承——清宮舊藏 精巧瓷器欣賞


<strong>粉彩梅花圖瓷鼻菸壺

清乾隆,通高5.8cm,腹徑4cm。清宮舊藏

煙壺細頸,扁圓體,圈足。銅鍍金鏨花蓋,下連象牙匙。壺體邊側用多種色彩繪錦地花紋。頸部紅地上繪藍色回紋。腹部兩面飾圓形開光,白色釉地,一面開光內以粉彩繪梅花圖;另一面以墨彩書乾隆御製詩:“春雨胭脂洗嫩華,幾枝濃疊赤城霞。雙鸞恆在雲深處,不遣飛瓊到阮家。”左下方有墨書“御製”兩字和紅彩篆書“乾”、“隆”兩方印章。

盛世傳承——清宮舊藏 精巧瓷器欣賞


<strong>黃釉描金秋葉形筆掭

清乾隆,高1.4cm,長12.5cm,寬16.5cm。清宮舊藏

筆掭葉形,通體施黃釉,釉面瑩亮,釉色黃中泛紅,葉緣紅色愈深。器面的葉脈描畫清晰並以描金裝飾,器底亦雕出葉背脈絡,全器宛如疊置的大小兩片秋風中飄落的紅葉。

此器取秋葉的自然形態,以合於筆掭之用。濡筆之際,當令人有歲月如流、時不待我之感念。

盛世傳承——清宮舊藏 精巧瓷器欣賞


<strong>懋勤殿”款龍紋印盒

清嘉慶,通高7.7cm,口徑22.5cm,足徑14.5cm。清宮舊藏

印盒扁圓形,子母口,圈足。蓋面及器壁淡描青花祥雲紋為地,其上各繪兩條金彩五爪行龍飛騰於雲海之間。底足內施白釉,書“大清嘉慶年制”青花三行六字篆書款。盒蓋面正中金彩方框內署“懋勤殿”金彩三字。

“懋勤殿”位於紫禁城內乾清宮西廡,殿名取其懋學勤政之意,其中藏貯圖書典籍。清沿明制,凡圖書翰墨之具皆貯於此。此件印盒即為當時殿內所陳設的御用文具,至今盒內還殘存有當時用過的硃砂印泥。

盛世傳承——清宮舊藏 精巧瓷器欣賞


<strong>黃地開光粉彩三陽開泰紋碗

口徑15.2cm,故宮舊藏

此碗內壁以青花為飾,繪松、竹、梅、靈芝等圖樣。內底心於青花雙圈內繪山水背景,以三隻神態各異的羊為圖案中心,寓意“三陽開泰”。碗外壁施黃釉,上飾折枝桃花,並以開光留白的方式,在三個圓形空間內分繪三羊,與碗內心的三羊相呼應。

碗底以青花書“大清光緒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字體楷中帶行,表現出光緒朝御窯瓷器款識的特徵。

盛世傳承——清宮舊藏 精巧瓷器欣賞


<strong>五彩竹紋筆筒

清康熙,高14.2cm,口徑18.4cm,底徑18cm。清宮舊藏

筆筒直口,筒形身,璧形底。器外壁一面繪墨竹兩枝,透過茂盛的竹葉隱約可見嫩枝新發,生機勃勃。竹枝於黑彩外又潤以綠彩和赭石色少許,風格蒼勁瀟灑。另一面題行書詩句:“終獲萬龍化,曾留綵鳳吟”,末有紅彩陽文篆書“西”“園”聯珠方印。底施釉,無款。

清康熙朝官窯瓷器的裝飾畫面有許多出自當時名畫師的手筆。此筆筒所繪的簇簇墨竹清秀挺拔,瘦勁有力,深淺相宜,富於層次感,有如畫在白紙上的國畫一般生動細膩,絕非一般工匠所能為。加之墨彩黑亮如漆,光滑濃豔,與純白的底釉構成強烈的色彩對比,賦予此筆筒不同凡俗的審美意趣。此墨彩筆筒將詩、書、畫、印結合於一體,為康熙朝五彩瓷文具中的精品。

盛世傳承——清宮舊藏 精巧瓷器欣賞


<strong>爐鈞釉水丞

清雍正,高4.5cm,口徑5cm,足徑4.8cm。清宮舊藏

水丞敞口,折腹,圈足。器內外均施爐鈞釉。足內陰刻篆書“雍正年制”雙行四字款。

爐鈞釉屬低溫窯變釉,入窯經二次燒成,是清雍正朝景德鎮御窯廠創燒的仿鈞釉品種。從傳世品及檔案記載反映出雍正年款的爐鈞釉以藍、白或紅、藍等色相間交融,以不同的窯內氣氛燒成各種變幻莫測的窯變釉面。此件爐鈞釉水丞造型新穎,形制小巧,為少見的佳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