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在《查拉图》一书提出的“精神三变”——骆驼、狮子和婴儿

精神三变是德国哲学家尼采于他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提出的一个概念。以三种生物——骆驼、狮子、婴儿来譬喻人类精神的变化。精神会由骆驼变成狮子,再由狮子变成婴儿。骆驼代表的是背负传统道德的束缚,狮子则是象征勇于破坏传统规范的精神,最后的婴儿则是代表破坏坏后创造新价值的力量。

尼采把成熟划分三个阶段——骆驼、狮子、婴儿。

骆驼:童话、依靠、吸收、是

尼采在《查拉图》一书提出的“精神三变”——骆驼、狮子和婴儿

骆驼是幼虫,骆驼是一个囤积者。骆驼能够吸收过往,但是他无法使用它。骆驼状态是吸收的状态。骆驼不知道如何说“不”,骆驼不知道真正在发生什么,他只是继续说“是”,由于那是他唯一被教的字。服从、相信,这些是骆驼阶段的特性。独立唯有透过“不”的门才能够进进;透过“是”的门只能够依靠。所以在这个骆驼的阶段只有依靠和无助。别人比你自己的存在更重要,除了你之外,每一个人都重要;别人是重要的,而你还没有真正诞生,这是一个非常无意识的状态。在骆驼的阶段,你就好像一只鹦鹉,你只是记忆,一直在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其它没有,你的整个生命是由别人给你的信念所组成的。骆驼反对任何新的东西,不论它是什么,他们会将他们的反对公道化。

狮子:思辩、独立、叛逆、不

尼采在《查拉图》一书提出的“精神三变”——骆驼、狮子和婴儿

狮子是一个反对骆驼的“反应”和“叛逆”。现在个人发现他自己内在的光,以此作为所有真实价值的终极来源。他开始觉知到开发他自己内在的创造力,开发隐躲在他最内在的潜力是他最首要的职责。有一些人保持陷住在狮子的阶段,他们继续怒吼又怒吼,因而在他们的怒吼当中变得精疲力竭。狮子的状态具有这些特性,独立、说不,不服从、反对别人、反抗权威、反对教条、反对经典。狮子反对每一样东西!他想要粉碎每一样东西,而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创造出一个比较接近内心所欲求的世界。在他的头脑里有伟大的梦想和乌托邦。“不相信”就是他的特性;怀疑就是他的特性。大多数人都陷住在骆驼的阶段,有少数人陷住在狮子的阶段。这个大多数人就是一般的大众,这个少数人就是那些知识分子。艺术家、诗人、画家、音乐家、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他们都陷住在第二阶段,他们远比骆驼来得好,但是目标尚未完成,他们尚未回到家。

小孩:现实、实证、在

尼采在《查拉图》一书提出的“精神三变”——骆驼、狮子和婴儿

当那个对骆驼的害怕完全消失,而且狮子的怒吼也停止,那么值得歌颂的小孩才会诞生。喜乐并不是某种由外面给予的东西,它是从你里面成长出来的一个洞见。在天真当中,一个人会了解到既没有依靠,也没有独立,存在是相互依靠,一切万物都相互依靠,一切万物都是一个整体。那个整体的观念诞生了,没有我、没有你,没有固定在“是”或“不”。不一直执着于说“是”,也不一直执着于说“不”;更多的弹性、更多的自发性;既非服从,亦非不服从,而是自然反应。自然反应诞生了。一个人对存在自然反应,而不是由过往来作固定式的反应,也不是由未来来作固定式的反应。

第一种状态属于痛苦,第三种状态属于喜乐,而在这两者之间是狮子的状态,它有时候痛苦,有时候快乐。骆驼生活在过往,狮子生活在未来,而小孩生活在现在,此时此地。<strong>骆驼是在头脑之前,狮子是头脑(mind),而小孩是头脑之后;骆驼是“自我之前”,狮子是“自我”,而小孩是“自我之后”,那就是“没有头脑的状态”的意思。小孩只是……难以形容的,无法定义的,他是一个奥秘、一个奇迹。骆驼有记忆,狮子有丰富的知识,而小孩有智能。骆驼可能是基督徒、印度教教徒、佛教徒、有神论者,狮子是无神论者,而小孩是具有宗教性的,他既非有神论者,亦非无神论者;既非印度教教徒、佛教徒或基督徒,只是一个单纯的宗教性,只是具有爱和天真的品质。骆驼所关心的是“量”,狮子所关心的是“质”,而小孩超越了这个二分性,他既不关心质,也不关心量,他超越了所有的二分性。当你超越了两者,当你不再是一个只说 “是”或是一个只说“不”的人;当你不再执着于有神论或无神论;当你既不是传统的,也不是反传统的;当你对所有这些概念都具有天真的无知;当你的镜子完全干净,没有一点灰尘在上面;当你对骆驼或狮子都不觉得有任何认同,你既不是一个反动分子,也不是一个革命分子,你只是在那里,你只是一面静止的镜子,那么你就会知道容器和内容物是在一起的。小孩没有他自己的语言。天真是无语的,因此,基于需要,小孩必须以狮子的语言来谈论,那是他所能够用来表达他自己最接近的语言。

尼采在《查拉图》一书提出的“精神三变”——骆驼、狮子和婴儿

唯有当你非常混乱,你才会成长。当你了解到继续保持你,本来的存在没有意义,你就会开始成长得更高,你就会,开始找寻更高的顶峰,或许你可以从那里得到一个更伟大的看法。

【补充】骆驼与狮子的差别在于:骆驼必须听从他人的指导、接受他人的命令,所听到的是别人说:“你应该如何!”而狮子则是自己作决定、对自己负责,说的是:“我要如何!”每个人都经过骆驼的阶段,听从父母与老师的教训,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无法反驳也无法反抗。然而,上了大学以后应该进入狮子阶段,也就是由自己来告诉自己该怎么做。

但是有几个年轻人真的知道自己要什么?怎么做才对自己有意义?这就是另一个新的问题。换句话说,骆驼虽然看起来很可怜,但是至少不用自己作决定,只要服从别人的指令就行了;相反的,如果要成为狮子,就要承担自我、为自己负责。这一点的压力很大,因为当我们能够自由选择想要做的事时,同时也就丧失了寻找借口和抱怨的权利。

举例来说,学生高考之后选填志愿时,如果按照父母的希望去选择,至少就保留了一个将来抱怨的权利;相反的,如果父母说:“你已经长大了,应该自己填志愿、自己负责。”这时候一般人会很苦恼,只好去问问同学、参观大学博览会,可是最后抉择的时候还是很痛苦,因为我们一旦决定了,也就丧失了找借口的权利。就算后悔,也不能抱怨,因为这是自己的决定!聪明的父母,应该让子女自己作决定,而对子女来说,在选择的那一刹那会觉得自己长大了,决定了以后也比较愿意为自己负责。

德国心理学家<strong>弗洛姆(Eric Fromm)在《逃避自由》(Escape from Freedom)这本书中曾经写到:“给我自由吗?千万不要给我自由!因为随着自由而来的是要负责任啊!我一有自由之后就自己作选择,选择之后就作我自己,但是我作不起啊!”这段话表达了类似的想法。

尼采在《查拉图》一书提出的“精神三变”——骆驼、狮子和婴儿

狮子阶段之后则是到达婴儿阶段。婴儿意味着“完美的开始”,提供了所有的可能性。当一个人还是婴儿的时候,父母一定怀着无穷的想像,想像他将来可能成为科学家、工程师、医师等。每天看着他,也就给父母的人生带来了彩色炫丽的希望。当然,小孩成长的过程往往也是父母希望幻灭的过程,最后小孩让父母失望,就像父母曾经让他们的父母失望一样,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而当一个人抵达婴儿的阶段,就不会再遭遇到前面所说的种种问题,代表心灵重新回归原点,可以重新再出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