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拉钩上吊

散文:拉钩上吊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要”。这是早些年孩子们相互间玩耍时最庄严的承诺方式。假如,有的孩子反悔了,谁就是最不仁义的孩子,其他孩子就不会和他再玩了。诚然,对于不守信用的孩子,没有人陪他玩是最痛苦的事。

农村孩子生下来就与土打交道,挣开眼睛是土坯房,睡的是土炕,蹒跚学习走路,也是在坑坑洼洼的土院子里,玩的也是与土有关的游戏。 那时候,在村里的大垓上,经常会看到在一块大石头旁,一群孩子搬来几块大黄土块,用小脚一个个踹碎。然后,用喂鸡鸭的盆子从小水沟里舀上半盆水,七手八脚地开始和泥。特别淘气的孩子还会边和泥,边往土里面撒尿,弄不好就打起架来。、

摔泥炮赌输赢的,赢的是黄泥,谁摔的窟窿大,对方就要给补上同样多的黄泥,两个人自己找对手比赛,或者多人一起比赛。在比赛前,为了兑现承诺,不耍赖,两个人深出来胖乎乎的小手,把小手指勾在一起,大拇指上扬相对,开始一起说:“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要(变)”,意思是说:我赢你多少黄泥,你也不许往回要。然后,开始摔泥炮比赛,玩得不亦乐乎。男孩子玩摔泥炮,女孩子玩跳格,或者翻花绳。不管玩什么,很多时候怕对方变卦,都是用“拉钩上吊”来互相约束,“拉钩上吊”仪式做完了,承诺说出来的话就是板上钉钉,谁都得遵守,是无字的契约。

散文:拉钩上吊

“拉钩上吊”的由来,有很多说法,“吊”是以前的“钱串子”的量,如:一吊钱. 古时铜钱不好保管, 就用绳子串起来,就不会掉了. 这个上吊就是比喻把某件事说定了,不能再改了的意思,这是一种说法。另一种说法,是说拉勾“上吊”是真的上吊。亚洲自古就有断指,即通过自残明志的行为。日本犯错的武士会自断手指,也有妇女会送自己的断指送给意中人,表示诚心诚意。“拉勾”在日语中叫“指切拳万”,在日语中的本意是未能守约的人要切掉手指、被打万拳。由此可见,这种习俗原本是有手指起誓,毁约者断指;那么小指相绕就象征着断指,而“拉勾”对“断指”的表达在传播的过程中被有意淡化,转变成了一种更为委婉的表达。如果“拉勾”来源于断指这种惩罚,那么“上吊”同样指惩罚,也就是自缢。

“拉钩上吊”不遵守的孩子,大家都说他玩赖,是最不受欢迎的孩子。我们经常玩的一个小伙伴,大家叫他“王小耍”,意思是玩啥都耍赖,摔泥炮,他摔出来的眼最大,大家好不容易和的泥全给他堵上都不够,原来他事先自己扣一个大窟窿。玩扑克他偷“大小王”,输了就跑,他赢了,我们没有东西给他,他就找家去要。有一次,我们“拉钩上吊”说:明天一同去捡柴火,他却是没有来。到了晚上,我们回家的时候,看见他在路边“毛毛道”的草棵里猫着,我们心里也明白了十有八九,这小子坏道道多,肯定又想折腾大家什么。还没等我们反映过来,在我们前方,一个人掉进了“毛毛道”上的一个坑,那个人边喊边骂:“哪个王八犊子这么坏......”。原来他掉进了“王小耍”给我们设计的“陷井”。这“陷井”设计的很损,挖在“毛毛道”中间,里面灌满了臭粪汤子,上面覆一层薄土,不注意发现不了,没有想到,他父亲找他回去吃饭,自投罗网了。后来,长大了的“王小耍”因为不遵守“拉钩上吊”游戏规则,在“严打”的时候蹲进去了。

“拉钩上吊”这个孩子们最庄严的承诺方式,伴随我们这代人长大,一直在告诫我们:说话要算数,诚信最重要。许了诺,就要兑现。

看看现在,当年的孩子们变老了,“欠钱是大爷”,这些人小脑萎缩的程度,都不如了当年的孩子。我劝这些人,还是和子孙们做一下“拉钩上吊”的游戏吧!别再脑残了!

散文:拉钩上吊

散文:拉钩上吊

散文:拉钩上吊

散文:拉钩上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