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启蒙,不要赢在起跑线,却输在终点线

英语启蒙,不要赢在起跑线,却输在终点线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英语启蒙的心得和方法,特别适合想要做英语启蒙,却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没有得到满意效果的父母和孩子们。

英语启蒙,不要赢在起跑线,却输在终点线


英语启蒙的概念,这两年尤其火热。中国的孩子们,80后初中开始学英语,90后小学开始学英语,00后幼儿园开始学英语,10后零岁开始学英语。我们这一代父母,见证了孩子们从婴幼儿期,就要学习我们十几岁才开始学的东西,不论自己英语基础好不好,面对孩子的英语启蒙,总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即使在高级翻译妈妈群里,大家也都有同样的困惑:我们自己英语可以学得很好,但是并不知道怎么教孩子。

有意思的是,在跟大多数妈妈交流的时候,大家对孩子的英语启蒙,普遍都有效果不如人意的感觉。明明花了很多钱,上国际幼儿园、去机构学习、上外教课,但是孩子总是不开窍,老是不能中英文自由切换。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英语启蒙的心得和方法,特别适合想要做英语启蒙,却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没有得到满意效果的父母和孩子们。


英语启蒙,不要赢在起跑线,却输在终点线


兴趣和内驱力,

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不验证、不盲从、不着急

卡罗尔·德韦克教授在《终身成长》一书中提到,真正对学习产生长远影响的,是兴趣和内驱力。英语启蒙也是同样,如果父母在英语启蒙中急于求成、方法不当,或者带有消极的情绪,往往会扼杀了孩子的兴趣。急于求成的英语启蒙,不但不会有效果,反而是起反作用的。

很多家长认为英语启蒙越早越好,谁更早学习谁才能赢在起跑线。

在不少线上英语自主阅读学习群里,竟然有不少一两岁的孩子在里面学习,不仅要听,还要能读会说。试想两岁多的孩子,怎么可能跟得上?况且,为大孩子设计的课程,免不了要让孩子学习之后就测验,考验孩子是否掌握当节课的知识点,对于小龄的孩子来说,没有足够的重复、没有度过学习的沉默期,这样的课程是很困难的。家长认为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岂不知这样的揠苗助长,反而让孩子失去了语言学习的兴趣。

其实回想一下,我们小时候学习英语也大多是从小学高年级或者初中开始的,依然有英语成绩非常优秀的同学。英语启蒙,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英语启蒙,不要赢在起跑线,却输在终点线


给孩子英语启蒙之前,每个家长都应知道的三件事:

1. 孩子学习语言有一个沉默期,通常是3-6个月的时间,孩子有输入,但没有输出,不要强迫孩子马上开口说。2. 英语启蒙多早开始都不会太早,多晚开始都不会太晚,与其盲目抢跑,不如用对方法。3. 心态比知识重要,兴趣比成绩重要,父母感到焦虑时更应警惕,不要让自己的压力浇灭了孩子好奇心的火苗。



英语启蒙,不要赢在起跑线,却输在终点线


家庭启蒙有规律

互动、儿歌、绘本三法宝


万维钢在《万万没想到》里,提出高手的学习都是有规律的。简单的如围棋、钢琴,复杂的如商业管理,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在英语启蒙上,家庭教育的规律其实很简单,互动、儿歌和绘本,是公认的效果比较好的方法。

一、 互动

互动的核心是以孩子为主体。家长去留心观察,孩子正关注着什么东西,就用英语告诉孩子那个东西叫什么。比如孩子一岁大的时候,对红色的球感兴趣,两眼发光的盯着球看,我会说“This is a ball. A red ball”。

孩子喜欢进厨房去发现新鲜事物,我会跟随她的眼光,当她看到冰箱上帖的长颈鹿时,我会告诉她 “This is a giraffe” 。当她看到地上的橘子,我会说“These are oranges”。整个过程非常自然,孩子能懂,当妈的也轻松。

如果我摆好了上早教课的架势,准备好一堆教具,还提前备个课,然后强迫孩子坐下来跟着我学习,一旦孩子不愿意跟从我精心准备的“早教课”,就会非常有挫败感,很难坚持下去。

另一种互动方式叫全身肢体互动(TPR)。在孩子可以理解的情况下,用英语发出指令,自然地跟孩子一起游戏。比如跟孩子一起烤蛋糕的时候,我会摆好一堆东西,比如牛奶、黄油、鸡蛋,然后给他发指令:“Give me the milk”“Give me one egg”。 孩子不是很明白的时候,我会用手指一下东西,孩子就秒懂。

晚上睡觉之前,我也会跟孩子玩“亲亲”的游戏,孩子任意指一个部位,我就亲亲他的那个部位,并且温柔地说“kiss your eyes/nose/fingers/toes.”,他指哪我亲哪,边亲边表达爱,这成为了我们最温暖的亲子时光。


互动的原则是:

1. 家长去跟随孩子的关注点,而不是反过来。2. 让孩子明白英语的意思,如果孩子不明白,可以用中文或者肢体语言提示。3. 重复、重复、再重复!


家长英语口语充电的推荐书籍:《美国家庭万用亲子英语》《跟小小孩说英语》等。看这些书籍,目的是家长在需要的时候知道怎么说,或者事后查询怎么表达更地道,而不需要按目录内容去刻意教孩子。

二、 儿歌

在这个英语儿歌已经烂大街的年代,儿歌启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很多家长把儿歌当作背景音乐,只要孩子醒着的时候就开着,认为就是“磨耳朵”了,其实收效甚微,只怕是把播放器磨坏了都磨不出来“语感”。

儿歌启蒙的原则:

1. 让孩子理解儿歌的意思,不用逐字逐句的翻译,但要理解大意;2. 有意识地听,创造场景;3. 重复、重复、再重复!


比如我跟孩子一起学儿歌,我会跟孩子一起看儿歌的动画或者绘本,或者把儿歌“演绎”出来。比如学《This is the way》的时候,唱到This is the way I wash my face/brush my teeth/comb my hair的时候,我会用手假装洗脸/刷牙/梳头。一首歌曲至少要重复7-8次以上,孩子才会有声音的记忆,不断重复之后,孩子会自然而然地脱口而出。

像《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Rain, Rain, Go away》《The Wheels on the Bus》《Five Little Monkeys》等脍炙人口的儿歌,有不少原版进口绘本可以选择, 先看绘本,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儿歌的意思。


英语启蒙,不要赢在起跑线,却输在终点线



还有一些儿歌本来就是用来游戏的,比如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这首歌,就是类似北京孩子玩的“一网不捞鱼”、重庆孩子玩的“城门城门鸡蛋羹”的游戏配词,唱到“My fair lady”的时候就抓个“大鱼”,还有些小刺激,家里人丁多的可以玩起来。

三、 英语绘本阅读

从启蒙的角度,绘本阅读的重要性绝对应该排在第一位。可以说绘本阅读不仅仅是英语语言的启蒙,更是英语思维的启蒙,帮助孩子搭建我们传统文化里缺失的思维方式,比如敢于做梦,可以批判性的思考问题,有逻辑思维能力等。

英语绘本选择上,我喜欢看大咖的书单推荐,但是绝对不会按照整个书单全部买下来,也不信奉会读《哈利波特》是检验英语阅读能力的唯一标准,而是文学、艺术、音乐、科学、自然、天文、地理、历史、人物传记等各个领域的书都会分类收集,还会根据孩子的兴趣,重点发掘一些领域的好书。在家里搭建一个小小图书馆,给孩子足够的选择空间。

在亲子共读英语绘本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孩子理解绘本的意思,如果图片就一眼能看出来的,不用太多解释,不能看出来的,需要家长用母语提示,不用逐字逐句,但要提示关键词。

需要注意的是,人的大脑也会“偷懒”,成年人遇到事情的时候常常都会凭直觉,而不是动脑去理性思考。孩子也同样,刚开始听英语绘本的时候,有时会要求家长讲中文,因为中文接受起来更容易。这是正常现象,不是英语好不好、启蒙晚不晚的原因,大人只需要用“小伎俩”去化解即可。比如我会说“这上面都写的是英文啊,妈妈必须先念英文,才能翻译成中文。”等孩子理解意思了,就能接受英语阅读了。

等到孩子到了独立阅读的阶段,就需要专业老师的指导了,家庭教育可以作为补充,跟老师保持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关注最新的学习理念、方法和书籍,给孩子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就达到家庭启蒙的目的了。毕竟,父母不是老师,学习也不是家庭生活的全部,让孩子们对新的语言保持着生机勃勃的学习意愿、对未知的世界保持着永远旺盛的好奇心,我们为他们花的银子、下的功夫,就值回票价。




英语启蒙,不要赢在起跑线,却输在终点线


英语外教课

最有效的“刻意练习”


安德斯·艾利克森(Anders Ericsson)教授在《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一书中,指出了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刻意练习。刻意练习的标准有:

1. 师资:有优秀的导师,熟悉这个领域杰出人物的能力,以及如何提高这种能力;2.教学体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总体目标、具体计划,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微调;3. 反馈:反馈是刻意练习的重要一环,大量的反馈来自导师,他们监测学生的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4. 套路习得:建立有效的心理表征。


英语外教课,完全可以用刻意练习的标准来判断和筛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