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選拔考核官員,就用三個字

人人熟知大秦武器先進,軍隊善戰。除此之外,大秦還擁有一支高素質的管理隊伍!<strong>官精幹、吏能幹

,就是這支隊伍的特點。秦始皇統一六國,重新劃分郡縣。郡縣制在戰國已經設立,只是六國模式差異,有些地區是縣郡制,縣有百里,下有四郡。秦始皇重新整合,置36郡。<strong>而秦原本的關中之地,不在36郡之列。郡下設縣,縣下設鄉、亭、裡。在少數民族人口聚集地,則撤縣設道,與縣同級同職。

大秦選拔考核官員,就用三個字

老秦地不算36郡,置內史管理吧

建設行政管理隊伍

地方行政機構中,設郡守管政務;郡尉管公檢法和地方守軍;監御史監督郡守和官員;郡丞為郡守助理,有事可代理。以上三個職位互不隸屬,上級垂直管理!大縣縣令,小縣縣長。邊境的郡則加設長史,專門管理軍務。縣下有鄉、裡、亭。10裡1亭,10亭1鄉。<strong>知識點來了。亭是獨立機構,不歸鄉管,直接對縣負責,負責緝拿盜賊。城裡叫街亭(想到馬謖沒有)鄉里叫鄉亭,用地名區別。比如<strong>泗水亭長劉邦。從中央到地方,又設多種輔助官吏。加上中央各部大員及下屬,這就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官僚隊伍。

大秦選拔考核官員,就用三個字

戰功是平民晉升的重要通道,他們就是代表

那官僚的選拔標準是什麼呢?

我國曆史上的<strong>官僚制度很簡單:把當官的及下屬組織到皇帝周圍的制度就是官僚制度。秦始皇是個政治頭腦高度發達的皇帝,其管理水平也是相當高。手下能臣悍將,既衷心,又畏懼,莫不兢兢業業,努力貢獻。以致秦朝初期政令通達,上下高效。秦皇高興的舉行了幾次全國性的<strong>歡樂大飲酒活動。無論老秦人新秦人都樂呵呵的參加,普天同慶啊!秦皇更將官僚制度升級到法制化,並制定了<strong>三個字的選拔標準:能、智、功!

大秦選拔考核官員,就用三個字

來,大家一起:喝、喝、喝

標準簡單,升級不簡單

<strong>能:有能力;智:有辦法;功:有成果。說白了就是要想當官,前提是自身有能力,這種能力不靠嘴說要靠實際行動,然後根據結果,升級或降級!現在細看,秦始皇所重用的那些能臣武將,沒有一個不符合這個條件。秦始皇重視法家,更重視戰功。文臣不懂律法,一概回家。(趙高就是法律專家)。武將沒有戰功(含軍隊建設和戰鬥)就是飯桶。

大秦選拔考核官員,就用三個字

簡單就是高效,複雜就是“磚家”

能智功區區三個字,即是選拔標準,又是考核標準!簡單有效不復雜。秦始皇確實有一套。您說呢?

本文原創首發,不足之處,請您賜教!謝謝閱讀,下回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