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晶科技,被市场低估的5G+国产替代+远端次新+低价超跌股

湖北泰晶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3738.SH,下称“泰晶科技”)自2005年成立以来,以音叉晶体谐振器为突破口,集中研发力量,掌握了高低频晶体谐振器生产工艺和核心技术,并拥有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规模化量产和产品扩容。目前,公司系国内最大的石英晶体谐振器生产商,并跃居全球晶体行业前沿,推动了民族晶体工业发展。

2018年12月初,人民网走进泰晶科技,与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喻信东深入对话,将该公司作为改革开放40年来国内自主创新、突破核心技术,实现民族工业替代进口的公司样本,进行剖析,以飨读者。

“室外,冰天雪地,百年不遇的大雪突袭中国南方;室内,灯火通明,工人们加班加点抢赶订单。同时,公司在星夜兼程建设工厂,车间建成一个,就投产一个。通常是一个车间正在生产,隔壁车间尚在施工建设。为防止刚涂上的水泥结冰,一盏盏大灯被架着烤墙……”

这是2008年的冬天,全球金融危机最深的一年,受制于订单骤减和成本高企,行业内众多企业纷纷减产、停工。

2018年12月初,在湖北省随州市曾都经济开发区泰晶科技厂区办公室,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喻信东回忆起10年前激情燃烧的日子,仍感慨万千。

当年,泰晶科技园落成投产,公司终于有了自己的家,结束了三年租房经营的漂泊历史。说到激动处,喻信东这位1988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化专业的理工男,数次拿起笔,在纸上画起了图表。

金融危机和冰雪灾害双重夹击,但受益于研发创新带来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泰晶科技没有倒下,反而逆市扩张,在行业冬天中,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2016年,历经10多年奔跑,泰晶科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有了资本助力,上市两年,公司如今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晶体谐振器制造企业,并正在走向全球晶体行业前沿。

自主研发 替代进口

人民网:泰晶科技创立之前,代理外资品牌的晶体,系国内前几家代理商之一,为何想到自己生产产品?

泰晶科技:当年作为晶体经销商,发现国内晶体供应商受到了外国市场的钳制。在淡季的时候,不管市场能够消化多少,外资厂商强行要求中国供应商完成销售任务,否则就会扣减所交押金、强行划账。但在旺季时候,外资厂商先保障外资企业客户,而国内的客户放在最后供应。遇到已淘汰的品种,经销商只能自认倒霉。2005年,我回到家乡随州发展,成立了泰晶公司。让中国的晶体行业不再受制于国外,这就是成立公司的初心。

人民网:现在10多年过去了,泰晶科技的晶体销售情况怎样?在技术上取代进口了吗?

泰晶科技:现在泰晶科技晶振产品在国内石英表行业占绝对份额。事实上,不仅是泰晶科技,如今中国在晶振行业有众多产品替代进口。所有国外的低频晶体,泰晶科技均生产,都有了替代产品。高频产品,泰晶也同样在不断推成出新中,主流产品都实现了替代进口。

人民网:2008年金融危机,在国内众多公司裁员、减产之时,公司逆市扩张,基于怎样的勇气和判断?

泰晶科技:当年,公司研制成功了初期的自动化装备,使晶体谐振器生产工序的90%的设备实现了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当时,全球低频晶体市场萎缩得难以想象,泰晶科技认为低迷的时候恰好是机会所在。金融危机在当时最大的影响就是,要么企业有员工无订单,要么有订单无员工,很多企业处于半停工状态。而泰晶科技正赶上了国内需求突然大幅度上升而国外供不上货的机遇。通过努力,泰晶科技开足马力,上量扩产,在金融危机中站稳了脚跟。

人民网:泰晶科技的成长史,某种程度上,也是一部自主研发、不断突破国际技术壁垒和市场持续拓展的发展史。就公司成长的几个关键节点,特别是研发创新方面,分享下经验?

泰晶科技:公司历来重视技术研发,特别注重将相关先进制造工艺和技术,应用到石英晶体谐振器生产制造领域。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集成创新,研制的小型音叉晶体粗调机、全自动晶体精调机、全自动成品检测机和全自动激光调频机等先后投入生产,实现了音叉晶体谐振器的自动化生产,并逐步向上游延伸。目前已实现从水晶毛块到音叉晶体谐振器成品的全程自主生产,产品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生产规模扩张迅速,使得公司原来单一加工音叉晶体,发展为现在以研发为龙头、技术创新为抓手、产品覆盖DIP、SMD封装高低频全域的高新技术企业。

2014年,公司在MEMS技术研发的基础上,组建了国内行业唯一一家晶体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微纳米晶体加工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并成功开发MEMS晶体,成为全球少数几家掌握微型晶体光刻技术的企业之一,实现了SMD微型产品高、低频晶体全域的量产。

人民网:公司在在小型片式晶体的研发上,怎样突破国际壁垒?在研发经费投入及专利申请上具体情况?

泰晶科技:在小型片式晶体的研发上,公司在“芯片”的量产有了重大突破,但是受制于封装材料等工序。当然,每一步都要解决若干个壁垒,新研发的东西会遇到新的壁垒,这需要水到渠成。泰晶科技克服这种障碍的能力越来越强,科研能力与世界前沿企业差距逐步减小。

截至2018年6月30日,研发支出约占营业收入的3%。公司拥有专利91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这在国内以民营企业为研发主体的行业来说,走在了国内细分行业的前列。

人民网:自主研发,对公司客户开拓及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有哪些帮助?

泰晶科技:公司一直致力于石英晶体谐振器的生产经营,产品覆盖DIP、SMD封装高低频全域,终端客户范围广泛。通过多年市场运作,公司凭借产品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生产能力和按期交货能力等建立了稳定的客户网络,进入国内主要电子产品厂商的供应链体系,公司通过ISO9001、ISO14001及TS16949等的系统应用。生产方面严格按照体系制度进行管控,良品率稳步提升,客户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随着智能化、物联网应用的广泛普及,以及国内终端应用厂商对晶体谐振器国产化需求,公司既有及潜在客户需求进一步加大,客户资源将更加丰富。目前公司多款微型片式产品先后通过联发科、乐鑫、恒玄科技、泰凌、海思等众多方案商的产品认证,标志着公司产品研发在智能硬件、物联网领域平台的深层拓展。

寻求国际合作 实现公司再造

人民网:泰晶科技与台湾晶体行业希华公司合作的背景?

泰晶科技:公司与希华晶体于2013年合资成立泰华电子,是双方基于各自优势,在微型高频晶振领域展开全方位深度合作的战略选择。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以研发、生产和销售低频晶体谐振器为主,2012年末至2013年初,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发挥自身生产管理和成本控制的优势,公司涉入微型高频晶振领域。希华晶体作为微型高频晶振领域知名厂商,具有研发优势、原材料优势和市场影响力。为保证其产品供应渠道,希华晶体一直寻求在晶体谐振器生产方面有成本优势、管理优势的大陆厂商进行合作。双方经多次协商和反复论证,决定合资成立泰华电子专门生产微型高频晶振。

人民网:与希华的合作,对公司产品和技术上有哪些提升?

泰晶科技:泰华电子成立之初,通过与希华晶体合作成功进入微型高频晶振市场,并以境外销售为主,取得了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从2014年开始,随着公司微型高频晶振产品知名度提升和产能的加大,公司积极拓展境内市场。在泰华电子成立后的两年多时间内,合资双方对泰华电子的实际出资从成立之初的2,250万元逐渐增资到12,500万元。伴随着实收资本的不断扩大,泰华电子的产能大幅提升。同时,泰华电子依靠先进的设备、技术和成本优势,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的价格,通过质量、产量和价格优势快速占领市场。在合作中,双方在强强联手,发挥协同效应,取得了明显成效。

人民网:从管理上来讲,牵手希华,公司的收获在哪里?

泰晶科技:石英晶体谐振器的批量生产需要极高的精细化管理能力。生产各环节对防尘、防静电等环境要求极高,微型机电设备的平稳运行和高效产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培训能力以及员工的熟练程度密切相关。公司在生产的精细化管理方面积累了有效经验,建立了完整系统的专业管理体系,拥有了一批专业的技术研发和生产管理专业人才。

借力资本 走向晶体行业前沿

人民网:登陆资本市场,相当于给公司插上腾飞翅膀。上市后,公司主要做了哪些布局?

泰晶科技:公司上市,募资净额2.35亿元;发行可转债,募资2.15亿元。两者合计4.5 亿元,有效解决了公司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这些资金使用,都用于片式产品的产能扩充、新产品的产业化,同时,公司利用自有资金,加大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发力度,包括SMD微纳米石英晶体谐振器及相关装备的研发和生产。

人民网:登陆资本市场,公司出现了什么变化?

泰晶科技:上市后,公司在细分行业的知名度大幅提升,许多用户通过资本市场了解公司,大量切换使用泰晶科技产品替代进口,促使公司研发更高端产品,走向全球晶体行业的前沿。

人民网:5G时代即将到来,其将会给晶体行业带来巨大机会,公司如何抓住本次机遇?

泰晶科技:5G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传输技术的一种发展。而随着传输技术的发展,终端应用产业必将快速发展,也将带动晶体谐振器等相关元器件的发展。

目前公司产品TKD-M系列多款晶体谐振器通过了全球知名方案商平台产品认证,公司在5G平台与知名方案商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和开发,在更高频点的产品开发上开展全方位的同步开发。相信未来,泰晶科技的产品与5G技术有更多的同步发展机遇。

人民网:公司未来的愿景和方向?

泰晶科技:公司始终坚持“产品高端化、产业规模化、队伍专业化、资本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坚持自主创新、服务终端客户的发展思路,力争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石英晶体谐振器研发型企业。

在国内市场方面,逐步积累优质、稳定、广泛的客户资源,同时利用自身的研发优势、成本优势、制造优势和服务优势,在客户积累的基础上完成产品升级和市场份额的稳步增加;在海外市场方面,力争抓住全球电子工业向中国市场延伸的大好机遇,逐步拓展国际市场。

泰晶科技欲掌控5G时代数字电路“心跳”

8月16日,《证券日报》记者前往位于湖北省随州市的泰晶科技,探访其作为国内晶振行业龙头企业的发展状况。就在当日晚间,公司披露了2018年半年报。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8亿元,同比增长57.65%,实现净利润3297.42万元,同比下降7.03%;实现扣非后净利润2550.49万元,同比增长2.66%。

泰晶科技于2005年成立、2016年登陆资本市场,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国内产量、产能规模第一、国内唯一一家产品覆盖高、低频全域且掌握核心技术的晶振企业。对于上半年净利润增长与营业收入增长不匹配,公司解释称,一是市场充分竞争,市场通用片式产品价格显著下降;另一方面,成本的逐年提升降低了公司的毛利率。

形成规模优势

向全球市场前十冲击

晶振作为数字电路系统提供基本的时钟信号,在数字电路中不可或缺,被称之为“信息产业之盐”,应用领域包括石英钟表、通讯设备、物联网等。

资料显示,世界范围内,外资品牌晶振企业的基础技术水平和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具备规模和技术优势。2011年以前,外资品牌厂商生产的石英晶体谐振器占据了世界市场近六成的份额。中国大陆厂商总体市场销售额虽低于外资品牌,但成长率高于全球,2016年销售额约占全球的8.80%,较2010年的4.0%提高约4.8个百分点。

作为中国大陆晶振厂商之一的泰晶科技2017年全年总产量22.51亿只,是国内唯一有希望跻身世界前十、实现国产替代、与外资品牌同台竞技的民族晶振企业。谈及泰晶科技快速发展的秘诀,董事长喻信东说:“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公司一直坚持自主研发,把技术创新看成是公司核心竞争力,拥有多项技术和发明专利。

据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单小荣介绍,公司成立以来以DIP型音叉晶体谐振器为突破,集中研发力量突破了生产工艺和核心技术,全面掌握了该型号的制作工艺,使该产品得以迅速量产,目前公司DIP音叉晶体自动化生产主要设备全部为自主开发。2013年以来,公司掌握了石英晶体微型机械电子加工(MEMS)技术,并开发了利用高频SMD微型产品的离子刻蚀、真空轮焊等关键技术,拓展应用于微型片式音叉晶体,成为全球极少数可以生产该产品的企业之一,实现SMD微型产品高、低频全域的量产。在专用设备开发方面,研制出晶片线切割机、晶体基座烧结窑、自动滚胶机、自动放电焊接机、全自动机械磨削调频机、自动分选机、全自动激光调频机、晶振电性能自动检测设备等产品,生产效率得以大幅提升,生产规模扩张迅速。

《证券日报》记者查阅公司半年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泰晶科技总产量13.53亿只,同比增长45.48%,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5亿元,同比增长56.27%。M系列产品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62.37%,较去年同期增长7.87个百分点。

泰晶科技的微片式高频晶振M系列集中在泰华科技园内,也包括2017年扩产的项目。在一尘不染的明亮车间里,机器设备悄无声息运行,身着白色防护服的工人正在完成着晶振制作中的点胶工序的人工抽检。据单小荣介绍,M系列晶振制作包括晶片制作、溅射镀膜、点胶接着、刻蚀调频、轮焊封装等主要流程,现场除少量人工干预过程控制外,工序已经全部实现自动化,且实现高工艺集成度、部分智能化。公司目前拥有SMD24条生产线,月产能满负荷可实现M系列SMD产品1.28亿只。公司2018年目标是各系列晶振总产能达到35亿只。

降价是大势所趋

用创新适应市场降价行为

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营收增长的同时,泰晶科技产品净利润的同比增长却并不匹配,数据显示,2018年1月份至6月份,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8亿元,同比增长57.65%,实现净利润3297.42万元,同比下降7.03%;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50.49万元,同比增长2.66%。

公司方面表示,由于晶振市场充分竞争的格局,收入提升的同时,净利润存在非同步的增长,一方面是因为市场价格的充分竞争,尤其2018年以来,因大陆厂商的崛起,市场通用片式产品价格显著下降;另一方面,材料、人工等直接成本的逐年提升加剧,加之贸易类低毛利率的影响,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26.06%,较上年年底28.96%下降2.90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33.26%下降7.20个百分点。

虽然毛利率有所下降,但喻信东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电子产品降价是大趋势,价格往下走是规律性的,一是产品成熟,同质化加剧,产品成熟后因为产品迭代,产品价格也会降低;二是技术的进步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迫使厂商降价,让利消费者。我们适应降价是市场行为,属于市场规律。其实我们具有天生的成本优势,优势体现在自主研发的工艺、设备、材料上。”

早先泰晶科技在晶片制作工艺上,已经突破了DIP晶振生产工艺和核心技术,这已经提升了生产效率,大幅降低了成本。而材料上,2017年,公司又成功开发并投产了新产品全陶瓷/半陶瓷MC系列产品,在封装工艺、新材料应用上的突破使得材料成本相对较低,同时也节省了全金属封装工艺昂贵的设备投资,为低成本应用的数码、智能产品提供了可选择的解决方案。在公司投入最大的SMD封装领域,公司也已实现了降成本的突破。2018年2月份,泰晶科技-武汉理工微纳米晶体智能加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国内首套智能石英晶体谐振器纯金属焊接封装设备取得成功,该设备打破国际垄断,改变了依赖进口产品价格高昂的局面。“该封装设备已经在泰华产业园投产,目前第二台已在研发过程中,以前这套封装设备需要400万元-500万元,现在自己研发,一套成本仅150万元-200万元,节省了设备投资,降低了生产成本。”单小荣介绍。

此外,泰晶科技的晶振基座、晶片、外壳等上游原材料均自主制造,这也大大降低了成本。

“面对市场价格的下滑,我们仍然要不断推出新产品,才能适应价格的变化,我们要继续显示成本优势,除了产品、装备、材料上的新突破,我们盈利模式也在发生新变化。以前是推销,现在是和方案商同步开发”,喻信东说。2018年上半年公司自主品牌产品TKD-M系列多款晶体谐振器通过了全球四大通讯方案商之一的联发科的多平台产品认证,此外公司还有机会参与到包括紫光展讯、紫光展锐、乐鑫、恒玄、泰凌等国际国内芯片方案商的同步设计开发,并取得一系列的产品平台认证。

随着5G时代的来临,微型化晶振的需求将增大,泰晶科技也在继续研发尺寸更小、性能更高的的晶振。“未来我们与外资品牌厂家的距离将越来越小,公司将发挥在MEMS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未来两年内,开发出尺寸更小的‘1’字头尺寸的系列产品。有人把芯片比作数字电路的‘大脑’,晶振就是‘心脏’,确切地说晶振为数字电路提供原始震荡频率,要牢牢把握数字电路的‘心跳’,晶片是关键,封装技术是保障。”喻信东说。

1、打破垄断、国产替代、全球前十、中国第一:

7月17日 报道,泰晶自主研发出石英晶体重大装备,该设备研发成功,为泰晶进军被国外垄断的更小型号的微型片式晶振领域提供了保障。

2017年销售石英晶体谐振器(俗称晶振)22.5亿只,首次进入全球行业前十名,这也是中国大陆唯一进入该行业前十的公司。

公司经过10年的自主研发,打破日本、美国等企业的技术封锁,成功掌握了石英晶体生产的关键技术,从而在被誉为信息产业之“盐”的电子领域,有了一席之地。

2、携手芯片巨头:今年上半年,泰晶产销量持续增长,多款产品取得联发科、展讯、泰凌、乐鑫、恒玄科技等国际国内知名方案商认证,进入更多高端市场。

3、公司拥有国内唯一一家专业的晶体加工技术实验室——微纳米晶体加工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是全球少数几家掌握QMEMS技术的企业之一和生产微纳米级石英晶体的企业之一。

4、公司是电子元件百强企业中盈利能力最强的十家企业之一,排名第七。

5、携手联发科--公司自主品牌产品TKD-M系列M3225 26MHz晶体谐振器于近期通过了全球四大通讯方案商之一的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ediaTek Incorporation,英文简称MTK)的产品认证,这标志着公司在深入拓展智能硬件、物联网领域应用,加快融入国际市场跨出了又一大步。

联发科是一家全球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在智能移动设备、智慧家庭应用、无线连接技术及物联网设备等市场位居领先地位,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与OTT 盒子、可穿戴设备与车用电子等产品,提供具备高性能、低功耗的移动运算技术与先进的多媒体功能。本次认证产品应用于联发科MT2523系列,是高度整合GPS、低功耗蓝牙的可穿戴设备芯片。

6、产业升级,5g等应用催生海量级晶振应用扩散:

伴随物联网发展以及进口替代,国产晶振行业迎机遇 中国是全球电子产品的主要生产产地,据压电晶体行业协会(PCAC)数据国内2017年进口晶振数量为342亿只;推测国内2017年自产自销250亿只,则国内年消耗晶振数量将达600亿只左右,假定国内晶振消耗量占比为全球60%,则2017全球总消耗量将达1000亿只。伴随5G催生的全新应用,将有数以百亿计的全新设备接入到万物互联的网络中,作为物联网的基础元器件,我们认为行业将保持与物联网同步增长趋势。预计2018年晶振市场需求增加将达百亿只,我们认为振行业未来几年整体将保持10%左右的增速。 产能释放,业绩有望迎来高速增长

7、公司产品供不应求是必然,后续产能将陆续释放。预计2018-2019年EPS分别为1.59和2.05元。受益于晶振行业高速发展,公司在不断巩固DIP产品龙头地位的同时,积极培育高频片式产品新的增长点,技术领先,成本优势明显,市场开拓能力突出

泰晶科技,被市场低估的5G+国产替代+远端次新+低价超跌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