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上当受骗!有电话叫你“退保”新套路!

谨防上当受骗!有电话叫你“退保”新套路!

随着全民理财潮的兴起,不法分子在“退保”上做起了文章。“退保”相关骗局抓住了消费者“贪小便宜易上当”的心理特点,不仅会给消费者造成财产损失,更有可能让其错过保障期,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退保”骗局频发

ABOUT

据新闻报道,张女士5年前在某险企投保了一款年金分红险,年缴费用2万元,5年来共缴了10万元。近日,张女士收到名为“XX资产”公司的来信,称其所购年金险的实际收益与承诺不符,不少人已中途退保,并转购另一款更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信中还指出“退保没有任何损失。”

张女士了解到,该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高达11%。“我们公司是国家电网下面的一个三产公司,产品募集资金投向国家电网特高压项目,属于专门融资,每个月会给相应利息。”该公司的业务员对张女士说,若出现任何风险,都由某商业银行进行兜底。

随后,张女士致电险企客服表示要退保,但客服提醒她中途退保不划算,“10万元的本金要损失2万元。”产生怀疑的张女士进一步联系了业务员提到的商业银行,该银行表示,该公司不是该行的授信客户,在金融产品上没有与该公司有任何合作。

类似事情还发生在白领李先生身上。“此前我买过一款理财型保险产品,之后就收到自称是理财公司的电话,先说我投保的产品受到投诉导致收益出现问题,现在保险公司委托他们对客户进行补偿,要我先带好身份证和银行卡去退保,然后再去他们公司现场领取补偿金。”李先生表示,该理财公司经常来电,但每次给的地址却不一样。“后来我打电话咨询保险公司,发现没有这回事。”

实际上,这类“退保买理财”案例并不单一。近日,上海金融服务办公室根据信访投诉渠道发现,上海市涉嫌“退保理财”活动的企业就有34家。

骗局三步骤

ABOUT

那么,这种骗局的操作手法一般有哪些呢?

第一步,通过拨打保险消费者电话等方式,自称是金融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保险公司工作人员。

第二步,称保险消费者持有的保险产品收益较低,以“客户售后服务”、“保单收益升级补偿”、“赠送礼品”等名义推荐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第三步,劝说保险消费者购买所谓的“理财产品”可获补贴、退保资金转购“理财产品”可获贴息或领取旅游券等,诱导保险消费者办理退保或保单质押贷款后,购买“理财产品”。

这种“退保理财”骗局导致保单非正常退保,而退保资金大多被诱导转购“理财产品”,涉嫌非法集资,造成恶劣影响。

提高警惕防被骗

ABOUT

1、正确认识保险功能

保险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人身保险以人的生命或身体为保险标的,在被保险人发生年老、疾病、伤残、死亡等情况时,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给予保险赔偿等。尽管部分人身保险产品兼具投资功能,但其本质仍属保险产品,以保障功能为主。建议保险消费者谨慎退保,以免失去保险保障。

2、勿受高息理财诱惑

以高收益为卖点的“理财产品”,可能涉嫌非法集资,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为避免上当受骗,建议保险消费者不要轻信“退保理财”,做到“三拒绝”:

①拒绝相信高息“理财”和以保险公司名义承诺的高额回报;

②拒绝被赠送礼品、“先返息”等诱饵打动;

③拒绝与销售人员以个人名义签订投资理财协议以及销售人员以个人名义出具收据等。

3、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1、如遇可疑邀约时,可通过各保险公司官方网站、客服电话等正式渠道查人员、查产品、查地址,核实销售人员是不是保险公司销售人员、所售产品是不是保险公司产品、所留地址是不是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地址。

2、如遇“退保理财”骗局时,建议留存相关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strong>TIPS:退保损失有多大?

所谓退保,是指在保险合同存续期间,投保人和保险公司解除保单合同关系。退保的损失程度如何则与产品性质和退保时间有关。

如果是消费型产品,如短期意外险等产品,退保不能得到任何退保金。即是说,这类产品的退保,亏损是100%。

如果是具有储蓄性质的人身险产品,如长期重疾或两全产品,其退保损失程度则与退保时间有关。比如,若在犹豫期内(如投保人收到保单后的15天内)退保,险企扣除工本费后,会退回投保人所缴的全部保费,这类损失基本很小。

实际上,退保后所拿回的退保金也叫保单现金价值,其具体额度计算为:已缴保费-险企管理费-佣金-风险保费+剩余保费所生利息。因此,若在合同存续期内正常退保,则投保时间越短,退保的损失就越大。

以某重疾险产品为例,30岁男性消费者投保50万元保额,分20年缴,年缴保费5870元。其首年现金价值只有585元,随后便缓慢上升。但现金价值要达到累计保费11.74万元水平,也就是要在第27年(11.99万元),累计保费和现金价值才能持平,而现金价值达到最高水平是在第46年(14.88万元),超过累计保费。

可以看到,即使不考虑险企管理费和代理人佣金,该消费者在前27年退保,都会发生亏损。并且越早退保,亏损幅度越大。年金险、重疾或寿险等产品属于长期保障型产品,只要退保都会有损失,尤其是前几年退保,几乎拿不到几个钱。所以,不顾你损失让你退保的人,他们的目的就可想而知了。

另外,退保除了货币损失外,还存在风险空档期。从退保后到投保新产品之间的空档期,若发生风险,并没有保险产品可进行经济补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