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認定百大民營企業家,這5位蘇商上榜了

10月24日,全國工商聯在北京舉行新聞發佈會,發佈《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名單》。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是改革開放40年的一個縮影,而從如今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所創企業的年齡、地域、行業等分佈中,不僅僅能看出改革開放的歷史印記,也能看出一定的時代特色。

此次入榜的民營企業家中也不乏蘇商的身影,月星集團丁佐宏、沙鋼集團沈文榮、蘇寧控股張近東、紅豆集團周海江、亨通集團崔根良上榜。

近半數入榜企業家生於60年代

生於60年代的企業家約有47人,生於50年代的有30人,40年代的有11人,7個70年代的人,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CEO的張一鳴作為唯一一名八零後上榜。2名30後分別是“傻子瓜子”的創始人年廣九和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尹明善。


官方認定百大民營企業家,這5位蘇商上榜了


近三成企業以重工業為主

按行業看,數量最多的是重工業有28家(包括鋼鐵、機械製造、汽車、石油化工等行業);餐飲食品類有12名企業家上榜;農業有5家上榜;醫藥醫療行業有7家上榜;服裝鞋飾有5家企業上榜;包括馬雲、李彥宏、雷軍等在內的6名互聯網科技企業家均榜上有名。


官方認定百大民營企業家,這5位蘇商上榜了


北上廣深及江浙企業優勢明顯

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所創企業,1/10都集中於首都北京,其中6家都有科技的色彩。而北上廣深共擁有20家傑出民營企業,拿下了總體的1/5。

江浙的優勢也一覽無餘。浙江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以擁有6家傑出民營企業的成績排名第二。江蘇由於密佈的水網和強大的港口也在改革開放中展現出了強勁的優勢。百名傑出企業家中5人的企業都在江蘇這塊魚米之鄉。


官方認定百大民營企業家,這5位蘇商上榜了


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些上榜的江蘇企業家吧!(按姓氏筆畫為序)

<strong>月星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佐宏

從一套木工用具起家,進而成為億萬富翁,草根木匠出身,如今已是中國家居行業的旗幟性人物、赫赫有名的商界精英,這是發生在月星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佐宏身上的真實經歷。

敢為人先,不斷超越自我,是丁佐宏最鮮明的特質。17歲時,丁佐宏帶著半套木工用具,從家鄉如皋來到常州,走街串戶幫別人做木工活兒。1988年,25歲的丁佐宏拿著攢下的三千元錢創辦了月星木器廠,開啟了丁氏商業版圖的第一步。1990年,他又搶抓機遇,進軍南京市場,月星由傢俱製造業進入家居流通業。緊接著,月星又進軍上海,建立了當時最大的家居賣場。開業時,丁佐宏還親自纂寫了一則公告發布在《新民晚報》上:誰能找到比月星更大、更有檔次的家居賣場,獎勵5000元,迅速擴大了在上海的知名度。

帶著一股子衝勁和前瞻性的戰略眼光,丁佐宏帶領的月星集團逐步成長,目前已擁有商業、置業、家居、工業四個集團,業務遍及全球38個國家和地區。

<strong>沙鋼集團董事局主席沈文榮

沙鋼集團是中國最大的民營鋼鐵企業,72歲的沙鋼集團董事局主席沈文榮因而被稱為“鋼鐵沙皇”。沈文榮,演繹了鄉鎮企業變身世界500強的傳奇。

沈文榮中專畢業之後進入張家港一家軋花廠做鉗工。10年之後,1975年,這家軋花廠自籌資金 45萬元辦起了一家小到不能再小的軋鋼廠。1985年,38歲的沈文榮成為這家鋼鐵廠的廠長。在這個不起眼的小鎮工廠中,沈文榮又用了 25年的時間把它鑄造成了中國最大的民營鋼鐵企業。

沈文榮緊跟改革開放的時代節拍,帶領沙鋼萬名黨員、幹部和職工群眾,圍繞“建設精品基地、打造百年沙鋼”的戰略目標,高揚創新發展主旋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冶金奇蹟,走出了一條民族鋼鐵工業的成功之路,為中國實現鋼鐵強國夢作出了積極貢獻。

<strong>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

1990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十二個年頭,就在這一年,27歲的張近東決定辭去事業單位的鐵飯碗,拿著籌集的十萬資金,在南京寧海路上租下了一家僅有200平方米門面,創立了蘇寧,沒有人會想到,這家經營面積不大的門店會取得今日的成就。

回首蘇寧這段成長經歷,從被競爭對手圍追堵截,到轉型時的迷茫陣痛,直至如今實現後發制人的超越,一方面,這證明了蘇寧不是一家“墨守成規”的企業,也正因為有勇於變革的基因,蘇寧才能從一個傳統的家電零企業,逐步壯大成今日的互聯網零售商巨頭;而另一方面,改革開放的春風,也給蘇寧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張近東感慨,“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蘇寧的創立;沒有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就沒有蘇寧的今天。”

<strong>紅豆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周海江

改革開放40年來,紅豆集團從一家瀕倒閉的鄉鎮企業,發展成為橫跨紡織服裝、橡膠輪胎、大健康、商業地產四大領域的集團公司。在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上,紅豆品牌位列第81位。

1982年,紅豆還只是一家瀕臨倒閉的鄉鎮針織廠,1984年才更名為紅豆,當時的掌門人是周海江的父親周耀庭。周海江是手捧“金飯碗”的高校教師。但當時,民營經濟並不發達,而且當時的蘇南鄉鎮企業沒有大學生的分配指標,根本招不到人才,面臨“再次創業”的紅豆陷入了不進則退的危急關頭。紅豆怎麼辦? 1987年底,知道父親的期望後,已經跳出農門的周海江毅然丟掉“金飯碗”,迴歸農門加入了紅豆。

進入紅豆後,周海江便以“創業者”的身份從最基層幹起,辦公室秘書、車間主任、計劃科長、副廠長、廠長、副總經理,最後到總裁,他所擔任的這些職位都是自己一步一步努力幹出來的。

周海江作為接班人上任後,紅豆集團迎來了嶄新的發展階段,他大膽變革、勇於創新,尤其是在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方面,周海江從未放鬆過,紅豆也進行了從集體制到股份制的產權改革。

<strong>亨通集團董事局主席崔根良

出生於1958年,崔根良的青年時代,恰逢改革開放。

上世紀80年代初,崔根良從部隊退伍回鄉,先後擔任3家瀕臨倒閉工廠的廠長。由於曾在部隊當過通信兵,對電纜材料有一定的瞭解,崔根良在探尋企業發展轉型時,經過細緻的調研與分析,決定轉產做通信電纜。他通過“借雞下蛋、借梯登高、借船出海”三招,解決了辦廠無資金、無技術、無市場、無人才的問題。

1994年,亨通集團正式組建。1995年底,集團通信電纜產銷量就躍居全國第一。

在發展中,亨通集團始終以產業報國為己任,時刻緊跟國家發展戰略,現已發展成為服務於光纖光網、電力電網、大數據互聯網、新能源新材料和金融投資等領域的國家創新型企業,擁有全資及控股公司70餘家、上市公司3家,是中國光纖光網、電力電網領域規模最大的系統集成商與網絡服務商,躋身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民企100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