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詩前半句好還是後半句好?

手機用戶93761839071


這二句本是渾然一體的境界,陶淵明藉以表達自己對歸隱生活的喜愛之情。

如果一定要比較哪句更好,那麼後一句是前一句的深化。

分開來看,兩句又分別呈現兩種境界,

第一句是有我之境,即菊開東籬,信手採之,其中有陶淵明的主動行為在其中,菊象徵著高潔與傲岸不屈,這是他儒家道德品質的追求,

也是他對儒家人生理唸的奉行。

儒家認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在政治上,陶淵明無疑是不達且窮的,他也無心改變自己的人格操守去追求所謂的達,而是遵從自己的本心,以獨善其身的方式回到田園。

他主動選擇歸隱的心志便隱喻在“採菊”的行為當中。

“東籬”則指代歸隱後生活環境的簡樸,在《歸園田居》其一中,他說自己“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承認自己不會曲意逢迎,直言自己天性熱愛自然。

至真正選擇歸園田居後,他能感受到的就是“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簡單質樸的生活讓他有了“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的快意與輕鬆。

所以他對歸來的心情是“載欣載奔”的,至家則見“松菊猶存”,入室則“有酒盈尊”,過的是東籬採菊,南山種豆的田園生活,

他滿足於這種菊酒相伴對南山的生活,這是屬於他的“桃花源”,是他迴歸初心,安放靈魂的樂土。

要以怎樣的狀態在田園安然自處呢,後一 句“悠然見南山”點了出來。

此處“見”比“望”好,相信大家都是認同的。

望太過於刻意,而“見”則是不期然而然地與南山“相遇”,不是刻意要望向南山,而是抬頭看到了什麼就是什麼,南山映入眼簾,是陶淵明與大自然的融合,他也成為了大自然的一部分,沒有了我與物的分別,也就是“無我之境”。

這是道家思想的體現。悠然二字是作者心境的體現,無所掛礙,恬然自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就讓生命順隨自然,在自然中讀取生命的意義吧。


茶香燉魚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晉代著名田園詩人陶潛《飲酒》詩其五之千古名句,因其膾炙人口,意境深遠,被廣為流傳。全詩迻錄如下: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這首詩憑藉著質樸的語言、精微的結構、高遠的意境、深蘊的哲理、人性的感悟,幾乎成為中國歷史上人們最為熟知的一首詩。

其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詩中最為精彩的兩句,是整首詩歌的點睛之筆,是貂裘之錦繡,是壁玉之明珠。它通過對客觀事物的描寫,襯托出了詩人的閒適而淡然的心情。這兩句詩是一個整體,渾然天成,珠璣連綴,不可分割。前者是起因,後者是所見。“採菊東籬下”表達詩人的自我之境,反映生活的閒淡、安然;“悠然見南山”表達詩人的外在之境,體現南山的靜穆、自然。兩個景色一近一遠,一實一虛,相互借景,相互映襯,星月相依,茲共生輝。所以,這兩句詩合在一起最好,欲分彼此,反而彤輝減半。

至於“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有的版本改為“望”字,此改孰優孰劣?其實,歷史上早有類似定論,自不用贅言。就像南北朝王籍的“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被王安石在詩中改為“一鳥不鳴山更幽”一樣的道理,實為點石成鐵。蘇東坡曾批評說:如果是“望”字,這詩就變得興味索然了。這裡不能將“見”改作“望”,因為“望”是指人有意識的注視、探尋,缺乏“悠然自在”的意境和情味。“望”太過於刻意,好像詩人刻意去看,而“見”則是詩人不期而然地與南山“相遇”,是無意抬頭,南山便自映入眼簾。

在這裡,詩人強調人與大自然的一體性,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使用“見”字也契合了詩人的自然觀,天人合一,使自己成為大自然的一部分,進入“無我之境”。

以上皆為個人所見,難免失之偏頗,敬請大家斧正!








橫笛吟月


我覺得陶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名句不是好,而是妙!至於有人認為“望″字優於“見″字,我只能呵呵偷笑了。既然題主邀答,且陳己見如下:

竊以為欣賞此詩,應搞清陶公寫作的背景和主旨。無疑,詩人的《飲酒》是退隱官場後的自況一一他遠離了名與利的紛爭,舍中有得。所得者何?我以為是詩人心中的“真我″!引用毛老的“詩言志"之說,陶公亦言其志也。他是不願為五斗米而折腰的,更有自己的自然觀和人生觀。欣賞詩中“而無車馬喧″及"復得返自然″諸句可證一斑。反觀“望″字,似乎成了著意為之。而“見″字,則顯其無意也一一這正是詩之有我與無我之差異矣!一句“釆菊東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被後來人反覆誦唱,自有其藝術魅力

所在。我認為這就是陶潛,一位封建官場退隱者的可貴之處。當然,這悠然只可以屬於自然界,至於詩人內心的悠然就另當別論了一一但怡人心神的是,這悠然的自然之境恰恰契合了詩人此時的心境!人若達此化境,道豈遠乎???


李巍-


題主問是“悠然見南山”好,還是“悠然望南山”好,我認為是前者。

“望”與“見”雖然同有“看”的意思,但仔細咀嚼一下你會發現,二者所表現的主體狀態是不一樣的。“望”顯得主動,說明主人公是刻意去望南山的;“見”則不同,點出主人公是採菊的時候不經意間看見了南山。前者著意,後者無意。因此後者與“悠然”的狀態更符,也更貼近全詩的基調。

另外,題主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前半句好還是後半句,我覺得非要分個高下的話肯定是後半句,前半句採菊這個意象用得太濫,不如後半句來得自然。


愚不測






寶善書法


當然是整句更好!如果非要分前半句好還是後半句好的話,那就是前半句更好!

沒有采菊東籬下的境,就無悠然見南山的意;

說後半句好的人,是因為知道前半句;

如果是“採蜜屋簷下”的話,那隻能是“心中油菜花”了!


汪氏網


很喜歡這句話,前後兩句的結合刻畫出詩人的灑脫


老漁破船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都很好,相呼應,一個在當下,一個在遠方


麒香


不如歸去種麻桑,忘記來時模樣


蜀南未明道人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我以為上句較好,因為它描寫出了一種悠然自得的生活狀態,與世無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