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物放样的内容及方法

高层建筑物放样的内容及方法

高层建筑放样就是把在高层建筑施工期间进行放线,建筑设计图绘制时是有轴线的,放线就是把这些轴线表达在实际地面,建筑的其他构件尺寸都是相对轴线来表达出来的。高程建筑放样的主要工作内容有:

一、位置放样:

根据方格网,采用直角坐标法测设出定位桩和轴线控制桩。

二、基础放样:

开挖过程中用水准仪控制开挖深度,用经纬仪或拉线法检查槽底边线。

  • 放样基槽开挖边线:以细部轴线为依据,按照基础宽度和放坡要求,放样出基槽开挖边线(用白灰撒线标记)。

  • 控制基槽开挖深度(基坑抄平):开挖到距离槽底设计值 0.3-0.5m 处时,用水准仪在槽壁上每隔 3-4m 放样 1 个桩(距离设计标高为一固定值)拉线以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高程依据。

  • 放样基层施工高程:基础施工完成后放样基层高程与设计高程进行比对,允许较差不大于 1cm。

  • 放样基础模板位置:投测主轴线,经闭合检校,用墨线弹出基础模板细部轴线。

三、轴线投测:

采用经纬仪(全站仪)+弯管目镜法、光学铅垂仪法、激光铅垂仪法。竖向相对误差允许值:立柱不大于 H/2000,偏墙不大于 H/1000。

四、上部结构放样:

1 将各轴线放样到地下结构顶面和侧面,将标高线放样到地下结构顶面和侧面上。

2 依据主轴线和标高线放样首层主体结构。

3 施工层的轴线投测:方法有全站仪或经纬仪法、垂准仪法、吊线坠法、激光经纬仪法,激光铅直仪法等。

  • 激光经纬仪:在经纬仪上视准轴上增加了激光指向的功能。

  • 激光铅直仪:具有的对中整平基座,沿铅垂线向天顶发射指向激光的仪器。

五、高程传递:

高层建筑物放样的内容及方法

占施工测量的比重最大,方法有全站仪天顶测高法,悬挂钢尺法。

1、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垂直度控制(内控制)流程:

为保证高层建筑物竖直度、几何形状和截面尺寸达到设计要求,建立高精度的施工测量内控制网。就是在建筑物的±0 面内建立控制网,在控制点坚向相应位置预留竖向传递孔,通过传递孔将控制点传递到不同高度的楼层。为了提高功效、防止误差累积,应实施分段投测和分段控制。在底层布置矩形或十字控制网转测至建筑物的±0 层,用铅垂仪或全站仪和弯管目镜在控制点上做竖向传递。

2、施工层的高程传递:方法有皮数杆法(精度低),钢尺丈量法,全站仪天顶测高法,悬挂钢尺法。一般采用悬挂钢尺水准测量。钢尺应加以尺长、温度、拉力改正,多个投递点标高取平均数。

3、竖向偏差:是施工测量中最关键的工作,各层面的细部放样,倾斜度确定,高程控制,变形监测。

4、 投点时间选择:一般选在夜间或风力小的时间。

五、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

测量机器人自动测量,数字正垂仪自动测量,GPS法。

六、建筑物沉降观测:

高层建筑物放样的内容及方法

1、测量基准点的确定,距离建筑物东、西、北三侧外埋设至少4个水准基点A、B、C、D组成水准网,进行互相校核。为检查此水准网的稳定性,要定期进行检测,以保证建筑物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无误。


2、水准基点A、B、C、D设定后,要测出其绝对高程,根据建筑物的附近永久水准点进行联测,按Ⅲ等水准测量方法及要求进行环行闭合观测,其闭合差不得超过0.5√n(n为测数)。

3、j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埋设,按照《测量规范》要求埋点。在浇灌一层柱砼时,预埋好沉降观测点位。

4、建筑物沉降观测次数,根据设计要求,工程进度,在主体施工到竣工这一时间内,定期和不定期不间断地进行观测,观测一般为15天一次,根据主体施工的进行每上一层观测一次,在主体封顶后,可根据沉降量的大小变化情况适当减少次数,每月观测一次。

5、建筑物每次沉降观测结束后,及时检查记录,计算正确,精度合格进行误差分配,最后将本次所测各个观测点的高程与上次各点高程核对无误后,填写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作为工程验收技术资料,每次沉降观测结果上报技术科和建设单位及设计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