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击战中,激烈的扣林山收复战

扣林山位于云南文山州麻栗坡县南部的猛峒地区,在中越边界骑线点的我方一侧。其主峰海拔1705。2米,整个山势崎岖险要,坡陡路窄,沟谷纵横,蒿草茂密。占据扣林山,即能俯视麻栗坡一带纵深20余公里的中越边境。北可见中国境内的公路、村寨与主要交通口岸;东可进窥老山一带;向西能连接罗家坪大山,从而形成比较稳定的一体防线。发生于1981年5月的扣林山之战,正是因为越南占据此山,中国军队不得不奋起反击,收复失地。

扣林山位于猛峒村境内,周围还有几个山村,生活的主要是苗民。这一片地区在小赌咒河以南。

反击战中,激烈的扣林山收复战

扣林山

但是,此地的苗民相当强悍,不愿意当外国之人,不断要求回归中国,也不向安南地方纳税。法军于是前往进剿,苗民们便打开了游击战。弓箭竹签、毒蛇陷阱,不断袭扰,令法军提心吊胆,疲惫不堪,不得不又退出猛峒。无奈之下,法国提议用别的地方和猛峒地区交换。清政府因猛峒地区土地肥沃,而建外三猛(今越南莱州与封土一带)难于管理,便同意二个地方进行交换。1895年,中法签订《续议界务专条附章》,扣林山地区重回祖国怀抱。

反击战中,激烈的扣林山收复战

界碑

79对越自卫还击战后,越军吃了亏,想办法要找回面子。除继续向中国境内开枪开炮外,还越境占据边界骑线点,有更大企图,要“消灭对方100公里境内的侵略据点”,来一次反“反击战”。于是,在广西方向侵占法卡山,在云南方向占据扣林山和罗家坪大山,控制了相当一段地方的边境纵深。

为了维护边境地区的正常生产生活,中国军队只能亮剑以待,发起拔点作战。这就是扣林山之战的历史背景。

占据扣林山的是越北二军区313师14团。这个师辖14团、122团、266团和191团,组建于抗法战争后期。在越南战争中具有长期同美军作战的经验,颇有战功。其122团曾被越国防部授予“决胜团”称号,尤其擅长热带丛林作战。79战后313师设防于云南文山州对面的同文、河江地区,专行报复,骄横顽强,和中国军队打了七八年。

反击战中,激烈的扣林山收复战

最可爱的人

攻击扣林山的是昆明军区14军42师126团。14军前身主要是中原野战军4纵的11旅和22旅,4纵司令员正是鼎鼎大名的陈赓大将。从红四方面军31军,到八路军129师386旅,到中原野战军4纵,再到陈赓兵团,这支英雄的部队西征,北上,东出,南进,纵横中原江南,铁流万里,歼敌50万,留下英名无数。14军42师则是由淮海战役起义的原国民党第12兵团所属廖运周部110师改编而成的,在解放军序列里是一支年轻的部队。

1981年5月7日,42师126团在2个122榴弹炮营,2个107火箭炮连和1个85加农炮连的火力掩护下,经8小时艰苦攻坚收复扣林山主峰阵地。歼灭越军313师14团9连和11连大部,毙敌170人。313师191团因增援迟缓,战后被撤销番号。

反击战中,激烈的扣林山收复战

激战

收复扣林山的这一战牺牲了42个年轻的战士,麻栗坡烈士陵园近千座墓碑中,有他们的身影。如今中越边境贸易繁盛,人潮涌动,车马如流。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以后,更能带动整片地区的经贸发展与人文交流。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确是至理名言。然而,儒雅其外,铁血筋骨,只要有强国利益的存在,这就是国家的追求,是军人的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