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紅衛兵到恢復高考,82歲老人鏡頭下的彩色的中國,再現30年知青歲月鮮活歷史

人隨著年歲增長,都變得愛懷舊。父親常和我說起他的青春歲月,少小離家的知青經歷,恢復高考的喜出望外……老一代人的記憶裡,人人身穿藍布青衣,娛樂只有樣板戲。但如今我們很少能看到記錄這一切的影像,更不用說是彩色照片了。

沒有生動記錄的懷舊,難以滿足追憶者的追憶、好奇者的好奇。幸運的是,翁乃強老先生的《彩色的中國》彌補了這個遺憾。445張彩色老照片,在8萬張彩色反轉片裡反覆挑選出來。其中,70張作品原底,作為“無法複製的歷史文物”,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1976年,翁乃強在天安門廣場採訪。任詩吟攝

1936年,他出生在印尼僑領家庭,父母從事電影工作。1963年,他從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畢業,次年,他帶著“為人民為國家”的心願進入報社工作。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成為了一名攝影記者。從此,攝影成為他一生難以割捨的事業和愛好。在雪藏數十年後,這些作品首次出版面世,完整地呈現出中國30年的歷史面孔。

他拍了整整一個時代,從60年代到80年代,這30年的起伏歲月未曾中斷。他追逐國家大事,足跡遍及全國各地。全國大串聯、國家恢復高考、“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第一顆原子彈爆發成功……都記錄在他的作品裡。在當時彩色反轉片極其珍貴的情況下,他卻從不吝惜膠捲,反而遺憾當初為何不再多拍一些。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在書裡6萬字口述整理稿中,這個耄耋老人娓娓訴說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翁老一直關注普通人的生活,堅持藝術為先的表現手法,即便冒著被抨擊的風險。這在當時的中國是少有的。

受益於美術科班訓練,他的攝影構圖如精心創作的繪畫。憑著一雙裸眼,任何人都能體會到那種舒服的美感。畫面如油畫般細膩,色調或柔美、或鮮豔,構圖精巧,人物和景緻層次分明。即便最平常的場景,都能讓靜靜觀賞的人兀自生出一種感動。沒有擺拍的僵硬,神態和動作捕捉得精妙而不失靈氣。耳濡目染間,你會習得攝影師的審美和視角,你也將用自己的審美方式,捕捉生活的趣味、意義和美好,挖掘屬於你的“彩色中國”。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20世紀60年代,山西昔陽大寨公社的一個大隊,在實行農業合作化後,通過開山修築梯田等勞動,使一個貧窮的小山村實現了糧食產量增加7倍的巨大進步。1963年,毛澤東批示“農業學大寨”,號召全國人民學習大寨精神,此後全國農村興起了“農業學大寨運動”。圖為從各地到大寨來參觀和學習的人們。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1966年,串聯學生在水利工地上向農民宣傳毛澤東思想。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1968年,廣東珠江工廠送青年工人參軍。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20世紀50—70年代,先後有數萬名知識青年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懷著保衛邊疆、建設邊疆的豪情壯志,來到北大荒地區。他們開墾荒地、改造沼澤,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把荒無人煙、條件惡劣的北大荒建設成了良田千里的北大倉。而開發北大荒的這段時光,也成為這些知青們終生難以忘懷的歲月。翁乃強於1968年開始,跟隨知青到達北大荒報道他們的生活,拍攝了大量的照片。圖為知青自己動手蓋房子。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1970年,雲南峨山彝族自治縣,知識青年與農民一起挑著擔子、扛著鋤頭下地勞動。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1971年,秋收時節的勞作間隙,宣傳隊員表演數來寶。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1971年,山東漁民聚在船上一起學習毛主席著作。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1958年,大連獐子島,以文淑珍為代表的幾位女性衝破傳統觀念,毅然出海捕魚。她們努力學習航海技術,取得了出眾的業績。1962年,她們的漁船被命名為“三八”號,文淑珍成為當地的第一位女船長。1971年,“三八”號漁船接到海事指揮部通知後,趕赴黃海,捕獲了大量對蝦,創造了當時對蝦捕撈的高產紀錄。對蝦的出口是當時我們國家獲取外匯的重要途徑之一。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陳家溝位於河南省焦作市溫縣距縣城5公里的清風嶺中,全體村民自幼練習太極拳,起初是為了防禦土匪,後來這個傳統延續下來,不斷創新和發展,形成了太極拳的一個重要支派,稱為“陳氏太極拳”。這組圖片攝於20世紀70年代。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西塘鎮屬浙江嘉善,是古代吳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我國曆史文化名鎮。西塘河網密集,河道交錯,橋樑繁多,民居依水而建。船對於西塘小鎮的居民來說,如同公共汽車一般,是人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這組西塘水鄉的照片拍攝於20世紀70年代,完整記錄了西塘當時的社會生活面貌。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20世紀70年代,浙江嘉興的繡娘正在做繡花鞋面。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20世紀70年代末的廣州,正處在改革開放的前沿,人們的視野變得開闊,想法越來越多元化。隨著經濟的復甦,市場變得日益活躍,票證制度、定量供給制度的取消使物質商品豐富,整個城市透出蓬勃的生機。圖為擁在櫃檯前選購商品的顧客。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上班時間,廣州海珠橋上的車流。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電視機開始走進人們的家庭,帶來了更多信息和外面世界的面貌。圖為一位市民把剛剛購買的彩色電視機放到自行車後座上拉回家。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20世紀70年代的上海,在外灘晨練的市民。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20世紀60—80年代,人們的閱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每個人手捧“紅寶書”、排隊購買《毛主席語錄》、親友結婚時用《毛選》作為禮物饋贈,到改革開放後,人們對知識、文化生活的渴求井噴似的爆發。尤其是1977年,中斷了10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復,消息傳出,人們積極學習文化知識,備戰高考的熱情高漲。知識、科學、文化的價值被重新認可,國家終於開始進入了一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時代。圖為廣東圖書館,讀者在認真學習。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當社會從十年浩劫中走出,高考恢復後,大批知識青年開始積極備考,各地的圖書館、教室都坐滿了學習的人們。尤其是1977、1978這兩年高考,集中了全國被十年浩劫耽誤的眾多考生,年齡跨度極大。而正是這兩屆大學生,為國家輸送了大量骨幹人才。圖為北京五中參加高考的學生。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20世紀80年代是中國女排的鼎盛時期,主教練袁偉民和郎平、孫晉芳、陳招娣等隊員為中國女排贏得了第一個世界冠軍,這同時也是中國三大球項目的第一個世界冠軍。圖為女排奪取“四連冠”的消息激動人心,北京市民來到廣場揮舞著國旗,表達激動的心情。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20世紀80年代初,秦始皇陵邊,陝西西安市郊的婦女出售手工縫製的虎頭帽和掛件。1966—1976年的10年間,中國考古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完成了一系列極其重要的考古發現——殷墟、長沙馬王堆漢墓、秦始皇陵兵馬俑、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金縷玉衣、武威雷臺漢墓銅器馬踏飛燕等。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搭建豬圈,自己動手養豬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知青在修建橋樑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1970年,雲南峨山彝族自治縣,知識青年在與農民話家常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把糧食背到糧倉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在採石場上學習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1968年,北大荒知青正在學犁地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1968年,北大荒知青駕駛聯合收割機收莊稼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1972年,廣州電業局女子帶電作業班在維護高壓線。坐在高壓線上作業,表情輕鬆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1966年,火車上的串聯學生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1970年,雲南中甸新聯大隊大串聯的學生在新疆翻越達坂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作品《大海航行靠舵手》曾創下中國單張歷史題材攝影作品最高拍賣記錄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1977年1月,在周總理逝世一週年之際,人民群眾到天安門寄託哀思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圖中是高考考生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毛澤東專列“毛澤東號”機車上,機車長正在工作,車上也刷寫著當時流行的標語。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1967年,湖南境內的鐵道上,時常可見徒步長征的紅衛兵。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一位學習《毛主席語錄》的藏族女孩若有所思,一旁的學員有點走神,這樣的照片當時不能達到宣傳要求。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1967年中蘇交惡時,天安門附近的反修正主義遊行中出現了外國人面孔。翁乃強至今不知他是哪國人。

翁乃強的作品橫跨60年代、70年代、80年代,我們從中可以看到一位眼光獨具的攝影家如何在上世紀中國產生巨大變化的幾十年,將個人視角和觀看方式融入到國家、社會的進化之中,用細節和百姓的形象、故事,表達自己對於社會的理解。

从红卫兵到恢复高考,82岁老人镜头下的彩色的中国,再现30年知青岁月鲜活历史

2017年2月,《彩色的中國:跨越30年的影像歷史》一書出版,本書歷經2年的策劃、選圖、出版、審核、申請等過程,從80歲高齡的攝影家翁乃強數萬張底片中精選出445張照片,配以老先生親口講述的照片背後的故事來構成,時間跨度為1964—1995年這個中國社會變革最為迅速的時間截面。所有的關注點均放在百姓的日常生活、工作,用生活細節呈現歷史變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