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南苑這對夫妻 風餐露宿26年後開了店

金華南苑這對夫妻 風餐露宿26年後開了店

在市區南苑路西頭有一家開鎖、修車的小店,10來個平方米的門店內,童偉春和妻子每天微笑著迎接新老顧客的光臨。小店收費價格合理,夫妻倆在忙碌中撐起了一個家的同時,也方便了不少市民。 1995年至2018年,不論寒暑雨晴,老童夫妻的身影總會出現在南苑路口那個“專屬”的位置。“冬天還沒劃幾口飯就涼了,藉著創建文明城市的東風,咬咬牙總算有了自己的店。”老童妻子說。

金華南苑這對夫妻 風餐露宿26年後開了店

市區很多老街坊聽到不急不緩的湯溪口音,就知道是開鎖師傅來了。無論寒暑老童騎著輛電動車上門開鎖,妻子就安靜地守著攤子,淳樸的夫妻倆就像剛從田野收稻回來的農人,守著一個開鎖鋪猶如守望著自己的莊稼地。老童總是憨厚地微笑著,不急不躁,面對忘了鑰匙或打不開車門的主顧,他變戲法似的鼓搗兩下,就平復了客人的心急如焚。 解決"鎖"有問題也不是逢求必應,去哪家開鎖要驗明身份,不是你出錢就可以隨意開鎖的。20多年的生意做下來,老童不僅開鎖的技藝如火純靑,更練就了一雙識人的慧眼。天大地大不如自家茅草房,老童是公安部門備案的“正規軍”,他將開鎖匠的魅力體現在每一次服務上,甚至正月裡走親訪友也隨身帶著工具待命。這些年來有的街坊從江南搬到江北,從公寓搬入排屋,袋裡的自行車鑰匙變成了轎車自動鎖,家裡的彈子鎖換成了指紋鎖、密碼鎖,他們還是要找到老童開鎖才放心。而老童的手藝也與時俱進,耐得住歲月和科技的洗禮。靠著這門修鎖配鑰匙的手藝,童偉春從18歲進城學藝修車到在市區買房安家落戶。

金華南苑這對夫妻 風餐露宿26年後開了店

補個車胎3元、配個鑰匙5元,有時顧客沒帶零錢索性就免了,這些年老童就是靠著這樣零星的收入解決家裡的生計。也正是這樣不斷積攢,終於讓老童有了一家屬於自己的小店。元旦前老童在南苑路252號租下了這間10來個平方米的小店,正式辦下了營業執照,奔向了開店守業的日子。

金華南苑這對夫妻 風餐露宿26年後開了店

“整治佔道經營對露天攤畈的生計是有影響,我也一直想物色一間合適的店面入室經營,結束同城管的拉鋸戰。有的同行就因無處經營而歇業了,這也算是一種倒逼吧。”

金華南苑這對夫妻 風餐露宿26年後開了店

多年來,街道、城管一直沒有強制執法,是因為了解到露天攤販的實際困難。去年市區進入創建國家文明城市的關鍵時期,市區佔道經營的攤點被徹底取締。老童的露天小鋪不能再保留了,在街道幹部的關心下,老童在高畈菜場南面找到了新店面。“商業店面月租金少則幾千,多到上萬塊錢,我們做點小生意確實負擔重。幸虧找到這個小門面,一家老小有經濟來源就能生存下去。交了租金不用再風吹雨淋,剛開始做還是有些不容易,但我有信心誠信經營打開新局面。”從佔道擺攤到開店經營,開鎖師傅童偉春做出了犧牲和改變,也換來新的回報與希望。風裡來雨裡這些年,老童終於有了穩定的店址,他說很多人進城如一茬茬被割取的莊稼,自己能夠留下已很滿足,更要守好這10平方米的小店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