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徽、湖北交界,原來大別山大有來頭

大別山之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你並不一定了解大別山。今天咱們說說大別山。大別山脈位於河南、安徽、湖北三省交界處,由桐柏山和大別山組成,狹義上的大別山並不包括桐柏山。

河南、安徽、湖北交界,原來大別山大有來頭

<strong>大別山名稱來源於我國第一部地理著作《尚書·禹貢》。《禹貢》中兩次提及大別(大別山)。大別山是淮河和長江的分水嶺,兩邊的地理樣式和人文皆不相同,當年漢武帝經過大別山時,看完大別山兩側景色,不禁感嘆<strong>:“山之南花爛漫、山之北白雪皚皚,次山之大果別於他山也”,可見大別山南北差異有多大,叫它大別山一點也不為過。大別山乃淮河之源,淮河發源於大別山脈的桐柏山。淮河文化因淮河而興盛發達。安徽之源的皖山(天柱山)屬於大別山,安慶境內的皖河發源於大別山的黃茅尖,因此皖江文化也源於大別山。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沒有大別山就沒有淮河文化和皖江文化,沒有江淮文化就沒有安徽,大別山乃安徽之魂也。

河南、安徽、湖北交界,原來大別山大有來頭

從大別山發源的河流眾多,北側注入淮河,南側注入長江。由於大別山河網密集,相對海拔高,因此水力資源豐富,在大別山四周都有人工水庫,<strong>著名梅山水庫、佛子嶺水庫、花涼亭水庫、萬佛湖都是大別山的水利工程。

河南、安徽、湖北交界,原來大別山大有來頭

梅山水庫

河南、安徽、湖北交界,原來大別山大有來頭

花涼亭水庫

大別山主要山地部分平均海拔有1500米,<strong>最高峰位於安徽六安和安慶交界處的天河尖,海波1770.806米,其次是白馬尖1770.308米,由於白馬尖過去被公認為大別山主峰,其名氣要高很多。在大別山脈上有很多的山峰,圍繞這些山峰又有很多的地質公園,是旅遊的絕佳之地。比如安慶境內的天柱山,曾經的古南嶽,風光秀麗,河南的桐柏山(屬淮陽山脈,廣義上是大別山的西段),專家評價其<strong>比華山還險、與黃山競秀。

河南、安徽、湖北交界,原來大別山大有來頭
河南、安徽、湖北交界,原來大別山大有來頭

天柱山

河南、安徽、湖北交界,原來大別山大有來頭

天堂寨

河南、安徽、湖北交界,原來大別山大有來頭

三角山

河南、安徽、湖北交界,原來大別山大有來頭

金蘭山

河南、安徽、湖北交界,原來大別山大有來頭

五腦山


大別山還是中國禪宗文化重要發祥地,嶽西的司空山被原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稱為<strong>“中國禪宗第一山”,是二祖慧可講經傳教之地。此外大別山上有很多的寺廟,他們一起構成了大別山的禪宗文化。

河南、安徽、湖北交界,原來大別山大有來頭

司空山

大別山的軍事位置非常之重要,<strong>它是華東與中部地區的咽喉,同時也是南北方的天然屏障,大別山之北屬中原地區、山之南則是荊襄之地。“萬里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疆第一州”的安慶位於大別山南邊。

河南、安徽、湖北交界,原來大別山大有來頭
河南、安徽、湖北交界,原來大別山大有來頭

河南金剛臺猶如一道城牆

正是因為大別山位置重要,所以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必須挺進大別山。大別山是國民黨統治區的心臟位置,拿下大別山區就完美的切割了南京與武漢的聯繫。劉鄧大軍就像一把尖刀直插國民黨統治區的心臟,使得蔣介石東西不能兼顧,從而為後面的渡江戰役做好了準備。

河南、安徽、湖北交界,原來大別山大有來頭

大別山除了奇秀的風光,其獨特的自然環境還孕育出了許多珍貴的藥材和聞名海外的茶葉。比如大別山中草藥魚鱉草、石耳、靈芝、百合等等都是名貴藥材。茶葉則有信陽毛尖、六安瓜片、霍山黃芽、嶽西翠蘭等等。

河南、安徽、湖北交界,原來大別山大有來頭

<strong>江漢西南萬里來,雙流合處聳崔巍

<strong>神鰲載得蓬瀛去,金粟擎將世界回

—— 宋代 彭天益 《大別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