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說“人話”!其實是一項非常卓越的技能,你會嗎?

我發現我們越來越不會說“人話”了,即便我們懂得很多知識,亦是如此!

會說“人話”!其實是一項非常卓越的技能,你會嗎?

譬如:我們講“人工智能”很少叫“人工智能”,而叫"AI";我們講“企業服務”不叫“企業服務”叫“toB”;當我們說“虛擬現實”不叫“虛擬現實”,叫“VR”;談IPO的時候,從不說“首次向社會公眾公開招股”........

越來越多的人,已經習慣拿自己產業/行業內的代名詞或者縮寫來闡述自己的觀點,講的名詞一個比一個短,一個比一個專業。彷彿,我們不用這些代稱,縮寫,就不能展現我們的專業性。

而這些名詞的普及,並沒有很好的提高我們的效率,反倒讓大多數人越來越不會說<strong>“人話”了!

會說“人話”!其實是一項非常卓越的技能,你會嗎?

不會說“人話”小Q

小Q是我帶過第三期學員,人挺聰明的,之前也在互聯網公司做過。入職培訓的,我給他做互聯網基礎知識培訓時,談到“toB”“toc”“SAAS”“IM”"OA""ERP""CRM"他都挺清楚的,基本上能知道對應中文名詞,雖然這一部分內容上他並沒很認真的聽課,但考慮他有相關基礎,我也就放任他了。

會說“人話”!其實是一項非常卓越的技能,你會嗎?

培訓結束後,他開始獨立拜訪客戶,一段時間裡,同期比他差些的學員都陸陸續續開始有收穫了,他卻一無所得。我深感疑惑,於是便找了一天,陪他一起拜訪客戶。抵達目的地後,他依照所學內容開始介紹公司產品,在中途客戶問了他一個問題:

<strong>“什麼是SAAS?” 他不假思索的回答:“軟件及服務?”

<strong> 但客戶似乎還是不明白,問他<strong>軟件及服務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好處。他便猶豫起來了,支支吾吾的亂說了一通,最終結果可想而知。

離開現場後,他在路上表現的很沮喪,覺得自己“<strong>運氣”不好,明明說的沒問題,什麼都知道,卻總是這樣的結果!

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他是不會說“人話”,追根溯源,他對名詞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

會說“人話”!其實是一項非常卓越的技能,你會嗎?

<strong>一知半解是“不會說人話”最常見表現形式

《論讀》曾一詩曾提到:<strong> 讀書不精誤人深, 一知半解學不真。

學會說“<strong>人話”的<strong>基礎是你真正去懂裡一個東西!一件事情,應該如何去做,怎麼安排,理論如何同條件變化,它的優勢是什麼,缺點在哪?如果我們只是知道個概念,人云亦云,如何能將其說清楚;同樣,一個名詞,他的起源是什麼,由誰提出,在時代下出現怎麼樣的變遷,廣義理解和狹義理解是什麼樣的。如果不明白,如何讓人信服?

會說“人話”!其實是一項非常卓越的技能,你會嗎?

聽懂別人的話,是“會說人話”的核心

我們懂了就會說了嗎?不一定!

人和人交流是一定存在溝通障礙的,這種障礙有時候是人為造成的,有時是因為信息不對稱或認知不對稱。

譬如我們和別人聊天:他身體前傾代表什麼?他皺眉代表什麼?他言語中哪些詞彙重複出現?他是吞吞吐吐,還是滔滔不絕?每個人的行為動作,表情,言語詞彙出現的頻次,都有<strong>隱藏的“密碼”,需要我們去解讀。

如果我們都聽不懂別人的<strong>潛臺詞,不能找準別人的真實訴求和想法,如何在一個頻道上“說人話”?

會說“人話”!其實是一項非常卓越的技能,你會嗎?

學會站在別人角度說話

會說“人話”的終極能力是學會站在別人的<strong>角度說話!

通常情況下,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去思考:

<strong>01.知識結構:對方的知識結構怎麼樣,你們有哪些“通用詞”或者哪些“共同的認知”。通過<strong>類比,或者共同的<strong>認知的事物作為參照物,給對方闡述,能夠比較好的讓人理解。

<strong>02.生理差異:最典型的生理差異就是<strong>男人和<strong>女人。當異性之間做溝通是一定充分考慮性別差異。其次,和老人如何溝通,同小孩如何交流,都有其對應的“語言”!

會說“人話”!其實是一項非常卓越的技能,你會嗎?

現在問問我們自己,你會說“人話”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