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暖身“大穴”,讓你冬天不怕冷

六個暖身“大穴”,讓你冬天不怕冷

一到冬季,氣溫下降,有些人就怕冷,覺得手腳冰冷,怎麼也暖不熱。這除了天氣原因之外,自身體質和健康狀況是很重要的原因,手腳冰涼<strong>也許是身體疾病的信號。

中醫認為:冬天怕冷、手腳冰涼,是3方面因素導致的:

<strong>首先是陽氣不足——人體是陰血和陽氣平衡的整體,在陰陽平衡的情況下是健康的,可是如果一方下降,人就會有不良的反應。怕冷其實是“陽虛生內寒”的結果;

<strong>其次是由於人體血虛、血運不暢所導致;

最後,相對軀幹而言,手足位於人體的末端,中醫稱其為“四末”。冬季“陽氣內守,不達四末”,所以容易出現手足冰涼。

怕冷、手腳冰涼只是一種外在表現,引起它的原因有很多,最好請醫生找準原因,再進行調理,比如低血壓、心臟功能不夠好、脾胃不適等一些疾病就可能會引發手腳冰涼。

有些人手腳冰涼跟生活方式有關,一些人為了保持苗條身材吃飯少,或者因工作忙碌無法按時吃飯,或者穿得單薄,到寒冷天氣自然會手腳冰涼,吃足夠多的主食、穿得暖和就可以改善,同樣,工作壓力較大、經常熬夜的人也容易手腳冰涼,要想辦法調整自己的生活狀態,才可能徹底改善手腳冰涼狀態。

<strong>多吃溫熱類食物

如果排除疾病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出現怕冷、手腳冰涼多跟個人體質虛弱有關,可以諮詢醫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調理。生活中適當增加飲食當中堅果、豆製品等的攝入量,給身體增加能量,姜、辣椒等也可適當攝入。

千萬別以水果為主食,<strong>因水果多數性偏寒涼,久食最傷陽氣。喜歡早晨吃水果的女生注意了:早晨要喝薑糖水昇陽,不能吃水果降陽。   

<strong>給大家介紹六個暖身“大穴”,能讓身體暖和起來。

<strong>1、全身怕冷按大椎穴

六個暖身“大穴”,讓你冬天不怕冷


<strong> 低頭時,摸到頸後最突起的高骨,在這塊高骨的下方就是大椎穴,中醫認為“大椎通陽”,因為這個穴位是督脈與六條陽經的交匯點,<strong>大椎是調節全身怕冷的重要穴位,溫灸大椎穴可以通絡散寒,這也是緩解全身怕冷的重要方法。

有手腳冰涼症狀的女性朋友不妨每次洗澡時先用熱水衝大椎穴10分鐘左右,直到穴位處皮膚泛紅——這就起到了類似溫灸的作用,整個頭頸後背乃至全身皆覺得酷熱時,再停歇,沐浴後注意保暖,好好睡上一覺;

或者每日早、晚各用手掌搓大椎穴5~10分鐘,使得穴位處覺得酸脹發熱即可。大椎穴還可以預防治療感冒。如果覺得感冒襲來,出現頭暈、頭痛、鼻塞、咽癢等前驅症狀,可以用手掌搓熱頸後的大椎穴,以皮膚髮熱發紅為度,就能幫助身體振奮陽氣,抗禦外邪。



<strong> 2、 手腳怕冷按陽池穴

六個暖身“大穴”,讓你冬天不怕冷


陽池穴歸屬手少陽三焦經。陽池穴名意指陽氣生髮之池,有生髮陽氣、溝通表裡的功能作用。位於手背第3、4掌骨間直上,與手背腕橫紋交點處的凹陷中取穴即可(將手背往上蹺,在手腕上會出現幾道皺褶,在靠近手背那一側的皺褶上按壓,在中心處會找到一個壓痛點,這個點就是陽池穴)。它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環的重要穴位,只要刺激這一穴位,便可迅速暢通血液循環,溫和身體。

操作:用拇指或者中指揉按此穴。最好是兩手齊用,先以一隻手的中指按壓另一手的陽池穴,再用另一隻手的中指按壓這隻手上的陽池穴。針對病症:手腳怕冷、前臂及肘部疼痛、肩臂疼痛、糖尿病等病症。按摩此穴還可恢復三焦經的功能,將熱能傳達到全身,故有手足發冷的情況時可按摩此穴,最好是慢慢進行,時間要長,力度要緩。經常按摩此穴可調節人體的元氣,幫助人增津消渴,為治療糖尿病的常用穴位。

另外可按摩或拍打胳膊:從手掌內側往上撫摩,到手臂和肩部交接處,再從手臂外側向下撫摩到手指,連續三次,然後撫摩另一隻手臂。因為手臂上有三條陰經和陽經,撫摩手臂可以疏通手臂上的陰經和陽經,解決陰陽不和諧。

<strong> 3、下肢怕冷按摩湧泉穴

<strong> 湧泉穴位於腳心部,按湧泉穴可補腎壯陽,能讓手腳快速暖和。陽虛者可用拇指快速按揉,先用右手掌快速搓揉左腳心,然後用左手掌快速搓揉右腳心,搓到有熱感為止。每天早晚搓揉100下,接著搓揉各腳趾100餘下。中醫學認為,人體諸多經脈都彙集於足底,與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都有密切關係。湧泉被稱為“接地氣”的樞紐,按揉可以調節氣血睡眠,刺激湧泉穴,有益於補腎壯陽、強筋壯骨。經常堅持搓揉此穴必然會促使手腳冰涼、下肢怕冷的症狀康復。<strong> 

六個暖身“大穴”,讓你冬天不怕冷


<strong> 4、氣海一穴暖全身

“氣海一穴暖全身”,就是說氣海具有溫養、強壯全身的作用。對先天不足、後天失養,體質虛弱韻人來說,經常按摩氣海穴就能起到良好的療效。氣海穴(在小腹肚臍眼下約一寸半,見下圖)。氣海穴是補氣的要穴。本穴如同氣之海洋,所以得名氣海。“氣為血之帥”,氣能推動精血水谷運行滋養周身,這樣,五臟六腑才有足夠的精力去各司其職。中醫認為此處是人體之中央,是生氣之源,人體的真氣由此而生,所以對於陽氣不足、生氣乏源所導致的虛寒性疾病,按摩、針灸氣海穴往往具有溫陽益氣、扶正固本、培元補虛之功效。

六個暖身“大穴”,讓你冬天不怕冷


小腹部有關元、氣海等重要穴位,按揉小腹既可防病治病,又可增強體質、調理五臟六腑的功能,也可改善怕冷的現象。按揉小腹的方法:(孕婦以及月經期女性要慎用此法)每晚睡前,將雙手搓熱,雙手左下右上疊放於小腹(雙手疊放可增加按揉的力度,一隻手的力量太小),雙掌以肚臍為中心劃圓運轉,順時針方向繞臍摩腹運轉72圈,再逆針方向繞臍摩腹運轉72圈。先朝哪個方向轉都行,順時針方向和逆針方向繞臍摩腹運轉的圈數也不要那麼講究,大致相等就行。還可以把手指按在肚臍眼上,根據自己的承受程度調節按力大小,過一會兒,再用手指按壓小腹上的其它穴位例如天樞、水道、歸來、關元穴、氣海等。另外,在小腹部的各處用雙手手指用力按壓,可瘦小腹(見小腹按摩療法與瘦小腹),該法女性在經期和孕期禁用。

<strong>5、足三里,調理脾胃、補中益氣

<strong> 足三里穴是胃經的要穴。胃是人體的一個“給養倉庫”,胃部的食物只有及時地消化、分解、吸收,人體的其他臟器才可能得到充足的養分,才能<strong>陽氣充足、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所以,胃部消化情況的好壞,對我們來說極為重要。而足三里則能擔此重任,按揉足三里穴,可以調理脾胃、補中益氣、激發氣血的生化與運行。<strong>陽氣充足,自然不怕冷。

六個暖身“大穴”,讓你冬天不怕冷


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從下往上觸摸小腿的外側,右膝蓋的膝蓋骨下面,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點之處,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3寸),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有個骨頭和肌肉形成的凹陷,就是足三里。

每晚以指關節按壓(或者捶打)足三里,不但能補脾健胃,促使飲食儘快消化吸收、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扶正祛邪,而且還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使人精神煥發、青春常駐。注意每次按壓要使足三里穴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熱的感覺。也可手握空拳,拳眼向下,垂直捶打足三里穴位。捶打之時,也會產生一定酸、麻、脹、痛和走竄等感覺,反覆操作數次即可。

<strong>6、怕冷、手腳冰涼也許是腎陽虛的表現,補腎是關鍵

中醫講:腎藏精,分為陰和陽,怕冷、手腳冰涼是腎陽虛的表現(陰虛的症狀:夜間出汗、潮熱盜汗)。

按揉腎俞穴補腎精的效果極好。腎俞穴在腰背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第2、第3腰椎之間)。腎俞穴怎麼找呢?有個好辦法:人體背部與肚臍眼正對的位置就是命門穴(後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大致是系褲腰帶的高度偏上一點),命門穴向左或者向右量取1.5寸(中指、食指併攏後的寬度)就是腎俞穴,左右各一個。

六個暖身“大穴”,讓你冬天不怕冷


六個暖身“大穴”,讓你冬天不怕冷


如上圖所示,可直接用雙拳按揉腎俞穴,也可採用下述視頻中的方法:

站立,挺胸,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全身放鬆,排除雜念,<strong>以腳跟和膝蓋為軸,發動渾身上下各部位的抖動。雙手握拳,拳心虛空,拳背抵在腎俞穴,利用抖動按摩穴位。<strong>雙拳不要故意動,只是利用膝關節的上下抖動來帶動雙拳進行反覆摩擦穴位。

雙腳隨著身體抖動輕微起踮,感覺到腰部輕微發熱為止。

<strong>特別提醒:拳背抵在腰後腎俞穴(或者腰眼也可),主要是利用抖動來帶動雙拳按摩腎俞穴。抖動的頻率可快可慢,根據自己的情況靈活掌握。

<strong>通過全身抖動,能使內臟運動,增強全身氣血流通;<strong>雙拳按摩腎俞,又能激發腎氣,起到補腎的作用。在過去,這種運動被譽為中醫裡的金匱腎氣丸,有溫補腎陽的功效,是最有效的補腎方法。對腎虛,慢性腰脊勞損,腰間盤突出的病人非常實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