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軍民的自衛反擊戰

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在美國的支持下,以進攻中原解放區為起點,發動了全面內戰。其戰略計劃是:使用全部正規軍248個旅的80%的兵力,約160萬人,用3個月到6個月的時間,從南向北推進,奪取和佔領解放區的城市和交通線,將黃河以南的解放軍主力逐步壓迫到黃河以北,然後聚殲於華北地區。根據這個計劃,處於黃河之南,聯結華北、華中和中原解放區的商丘成了國民黨軍首先攻擊和佔領的目標。為粉碎國民黨的軍事進攻,商丘軍民進行了堅決的反擊。

水東軍民粉粹“圍剿”

1946年6月26日,全面內戰爆發。但在內戰爆發的前一個月,即1946年5月,國民黨已先行開始對水東地區進行軍事“圍剿”。

1946年5月,國民黨鄭州綏靖公署主任劉峙遵照蔣介石命令,簽發了《關於豫東地區團隊配合國軍清剿水東杞、睢、太、通匪軍計劃》。這個計劃中提出:調集整編五十五師一八一旅米文和部、整編六十八師八十一旅葛開祥部以及河南第十二專署、第二專署所屬地方團隊和保安四縱隊張嵐峰部等2萬兵力,由河南第七區專員兼保安司令田鎮洲任總指揮,從5月11日開始,分四路向水東地區進攻,一個月佔領水東。

很顯然,這個計劃,就是要在進攻大別山中原解放區之前,先行佔領水東,堵住中原解放軍向北的退路,切斷中原解放區與華北、華中的聯繫。所以,劉伯承和鄧小平對此非常重視,指示冀魯豫軍區一定要堅持水東這塊陣地。

面對國民黨軍氣勢洶洶的進攻,冀魯豫區六地委、分區在太康召開了李寨會議,全面安排反“圍剿”戰鬥。按照部署,各縣區武裝就地堅持游擊戰;分區三十團機動作戰、尋機殲敵;杞通獨立團活動於杞通和杞北地區,支援縣區武裝。

一場與敵周旋、相機殲放的戰鬥由此打響。三十團接連獲得了竹林、張三寨和清集等戰鬥的勝利。1946年6月5日,冀魯豫軍區參謀長潘焱率軍區獨立旅來水東支援,連克通許練城,扶溝白潭、呂潭,並取得了杞縣圉鎮、孔莊反擊戰的勝利,打碎了敵人一個月佔領水東的美夢。

戰事不利,劉峙氣急敗壞,6月10日在杞縣召開鄭州綏署會議,決定配40輛汽車組建快速“追剿”部隊。尋六分區主力作戰;國民黨保安四縱隊司令張嵐峰到太康龍曲坐鎮指揮並下令毀掉1.1萬畝高粱,防止水東軍民利用青紗帳發動襲擊。

為了粉碎國民黨的軍事“追剿”,水東軍民邁開兩腿與敵人周旋。主力部隊在一個月內行軍775公里,僅在呂潭休息3天,其餘均在行軍戰鬥中;共打了29仗,其中與500人以上敵人作戰的戰鬥就有22次。

敵人的小股部隊不斷被消滅,敵人的大部隊則盲目追擊,到處撲空,被拖得筋疲力盡。為了給敵人沉重一擊,潘焱決定利用張嵐峰在外的機會,直搗其柘城老巢。7月12日,我軍一戰得勝,俘獲敵少將軍需處長張維齋以下官兵500餘人,斃傷敵人30餘名,繳獲槍支彈藥、電臺、黃金等大批軍用物資。張嵐峰聞訊,急忙從水東中心區撤軍。在中原解放軍成功突圍的同時,水東軍民也贏得了反“圍剿”的勝利。

打響隴海戰役

國民黨軍事進攻水東和中原解放區的同時,於1946年7月大舉進攻華中解放區。國民黨整編八十八師、五十八師、交警二總隊、江蘇保安旅及蕭縣、宿縣、碭山、夏邑、永城、商丘、渦陽、亳縣、蒙城、懷遠等縣的保安團、還鄉團,在向津浦鐵路東華中七分區攻擊的同時,也撲向華中八分區,並且連續佔領了黃口、碭山縣城、蕭縣縣城、岱山口、瓦子口及濉溪口一帶,使八分區的形勢驟然緊張起來。

為粉碎國民黨軍的進攻,山東野戰軍跨越隴海鐵路與華中野戰軍協同作戰,晉冀魯豫野戰軍也發佈隴海戰役基本命令,決定於8月中旬首先控制與摧毀隴海鐵路汴徐段,肅清鐵路兩側零散據點,殲滅增援運動之敵。

冀魯豫三分區、五分區、六分區和華中八分區軍民英勇參戰支前。各分區主力部隊分別編入破擊隴海鐵路的左路軍和右路軍,在劉伯承和鄧小平統一指揮下, 從8月10日至21日,與晉冀魯豫野戰部隊一起,破壞隴海鐵路155公里,殲敵1.6萬,攻克蘭封、碭山、杞縣、通許、虞城等5座縣城和12處車站,截斷了敵人東西交通主幹線,迫使敵人從圍攻中原解放軍的戰場和華東戰場,分別調出3個整編師和精銳第五軍、整編第十一師集中到冀魯豫戰場,從而打亂了敵人在南線的戰略部署。

在戰役中,各分區及有關縣,成立了戰勤指揮部,在晉冀魯豫軍區後方戰勤總指揮部的領導下,負責支前的後勤保障。蕭縣、雪楓、夏邑、單虞、復程、民權、考城、克威等縣動員組織民工和民兵20餘萬人,以及大車、擔架、牲畜等,隨軍開赴前線。當時正值陰雨連綿,道路泥濘,但支前民工和民兵們不怕困難,不顧危險,車拉肩扛,僅一天就運往前線麵粉50多萬公斤,保證了戰役的勝利。

在隴海戰役中,為順利佔領碭山、虞城等地,瓦解國民黨隴海線駐軍,冀魯豫三地委城工部配合晉冀魯豫野戰軍七縱,對時任國民黨魯西南軍區第一分區指揮官兼豫東辦事處主任的蔣嘉賓開展工作,並促成其戰場起義。雖然在 1946年8月15日蔣嘉賓通電全國宣佈起義後,蔣部副司令劉耕來和副指揮官高一峽等人率部反水,但晉冀魯豫野戰軍卻因此順利佔領了馬牧集、楊集等車站,並就勢南越隴海鐵路,解放了虞城全境,殲滅了國民黨軍整編五十五師一八一旅,俘獲其五四三團團長宋鐵林以下2000人。

華中八分區軍民浴血奮戰

在隴海戰役戰鬥最激烈時,國民黨東路援軍趁華中八分區空虛,於8月中旬在徐州、蚌埠一線從八分區背後發動攻擊。晉冀魯豫野戰軍首長指示八分區參戰軍民立即從隴海鐵路全線撤回禦敵。八分區指揮機關、主力部隊及各縣參戰武裝、支前民工,歷經曲折返回隴海鐵路南,開始了與國民黨軍的浴血奮戰。

經八分區向隴海鐵路北推進的國民黨東路援軍有17萬人,駐剿部隊也常在4萬人以上。已返回的八分區主力部隊和縣區武裝,雖然對放人進行了頑強抗擊,給予地方反動武裝很大殺傷,但終因力量懸殊過大,加之缺乏類似作戰經驗,致使處境日益艱難。迫於形勢,9月上旬,八分區東南部的宿蒙、宿懷兩縣的黨政幹部和武裝力量開始陸續向西轉移。9月中旬,八分區東部蕭縣、宿縣的幹部和武裝也轉移到雪楓、雪渦縣境活動。而雪楓、雪渦、夏邑等縣的形勢,隨著敵人壓力的增大,也日趨惡化。無奈之下,分區機關、部隊和各縣幹部、武裝,只好再向西撤退,相繼到達邊區西部的雪商亳縣。

此時,八分區與上級失去電臺聯絡。此種情況下,八分區只好獨立決策,奮力一搏。10月上旬,八分區先把200名幹部向西轉移到翼魯豫六分區;接著在雪商亳縣召開縣、團幹部會議,分析形勢,研究對策。這次會議決定以雪商亳為基地,採用分區主力外線作戰,縣區武裝內線堅持的方針,東進恢復解放區;全分區組建4個黨的工作委員會,即第一、二、三、四工委;分區的3個獨立團與8個縣總隊合編為4個支隊,即第一、二、三、四支隊,隨工委活動;從各縣區撤出的地方幹部組成第五支隊,即幹部支隊,相機撤往冀魯豫六分區;分區主力三十四團、三十五團和騎兵大隊等,由司令員張太生和政委壽松濤帶領與各支隊協同作戰;派少量人員到商亳公路以西活動,試探開闢新區,溝通與冀魯豫六分區的聯繫。

會後,分區主力部隊、各工委、支隊便按照分工區域分頭東進反擊。張太生、壽松濤分別率領分區主力部隊,從八分區南北兩翼東進反擊,先後3次深入八分區腹地。歷經月餘,東進部隊雖給敵人以部分殺傷,但終因力量單薄,很難在當地站穩,不得不退回雪商亳。各工委、支隊東進的情況如此相似,未能立足當地,不得不重回雪商亳基地。而派往西部開闢新區的行動,取得了一些成績。10月中旬,由孫清淮、胥照五等人帶領的100餘名武裝人員,西越商亳公路,在商、亳、鹿、柘邊界敵人力量薄弱處開展遊擊活動,很快打開局面,建立了中共商亳鹿柘工委和商亳鹿柘辦事處,使八分區在西部邊緣區有了突破,架起了通往冀魯豫六分區的橋樑,幹部支隊隨之經過商亳鹿柘進抵六分區。

11 月中旬,八分區召開軍事會議,決定重新調整部署,把全力東進反擊恢復老區的策略,改為“在繼續恢復老區的基礎上,拿出較大的力量向商亳公路以西、渦河以南發展,開闢新區,以牽制、分散老區敵人的兵力,使之與六分區連結一片”。根據這一新的戰略佈署,壽松濤帶領三支隊向東南插入雪渦、宿蒙、宿懷地區;李浩然率一、四支隊在雪商亳、雪楓、夏邑等縣堅持鬥爭;張太生、何啟光率分區主力、二支隊及一些地方幹部,向商亳鹿柘挺進,開闢新區。

11月18日,張太生率部包圍了鹿邑棗子集敵據點,殲敵600餘名,一戰使得商亳鹿柘工委站住腳跟。隨後,工委和辦事處改建為商亳鹿柘縣委和商亳鹿柘縣民主政府,並設立了棗子集、高辛集、牛市集、張集4個區政權。

11月下旬,張太生率八分區主力和二支隊,由商亳鹿柘南渡渦河,掃除了鹿邑、亳縣、太和邊界地區的國民黨政權和地方武裝,建立了中共鹿亳太縣委和民主政府,擴展了八分區的活動範圍。 (市委黨史研究室為採訪提供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