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教育新紀元,什麼才是勢在必得


對話教育新紀元,什麼才是勢在必得


圓桌嘉賓|胥克謙 李文翰 陳建沛 王均宏

正文共8924字1圖

預計閱讀時間 20分鐘


科技開啟了教育的新模式,一塊屏幕也可以改變命運。近幾年各大獨角獸公司都在爭相佔領的機器人領域,國內外幼兒教育都開始瘋狂搶佔的早教市場。科技已經賦予了教育很多新的能量,在這個新的紀元裡,教育企業如何做到勢在必得?在2018教育科技峰會上,由皮影客創始人胥克謙擔任嘉賓主持,與斜槓教育創始人李文翰、硅谷RAVV北京孵化中心負責人陳建沛、一起競賽網COO王均宏共同探討了該話題。


對話教育新紀元,什麼才是勢在必得


胥克謙:今天很榮幸來到現場參加圓桌論壇環節,那麼今天跟幾位嘉賓也是第一次見面,咱們其實這幾年都有一種感覺。在這幾年的時間,科技在我們的教育領域發生了特別大的變化,一個是今天反覆提到的預算評估和雙師屏幕,這都是科技推動教育的一些標杆事件,那麼在座的都是教育科技的創業者,那麼從我們的角度來說,我們在這個新紀元裡面到底發揮著什麼樣的作用?包括我們在做的事情能夠給大家帶來什麼樣的價值,做什麼樣的提升,也包括怎麼樣能發展得更好。首先讓我們的嘉賓做一套自我介紹,看看我們自己在做什麼,做得怎麼樣,我們再去進行一個評價。

李文翰:大家好,我是斜槓教育的創始人李文翰,我們做的事是營地教育行業裡營地導師的專業培訓與定向輸出。其實剛才提到數字教育技術,提到一塊屏幕改變了很多孩子的命運,我在思考在這樣的一個科技為傳統教育賦能的時代,線上直播教育也迎來了風口,而我們更加在思考的另外一個方向是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我們現在在做的事情,是希望通過自然教育、通過營地、通過孩子之間的互動,通過場景化的教學去完成這樣的體驗式教育,在這個方向我們也在探索如何基於營地教育去用一些什麼科技。在這個方向上,我想說的是,或許教育本質不是在於技術,技術是一種手段,我們如何讓孩子保持最初的一個生長方式。回想起我們父輩這一代,孩子是能夠在自然裡面去成長的,能夠在人與人之間的交互中去成長,而技術在改變孩子命運的同時,也讓一部分過於擁抱技術的孩子可能確實無感能力,孩子得到了優質的教育得到了高素質的教育,那麼或許我們得思考在屏幕之外,我們如何給孩子提供更多的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人與周邊事物之間這樣感知層面的素質教育,這也是我們現在在做的,也是我們對於教育科技和素質教育的一個理解!好,謝謝!

王均宏:大家好,我是一起競賽網的王均宏,非常感謝今天能夠來到這兒,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一起競賽網,實際上從名字就可以看得出來,我們主要是做競賽。那我們知道其實現在對於這個學習本身來說,大家不管是考試還是日常的測驗,它本身也是一種競賽形式。我們更多的從長線來講,是通過比賽來促進學生的學習,那這個比賽的過程,我們現在是通過大數據的形式加強人工智能來去做大批量的學生參與的這種情況下的學科教育。就比如說我們現在正在做的事叫中學生英語寫作大會,今天其實這個日子也挺好的,剛好是我們目前獎項公佈的時候啊,也就是馬上迎來全國總決賽。其實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更多從家長參與的時候和學生參與的時候發現,大家其實對於這種學習很多時候不是說知識的不清楚,很多時候是對自己學很多東西沒有一個很清晰的思維。那我們很多時候呢,是通過比賽賽制的建立去幫助每個學生了解這個學科它的思維模式到底是什麼樣的,那我們把每個學習的點都轉化成一種算式的評判點,這樣的話大家學習起來就會覺得目標性更清楚。因為我自己原來也做過很多創新性的科目,包括像咱們鯊魚公園,實際上是我們原來的大學長,我們原來實際上都在強調這種創新思維,那我們後來轉做這個競賽,實際上就發現通過競賽其實可以推動很多學生的科目學習。所以說,我們現在一直在推動這種學習思維的全新建立,具體的情況我們如果有機會呢也可以再多分享一些給大家。

陳建沛:大家好,我是來自於美國硅谷RAVV集團北京孵化中心的負責人陳建沛,那麼我們整個硅谷RAVV集團是2017年開始,才在國內佈局教育的業務板塊。在這之前我們一直在中美之間在做一些科技上面的一些孵化。我們前期的話主要是做一些跟軍工智能相關,還有醫療方面的孵化為主,那麼17年開始呢,我們是開始去接觸一些教育方面的科技公司。然後我們也在投一些相關的公司,那在17年的時候,我們投了一家公司,這家公司是在美國,目前在國內也做得很好。我們也在做落地的一些教育,那我們更多的是在投了一些教育之後,再來對接這些國內和國外的資源。因為我們在17年之前,主要在美國西海岸跟一些加州系的高校合作比較多,還有我們是伯克利方面的合作方和投資方,所以我們會帶一些優質的教育資源給我們現在孵化的科技公司,那麼在國內的話我們也有一些高校資源,所以我們在國內做項目的話,可能不是以一個培訓機構的形式去做教育,那可能是先從南方開始在做著這樣的一個教育孵化。那我們先後是在深圳大學,在廣州這一塊做一些成年方面的職業教育,可能更多的是在計算機視覺這一塊的教育。那我們再接觸的話,可能是接觸科技企業為主,所以在這一塊的話,我們在整個教育新紀元這一塊,我們更多是做背後的一個推動者,來推動整個行業以及整個科學領域方面,以及整個教育領域方面。那我們也希望就是說在今天這個論壇裡面能夠接觸到更多的教育機構,能夠做更多的資源合作。那作為一個教育相關的從業者,我們也願意說提供一些相關的資源去跟各位做更深層次的合作。那今天我是剛思考什麼叫做教育的一個新紀元,就是我不知道其他兩位就包括主持人是怎樣去理解這樣的一個新紀元的,那在我們概念裡面的話,我是認為它是一個基於最新技術,還有一些大數據技術,在上面推出了一些教育新方式,所以我們更多是把它定義成一個教育方式,基於這個基礎,去做一些下面的一些討論。

胥克謙:我也介紹一下皮影客,我們皮影客也在做一件事情,算是教育課程,特別是兒童階段和幼兒階段教育內容來說的話,因為動畫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載體,那麼比動畫還要更進一步的是說能夠互動,能夠產生數據。那麼動畫是吸引孩子能夠專注到業務當中去,互動的東西讓他去思考,讓他去完成。咱們能感覺到孩子其實見到遊戲啊見到動畫片都是有能力的,那麼我們能不能把這樣的能力給我們的教育機構,讓我們的老師能夠直接使用這樣的形式來實現教學效果,那麼我們其實過去研究解決這個問題,現在的話,實際上這些行業中,比較有名的教育公司,很多都是在於我們在用我們的技術在做大量的動畫課程,還有互動課件的課程,那麼還有全國各地的這些學校的老師,今年的話也有上百萬的動畫課件作品都是老師們做的,就是我們等於是用我們的科技來打破了這個門檻,把它變成一個普適性領域。而最近的話,我們又突破了一個能把H5達到動畫片的效果,把一些邀請函,那麼我們已經能夠把它做到像喜羊羊動畫片的效果,而且是可以靠老師個人來快速完成,所以我們一套課程體系幾百節課上千節課的這樣的快速完成,也算是從底層來去推動教育發展,這是我們做的事情。

我們再進行下一個問題,既然教育從業者那麼要想把教育做的更好的話,那麼首先的話有兩個主體,第一個主體是學生,但教育很特別,就是我們的客戶是家長,對吧?掏錢的是家長,那麼所以說我們要同時服務好這兩個群體,所以我們先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說,在新的環境下的話,我們學生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素質才能夠跟得上腳步。

李文翰:我們也在想還是需要面向未來的一個能力,然後我們前身是斜槓教育,斜槓青年未來領袖峰會,這是我們一個公益項目的前身,今年在辦第二屆,我們也是把這個定向定位了,面向未來,我們站定這個主題的時候,我們想了幾個能力,比如說溝通力,思辨力,領導力,共情力,抗壓力等等這一系列的能力。我們在想讓一個孩子面向未來,它要形成一個健全人格需要具備哪些能力?我們把這些給抽離出來之後,再把它做成一個一個主題的、一個大型的、一個給青年成長的冬季活動的時候,對於我們這個活動設計者來說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後面我們在設計活動的過程中,就在反思孩子需要這麼多能力,他們需要成長為健全人格,或許某一方面能力他都不能少,這個時候好像不是在要求孩子,而是在要求我們每一個教育從業者,我們迴歸剛才提到這些能力,是不是我們作為教育從業者沒提前去擁有這些能力。我的理解,包括我們公司現在在做的培養優秀營地導師的過程中,我們相信優秀的老師他一定不是說擁有了多少人的支持量,而是說比孩子更快地去探索這個世界,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引導孩子去探索自己的興趣,去培養這些底層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有說到各方面能力迴歸本質,引發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向內接納自己,向外納入世界,這就是孩子從出生開始,最原始最本能的學習方式。然後我們拋離開學習方式和技術維度來看,我們或許需要的不是說這些高大上的能力,而是說需要一個完整的,符合本能的一個學習過程,回到學習的模式。

王均宏:我說一下我個人的一些理解了,因為我們可能做項目也比較多,其實教育行業裡面現在都在做各種類型的這種項目。我們總結了一下,第一就是說現在其實各種各樣的形式或者科技大量的幫助學生去做自我的甄別,他不需要去做自己的區分,實際上他需要什麼或者需要什麼樣的,現在教育環境已經給他相當大的這種信息量,或者甚至比他自己瞭解的還要個性化,很多時候可能他只要接受,其實這種形式都可以給到,那麼這是第一個。第二個實際上我知道現在這種學生所謂的能力本身,它的這種成長環境,我都覺得已經突破了我們這個年齡層在那個階段的努力,它的綜合性要比我們當年要更強,但是在信息量更強的基礎上,怎麼能讓他們有一個很好的儲存,這個是我們現在一直在去提升的。有一句話,我們原來說學生要學習的話,需要有空杯的心態,就是說你要把你自己的這個杯子要保持一個空的狀態,然後呢你才能放進更多的東西。但現在實際上有一次我在和這個思科的前總裁聊的時候,他提了一個觀點,我覺得非常好,就是他說這個空杯心態不是說讓你把杯子裡面原有的東西倒掉,而是說你要學會讓你的這個杯子長得更大,讓你這個杯子顯得更空,把原來的東西放到杯子裡。那我們現在其實學生在學習的這個階段,就像我們在座通過經驗去推動學生的學習一樣,其實我知道學生新高考這兩天是正火的時候,自主招生,現在在各種形式的去嘗試,那我們知道自主招生選拔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時候,他會看到你有沒有各個方面的學科長處,或者是素質教育競賽的獎項。一個學生如果按我們傳統的瞭解,如果你只是校園的學科,你都證明不了你自己,今天你考很高,除非能拿到一個狀元,但是大批量的學生現在開始通過獲取各種類型的,比方說參加英語、參加語文、參加什麼計算機、參加創客,可能他的簡歷豐富起來有幾十項。那這些儲存對他的儲存能力是相當有挑戰性。從時間上也需要優化,包括他要在很短時間裡去應對每一個挑戰,實際上這個在我們現在推動的教育環節裡面,怎麼樣最簡化的讓他去掌握最精煉的內容,這樣的話讓他本身可能在杯子沒有變得更大的基礎上,讓它儲存的這些東西變的更核心一點。然後他自己現在需要做的是通過認識到自己杯子的大小,然後去增長自己的杯子。這個我覺得是對現在的學生更大的挑戰,我覺得可能也是在我們理解這個層面上能夠幫助到他的一個方面。

陳建沛:那我先從美國教育的一些數據來開始講起,美國那邊的話,華人的數量大概是在370萬,這個人數的話目前是美國最大的一個族群,亞裔族群裡面的華人,其實在國外的學習口碑其實是非常好的,包括它本身在國外受到的自律性的約束,對他們來說就整個學習的人數會比國內偏高。整體的在美國的一個統計數據來說,華人在大學以上學歷的話是大概是在整個華人群體裡面佔59.9%,他們整個美國的比例的話大概是在27%。這個比例就可以看得出整個中國文化向外輸出高端人才方面的話是非常高的,而在美國新移民包括就是入境的人數里面,學生的入境人數也是佔據最大的一個比例。那為什麼提到這個東西?因為其實還有還有一個現象是中國目前兩極化的現象,一個是教育高端的就特別高端,另一個是在中學以後就已經輟學的過去也非常多。那在美國的話這塊數據的話,除了剛才提到的大學以上的數據在百分之50多的,中學的話大概是在18%,所以可以看得出來就是在美國和在中國它都有存在教育兩極化。那麼我們現在希望做的一個事情,也希望說這些學生能夠具備的一些素質的話,是他們要求他們除了本身在學習方面要努力去借助相關的科技品牌,我們更多是希望他們在素質方面能夠有更高的自律性,第二是需要有一個更高的主動性,最後的話是它的一個努力思考能力,那麼這一塊的話剛好是國內學生,我們所瞭解到可能會偏弱的。那麼我們作為教育的從業者的話,就包括我們剛才聽胥總他們問到那作為一個新時代新紀元裡面的學生,應該是具備這樣一個素質的話,那我們作為一個推動者去看待這樣的一個事情,我們覺得就是在這樣的一個科技時代,我們互聯網也好,各種科技提供的這種教育平臺和工具也好,他們提供的這種交易平臺的工具也好,他們提供的更多是一種工具,而你去借用這樣一種工具的話,最終還是迴歸到學生自己本身的一個自律性方面的學習,所以我覺得更多是在自律和獨立思考這一塊去更多的提升。

胥克謙:我比較同意剛才對孩子們的自律性的話題,其實這個現在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因為現在科技帶來的發展,我們每個人手裡都有手機,那麼以前的孩子接受的信息是很少的,就是書本電視,它的信息量非常少,而現在哪一個孩子不刷抖音,那麼一分鐘的時間可以刷多少抖音。我自己的孩子也在上小學,所以我也能有所感受,就是他剛剛刷完抖音,馬上上在線英語課的時候,他跟外教沒法對話,他的思維在裡面沉浸出不來,就是他的思維跳不出來,那麼如果提前半個小時中斷的話,他的外教課會上的很好。就是說將來孩子會有一個很大的努力的差異,就是剛才陳總提過教育格局的兩極分化,一方面可能發達地區的受教育程度非常好,那麼另一方面呢也可能會有一些在中學階段就輟學,其實那是一個我們見不到的很大的一個群體,我們大部分在一線城市,在這裡面有一個巨大的湖泊,他會更早地接受信息爆炸,他從小積累的信息量促進了這種差距的擴大。那麼等他們成年之後,他們處理大量信息的能力和分辨能力是不同的,在那麼短時間內接受那麼大的信息,不可能有一個人在旁邊告訴他這個是對的,那個是錯的,所以我們原有的這些教育在裡邊能夠起的作用就會變得非常有限,可能是需要一些新的機制去讓他提高能力。還有就是說我們怎麼樣區分成人的內容,適合年齡的內容,現在我感覺已經無解了,沒有人有辦法把他們從成人的內容和兒童的內容分開,所以說我們可能需要在接受現實的基礎之上,又能讓他們具備這種分辨能力,讓他具備大量的信息接受的能力。所以說我覺得信息的獲取能力和分辨吸納的能力,有選擇地吸納,那麼內化為自身能力,這個可能是還講了很大的一個差異。

好,那麼最後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設想如果站在家長的角度,那麼剛才說了家長其實是我們的教育的真正的消費者決策,站在家長的角度,家長是怎麼樣配合我們這個時代的這種教育,然後培養好孩子,能夠讓孩子獲得更好的發展,包括和我們現在的教育產業怎麼能夠結合得更好。

李文翰:家長怎樣配合孩子進入教育的新紀元,我覺得最根本的還是家庭教育,因為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或許是這個孩子從K12階段乃至以後成人的階段,這是教育工作者都無法去解決,藥到病除的問題。一個好的家庭教育已經在底層培養了孩子,剛才陳總說信息接受能力,然後包括這個孩子最底層習慣的養成,這些就是教育者是很難去改變底層家庭基因的。所以我認為家長首先有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的意識和觀念,讓孩子獲得更好教育,我認為家長應該更多的去相信教育工作者,相信教育從業者對於教育,對於科技,教育從業者是探索的第一批人,也是去提高孩子的效率、去發現孩子最本質學習過程的第一批人,相信教育工作者或許能夠給孩子未來提供更好的一個學習空間。如果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教育工作者在教育領域和教育觀念上起衝突,其實危害最大的還是孩子,然後這個方面是我認為家長也要更多的去想的。現在00後的孩子的信息接受能力和表達能力,包括各方面維度的能力已經遠遠的超過我們這一代,或者說我們父輩這一代,他隨著信息的爆發式增長,已經把新一代的孩子的學習能力鍛造得非常強了,孩子也在進化的一個過程中,所以相信孩子的學習,你相信孩子的自我探索的能力,這個也能更加的去促進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教育,促進孩子更好的學習。謝謝。

陳建沛:其實這幾個問題都是有爭議性的一個問題,一個是站在學生的角度,一個是站在家長的角度去思考,那麼就這在這個角度的話,我讓我想起之前我看到有一個故事,那這個故事的話是說到有個家長,家庭背景非常好,獨生子女,然後就供著孩子,就是各種資源給到她,然後就是但是唯一一點就是他們控制慾非常強,學生從小時候到中學到高中到後面的出國留學,父母都是監視所有的情況,讓他指定的去做一些事情,然後到出國的那一刻,那個學生就把所有的聯繫方式全換了,然後給父母發了一段話說:從此我要和你斷絕關係,我們都不要再聯繫了。這是一個非常深刻的故事,第一個,我覺得家長無論是在接受教育還是說擁抱這些新科技的教育,應該有一個開放性的心態去接受,那麼家長也是一個教育者,還是貫通自己孩子一生的教育者,那麼更應該為自己的孩子去接受一些新的科技,帶給他們一些改變,所以我心裡想的就是家長不應該是作為保姆式的教育去陪伴孩子成長。應該是以一種具有前瞻性的心態去對待自己的孩子,就像對待我們教育傳媒班的一個學生一樣,我們提供這樣的一個方式給你,好,你可以學。你學的好不好,這是你個人的事情。那未來的社會競爭這麼大,怎麼活下去那我只能帶你進門的,而不是說帶你走過人生,這應該是在一整個觀念上進行改變的一個過程。但這個對於家長來說,我們作為教育新紀元的教育者的話,也作為以後我會從成為一個人物,一個角色的話,那我會去積極的擁抱接下來未知的一些科技,未知的一些工具,那麼讓孩子更能夠接受以後時代的變化,應對道德的挑戰。

王均宏:因為我們也是做教育很多年,各個教育階段我們也都經歷過,但這其中我們總結還是有一個思維定勢。當然每個階段的概念不太一樣,比方說就是之前我們做steam教育我們就是說,steam教育可以把各個學科的東西都貫穿在這種創客類的理論教育項目上面,一切學科好像都可以,其實這就是一個思維的一個定式去推動,那當然現在通過競賽的思維去推動,其實原理是相通的。那麼這裡面我舉個例子來去形容一下,就是說我們覺得家長和學生之間的關係就有點像我們現在,比方說我們知道音體美類的這種人才的成長,它都有一個角色叫經紀人,就是好的選手或者是明星,其實經紀人要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包括你們承擔的道路,甚至你的價值,那我們覺得就像剛才大家討論的一樣,想一想學生他是一個未成年人,他的思維並沒有成熟的,她其實就像一個藝人一樣,他並沒有家長跟某一個成人那麼全的思維模式。那作為家長來說,實際上你需要大量的信息判斷,來結合你的這個學生,他的個性的發展和需求,給他怎麼設計一個成長的道路,那這個裡面關鍵點就是你有沒有一個輔助你來去做這種經紀人角色的這麼一個效果,那我們可能很多教育機構在扮演這樣的角色,就是我們有時候培養孩子的一半的精力,需要培養一下家長,我們開玩笑說我們是培養一個家長的經紀人學院,因為我們現在做的大會競賽的時候,其實我們更多是需要給家長去做溝通,就是你要讓家長清楚這個對孩子有什麼作用,倒不一定說是付費的問題,就是說他家長實際上在過程中他這種參與性來決定了孩子的效果。這個不是我感興趣或者我會拒絕,那這個實際上如果家長篩選合適的,可能學生都會去參與,現在我們知道小孩可能會參與的所謂素質教育的科目太多了,說一點不誇張,我曾見過一個小學一年級的課外課表,比我們的工作還要多,整個列出來有十幾項,一天要分四五個段,但是孩子很願意去參與,當然這個是在家長輔助下去做的,所以我覺得其實家長在我們現在的這個環節裡面,我們很多時候對面對的時候因為相當於面對一個經紀人。你要跟他講清楚,他不會的,你還要教他,然後他才能準確的給你達成一個所謂的一個一致的協議,你才能真正服務到這個學生身上去。當然在這個裡面可能每一個項目的側重點不太一樣,就我們來說,我們最終的一點還是希望通過一個思維模式的建立,幫助家長選擇,幫助他價值判斷更簡化一點,我覺得這個是我們的一個比方。

胥克謙:站在我的角度的話,我其實看到的更多是說家長的科技能力決定了孩子對科技的接受能力,家長其實是孩子的一個科技信息入口,他要給你拿著,那個孩子的科學性能力會比較弱,如果家長比較開放,那麼其實這個世界有太多的科技的入口會給孩子,或者說如果家長在主動引導的話會有更好的效果,簡單說就是家長對科技的開放能力的決定了這個孩子的一生的科技能力。我們今天這個圓桌環節就這樣結束,感謝各位嘉賓,也很高興認識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