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摘肾脏给孩子换玩具后身亡:中国式巨婴,到底有多可怕?


母亲摘肾脏给孩子换玩具后身亡:中国式巨婴,到底有多可怕?


曾轰动全国的“药家鑫撞车杀人案”,药家鑫被执行死刑前,与父亲药卫庆有这样一段对话:

你的身体每一部分都是爸妈给的,你完整带来,完整给我带走,把你的罪恶都带走,不要再连累别人,我没有连带责任,都已经受够了!

好,我听你的。

这是药家鑫在死前最后一次听他爸的话。翻看柴静的《看见》,在第18章节中提到的药家鑫案件,至今回想起仍是触动人心。因为,他父母所做的事,其实很多家长现在也在做着。药家鑫幼年时期被要求学琴,父亲随军在外,母亲一个月工资50块,30块交上课费用,学不会就用尺子打。药家鑫的母亲说:凡是和小朋友一起玩,只要是打架了,不管谁对谁错,他回来肯定是要挨打的。中学时期有同学打药家鑫,使劲按着他的头撞墙,他害怕父母责骂他,不敢说,也不敢去学校,害怕同学再次欺负他。这样的专制教育一直贯穿着药家鑫的整个人生,他曾尝试过反抗,拿着法制课的书和父母一起看,说爸爸压迫他、管着他。但没有用,父亲的话给了他当头一棒:

我是你的监护人,

当然要管你,

不然你犯了错误就是我来承担。

母亲摘肾脏给孩子换玩具后身亡:中国式巨婴,到底有多可怕?

当车祸发生时,药家鑫的第一反应是:被撞女孩记住了他的车牌,肯定会告诉他爸妈,

他爸妈绝不会饶了他的,这对他是天大的事。在军人父亲的高压支配下,他从未有过自我意志,甚至没有自己身体的支配权。撞人对药家鑫来说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撞女子“纠缠爸妈”,可怕的是被爸妈发现,所以他决定让被撞女子闭嘴。

因为对家长的绝对服从,也暗生了对家长的绝对恐惧。对父亲的恐惧完全占据了他大脑的带宽,剥夺了他的思考力。假如他能够思考哪怕一秒的时间,根本不会发生这样荒谬的惨剧。

在最后庭审现场,药家鑫道出了不为外人知的内心世界,从小,上初中开始就特别压抑,

想要自杀,除了无止境的练琴外,他看不到任何人生希望,活着没意思,别人都很快乐,

但他做什么都感到没意思。

母亲摘肾脏给孩子换玩具后身亡:中国式巨婴,到底有多可怕?

多年以来,药庆卫从没有鼓励过药家鑫,只要是药家鑫热衷干的事情,他都会一针见血地打击,他说:“我就是不让你过热,我就想浇点凉水,不要那么过激。”甚至到最后临刑前,药家鑫想要捐献眼角膜,也不能如愿以偿。药庆卫两眼圆睁地说:你捐了以后,人家用上你的器官,再出什么事情,我没有连带责任,都已经受够了!药家鑫默默地听着,没有解释,也没有争辩,只说了一句:“好,我听你的。”

人最大的慈悲是给生命一个救赎的机会,可是这样的机会在临死前也被剥夺。

根据柴静描述药家鑫案件的一些细节就能看出,药家鑫早已无奈并习惯于家庭对自己的安排,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学业就业以及身体支配,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实属“婴儿”的行径。

生理已成年,可心理还是未成年。在武志红的《巨婴国》中提到:大多数的成年人,心理仍滞留在婴儿水平。其中两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对原生父母过分依赖,以及难以区分自己与外界的界限。也就是说,

炼就巨婴除了专制教育,还有一种是溺爱教育。

在溺爱教育下,孩子表现得异常天真与暴躁,对人与事的认知比较简单,认为自己还是“宝宝”,犯错了全然不知。

2016年10月18日,上海“杀妻藏尸”一案便是溺爱教育的典型案例。

母亲摘肾脏给孩子换玩具后身亡:中国式巨婴,到底有多可怕?

因为与妻子订酒店引发争执,朱晓东冲动将妻子扼喉致死,并把尸体藏在冰柜里,

然后揣着妻子的信用卡周游列国,期间用妻子的微信与亲朋保持联系,佯作一切正常。

朱晓东没有毁尸灭迹,没有主动自首,更没有逃窜,而是藏尸冰柜,他更像是偷了大人钱的孩子,拖一天算一天,直到拖不下去了,才全盘向母亲交代,等待着母亲的发落。尽管他已经30岁了,但人格发展水平依旧滞留在儿童时期。直到案发后,朱晓东的母亲仍在替他开脱:他是害怕呀,他也是小孩,也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再说了,出这个事情前,他还是很乖的啊,也很会体贴人。朱晓东从儿童期,经过青春期到成人,再到结婚成为人夫,

许多行为特征仍停留在儿童期状态,最终形成典型的“巨婴”,都离不开母亲从小对他的溺爱教育。

母亲摘肾脏给孩子换玩具后身亡:中国式巨婴,到底有多可怕?

药家鑫和朱晓东的父母教育方式看似截然相反,一个是以打击为主的专制教育,一个是包办一切的溺爱教育,但他们都有共同的特征:

高控制欲。

父母自始自终都认为自己的行为是为了孩子,他们无法面对这样的现实:

惯子如杀子,你的爱其实是伤害。

在中国传媒大学制作短片《巨婴》中,一针见血地揭露了问题家庭的教育模式。


三口之家,父亲对儿子的教育是冷漠,母亲对儿子的要求都会满足,就这样,儿子在忽冷忽热的环境下长大成人。父亲的意外去世除了让家庭变得拮据外,没有给家人带来太大情感波动,儿子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私地向母亲索取钱财。母亲为了满足孩子,掏出了肾脏,让他去换取想要的东西,最终,母亲因为失血过多,永远地沉睡了。孩子没有伤感,甚至没有发现母亲已经离去,嘴里只嘀咕着责怪母亲为何还不做饭。

母亲摘肾脏给孩子换玩具后身亡:中国式巨婴,到底有多可怕?


母亲摘肾脏给孩子换玩具后身亡:中国式巨婴,到底有多可怕?


这是何等的悲哀?当代中国式巨婴除了有药家鑫般顺从,还有朱晓东般的假装天真,

且向着白眼狼一步步发展。其实,很多孩子内心都在挣扎着,只是父母都爱说:

我们就只有你这一个孩子,不管你管谁?我们就只有你这一个孩子,不宠你宠谁?

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大多数父母仍以自己的教育方式深感自豪,并热衷于四处传授经验,

但他们从未关心过孩子的内心世界。

网友@斯坦在知乎上写了这样一段话,值得家长们好好深省:不是我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我,恨不得上大学都陪读,离开家去哪都跟着,租房子也不允许我选,想了解我的全部动向,想远程遥控我,想附身在我身上从头再活一遍,我无比渴望兄弟姐妹,不要天天盯着我,不要过度保护我,不要恨不得替我去活,溺爱孩子替孩子包办一切的父母,是真的爱孩子吗?

他们只是更爱自己吧。我一直以为我长大了,其实没有,我本可以长大的机会,都被他们夺走了,他们用我的生命来验证他们的经验,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啊,再晚就来不及了,活着多么好,我多想真真正正地活着,父母什么时候能放过孩子呢?那些替孩子做了很多很多的父母都醒醒吧,人生该走的弯路一条都不会少,你现在不让他走,他未来照样跌跟头。


孩子其实什么都做得好,只是他从未有过机会。你的孩子,自他出生的那一刻起,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正如纪伯伦在《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中所写: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象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每个巨婴孩子背后都站着一个强势、操碎了心的父母,希望你不是,与所有父母共勉。

注:本文所有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