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胡適集,寫書評,是一個檢驗自己讀書效果的方法

週末讀了三冊胡適的文集,《四十自述》、《容忍與自由》、《哲學與人生》。以前的觀念有點根深蒂固,認為胡適人品很差,不屑於讀他。今天讀了他以後,發現他確實是一個才子。

讀胡適集,寫書評,是一個檢驗自己讀書效果的方法

讀到最後,發現不過是一個做學問的,讓我心裡稍有不甘。自己還是湧動著激情與革命的理想,當然,自己沒有勇氣,卻想去名人中找尋影蹤,很明顯,胡適並不是。

簡單描述一下,胡適的母親比父親小30歲,屬於填方。胡適三歲喪父,父親是一個文官武職,據說是個奇才。胡適從小養成了努力的習慣,又有一點懷疑的精神。這對他後來是大有幫助的,想起自己小時候,也是有此習性的,而如今,泯然眾人。推行白話文,是他的主要貢獻。

讀胡適集,寫書評,是一個檢驗自己讀書效果的方法

另記得,他上大學的時候,那種共和的制度,激烈的辯論,是讓人耳目一新的。而如今學校也達不到那種水平。其實,戰時小鬼子也在驅逐留日學生,歸國學生創辦此大學。他提出,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說的是社會,其實,我感覺也適用於個人,不要對別人有偏見,要有包容萬物、眾人之心,堅持自己可以,但是萬不可以生氣的面孔視人,顯得素質不高。

哲學是討論人生意義的,雖然我將不出來,但是,脈絡清楚多了,對以後再讀哲學是有所裨益的。看起來像十萬個為什麼,但是,只有找出普遍適用的意義,才能讓我們更加心安理得的活下去。最終,我們追求的不過是幸福,物質富足,精神富足,需要我們好好工作。

讀胡適集,寫書評,是一個檢驗自己讀書效果的方法

我只是略述讀書所思,不代表認同這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