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上帝之信》卖出天价:信仰的背后,归宿在哪里?

近日,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于1954年亲笔写下的“上帝之信”在纽约被拍卖,成交价高达289万美元。

爱因斯坦并不信上帝,这一点从信中明白无误的表露。

在这封用德语写给同为犹太裔的哲学家埃里克·古特金的信中,爱因斯坦说,“‘上帝’这个词对我来说不过是一种措辞和人类弱点的产物,《圣经》也只是汇集了一些古老而原始的传奇故事。再怎么细致的诠释,(对我来说)都不能改变以上事实。”

爱因斯坦《上帝之信》卖出天价:信仰的背后,归宿在哪里?

说来其实很有意思,人类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科学家都信仰上帝,近代科学的奠基人几乎全都是基督徒。

在一八六五年,英国科学会发表了一篇由617人签名的关于宗教(专指基督教)与科学的宣言,现保存在牛津博德伦(Bodleian)图书馆,其宣言如下:

“我们以自然科学家的立场发布我们对于科学和宗教关系的意见。现在科学界若干人士,因为探求科学真理,从而怀疑圣经真理及其正确性。我们对此深感遗憾!

我们认为神的存在,一方面写在《圣经》上,一方面写在自然界中;尽管在形式上有所不同,却绝对不能彼此发生冲突。

我们应当牢记:物理科学尚未臻于完善,尚在不断改进之中;目前我们有限的理解,仿佛是对着镜子观看,还是模糊不清。

现在许多自然科学的学者,对于圣经不加研究,徒凭其不完善的定律和一知半解(就对圣经)怀疑反对。这种态度,实在不能不令我们为之痛惜。

我们深信,每一位科学家研究自然,其唯一目的,是在阐明真理。倘使他们研究的成果,发现圣经和科学有所抵触(其实只是对圣经的曲解),千万不可轻率武断,以为他的结论是正确的,而圣经的记载是错误的。而应该持客观的态度,平心静气,听神的指示,确信二者必然相符,绝不可偏执成见,以为科学和圣经有冲突分歧之处。”

多年前,联合国曾经用盖洛普民意测验方法(George Gallup),进行了一项调查,即调查最近300年间的300位最着名的科学家,是否相信「上帝」。其中,除38位因无法查明其信仰而不计以外,其余262位科学家中,不信上帝者仅20人,占总数的7.6%;信上帝者则有242人,占92.4%,其中包括几乎所有曾对科学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科学巨人,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科学家全都是信上帝的。

爱因斯坦《上帝之信》卖出天价:信仰的背后,归宿在哪里?

诺贝尔奖获得者中,信神者竟占93.27%。这长长的信神科学家的名单中,有不少我们熟知的名字,如物理学之父牛顿、天文学家哥白尼、伽利略、电报之父莫尔斯、发明无线电通信的马可尼、量子论创始人普朗克等等,除了这些人类歷史上伟大的科学家,相信造物主的存在外,当今世界各国科学家,信神者亦非罕见。

在这些科学家看来,科学与宗教并非是排斥关系,他们可以一方面探讨世界的奥秘,一方面讚叹神的伟大。

这一点不由得让我们很是好奇,信仰的力量,竟是如此的强大。作为科学家的他们,当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就会归结于上帝的存在。最喜欢的林书豪,也是如此。那种虔诚,让他的人生充满了力量,这一点真的让人大为惊叹。

有一种信仰,寻求心灵的归宿,这是一笔可贵的精神宝藏。

当看到社会上种种的恶行,没有了道德底线的种种追逐利益的表现,人们常说,这是一群信仰缺失的人。

爱因斯坦《上帝之信》卖出天价:信仰的背后,归宿在哪里?

由于心中没有了信仰,没有了敬畏对象和价值标准,使得他们为所欲为,在金钱利益的驱使下,让自己成为了他人的地狱。可见信仰的缺失,直接破坏了社会的稳定。

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内心失去了行为准则的禁区,整个人的行为都由自己的欲望和外部力量来控制,那么大多数人都会不求上进。

因为人赤条条的来最后又赤条条的去了,所有人的结果都一样,他们不知道生活这一过程为了什么,这样的人只会机械的学习和工作,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

有的人会在各种欲望的驱使下不折手段地为了达到目的而去不断地破坏或损毁社会或他人利益。

在中国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染色馒头、瘦肉精、毒豆芽等各种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暴力犯罪活动日益猖獗,有人仅仅因为自己不舒服就夺走与自己无关人的性命;为了钱,可以随时欺骗,只要于己有利,别人,便只是一个可供踩踏的梯子。为了金钱和权力,许多官员贪污受贿,就是为老百姓做了一些贡献也是为了政绩,为了得到更多的权力而已,这也是最没信仰的一群人。

爱因斯坦《上帝之信》卖出天价:信仰的背后,归宿在哪里?

人的精神信仰是重要的,国家的发展可以带给人民物质的满足,但一个国家的衰落往往是从精神信仰开是的,这应该引起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重视。

但我们没有上帝,从来都没有。我们拥有的,是门类繁多的各类神仙,我们迷信的,是各种实用拿来主义。深根于我们内心的,其实还是遵从千百年流传下来的道德理念。

老子用《德道经》阐述了类似真理一样的结论,强调与时俱进,讲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道、德、仁、义、礼”是人类社会的五种状态,这五种状态此失彼长,循环不止。

如何重塑社会道德理念,这也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