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舵人”揭祕烏鎮發展密碼:理念先人一步

文、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肖歡歡

過去數年間,借勢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召開和永久落戶,烏鎮逐漸成為全球矚目之地。在烏鎮,互聯網不只是“高精尖”的代名詞,更是人們日常生活的智慧需求,烏鎮互聯網醫院、浙江大數據交易中心、5G車聯網、百度無人駕駛汽車,烏鎮人似乎更早駛入了互聯網時代的快車道。這個中國最出名的小鎮過去幾年為何能一鳴驚人?背後究竟有怎樣的發展“密碼”?未來會發展成什麼樣?近日,本報記者專訪了這個中國名鎮的“掌舵人”——桐鄉市委常委、烏鎮鎮委書記姜瑋。

“掌舵人”揭秘烏鎮發展密碼:理念先人一步

烏鎮鎮委書記姜瑋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互聯網大會給烏鎮帶來驚人“紅利”

廣州日報: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舉辦地給烏鎮帶來了哪些紅利?

姜瑋:烏鎮自2014年舉辦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之後,已經成為集數據、雲計算、車聯網服務、智慧養老、眾創平臺等各個領域為一體的中國和世界互聯網發展歷程文化積澱地、世界網絡科技最新成果發佈展示地、高端產業孵化集聚地。

原來烏鎮以建設旅遊小鎮為目標,現在以建設旅遊和互聯網產業融合發展小鎮為目標,總體發展定位有調整。很多準備今後幾年做的工作都提前了。比如,烏鎮景區內現有特色民宿、精品行館、高檔度假酒店等15家,可同時滿足3500餘人入住。

互聯網行業的發展,重點還是要惠及民生。烏鎮有三種人,分別是本地居民、遊客和創客。本地居民需求的是安居樂業,有安全感,從而更有獲得感。我們要提供更優質的公共服務產品,包括醫療、教育、交通、住房保障、環境等軟硬件。

互聯網產業的發展,使當地老百姓的下一代有在家門口創業的機會。比如說,烏鎮現在有很多眾創空間,高端產業孵化器。本地人沒必要一定去北上廣這些一線城市,背井離鄉。既能享受到家庭的天倫之樂,又能貼近最新經濟形態的集聚地,感受到行業最新的資信,還能獲得資本的支持。很多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就業形態發生了很大變化,他根本不往外跑,在家門口一年也能輕輕鬆鬆掙幾十萬元。

老百姓需要享受更多公共服務,政府首先要有足夠的財政實力來支撐,而這來自於當地產業的發展。互聯網產業相當於在烏鎮之前單一發展旅遊業的基礎上又增添了一個最具發展潛力的一極,相當於我們又多了一個驅動輪。

“以前我們找別人,現在別人主動找過來”

廣州日報:烏鎮的產業結構是不是也有所調整?

姜瑋:是的。烏鎮的產業發展未來主要包括5個方面。第一,總部經濟和會展經濟。我之前也說過,會展經濟會成為烏鎮的“主業之一”,承接國家級、國際級高峰論壇,展示最前沿的高新技術,讓烏鎮成為國家、國際和互聯網行業內最有影響力的展示區,招商引資的“甄選區”。除了烏鎮景區,如今,會展經濟的多元化已經輻射到烏鎮的酒店行業。

第二,創客經濟,我們更多的是做加速器,而不是孵化器。它能更充分地給企業帶來影響。有些企業一開始只是有個想法,沒有做法。我們更多針對的是,想法、做法基本成型了,急需市場認可的這一類。這就是我們能做的加速器的功能,讓這些企業因為烏鎮峰會的窗口效應,提升它在行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一炮而紅。我們針對的更多是成長型企業。截至去年9月,烏鎮已註冊互聯網企業及關聯公司148家,註冊資本40.4億元。

第三是智能智造。這基於烏鎮的行政區劃調整,本來烏鎮是67.2平方公里,行政區劃調整後烏鎮的面積達到110平方公里。為烏鎮的互聯網產業向實體發展、就地落地,騰出了更多空間。我們不搞大體量的開發區,而是搞更多專業的產業園區。

“掌舵人”揭秘烏鎮發展密碼:理念先人一步

烏鎮夜景。

第四是基於烏鎮運河的文旅板塊。旅遊業是烏鎮的傳統的支柱產業,我們肯定不會放棄。如果沒有旅遊業,互聯網大會就不會在烏鎮舉行。

第五,是公共服務板塊。

廣州日報:智能智造是技術含量很高的行業。烏鎮只是一個小鎮,怎麼吸引到高端人才過來?

姜瑋:我感覺老外在烏鎮比中國人更呆得住。上個月,2017國際經貿洽談會以色列智能製造論壇在烏鎮召開,很多老外都對我們烏鎮的創業環境讚不絕口。這幫老外已經在烏鎮住下來了,包括新加坡政府的邀請他們都拒絕了,但他們卻定居在了烏鎮。老外在這裡耐得住寂寞,但中國的創客不行,我們國內的一些公司和人員,在這邊住上一個星期全跑光了,但老外在這裡越住越多。這裡優美的環境、文化和生活習慣吸引了他們,交通也很方便,到上海也就一個小時以內車程。老外在國外在晚上也沒事幹,就一杯咖啡。中國人喜歡群居,喜歡一幫人聚會。所以,外國人更呆得住。

坦白講,在吸引高技術人才方面我們還是很單薄的。烏鎮在互聯網領域的大企業、領先企業和產品知名度等都還是比較欠缺的。我們不能滿足於現狀,覺得烏鎮已經很好了。烏鎮現在短板還是很多的。很大程度上,烏鎮原來是以旅遊產業為支柱,所有的配套、服務、管理、規劃,都是圍繞旅遊業,現在全部要調整。

“掌舵人”揭秘烏鎮發展密碼:理念先人一步

烏鎮西柵景區。

廣州日報:長遠來看,旅遊業在烏鎮的“戲份”會不會下降?

姜瑋:旅遊業在烏鎮產業體系中的比重肯定會下降。但旅遊業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比如文創產業園,你說他屬於哪個產業,也有旅遊,也有互聯網,是科技+文化融合共生的產業,烏鎮地方小,寸土寸金,走的肯定是高端路線,自成體系。你很難說,他屬於互聯網產業,還是屬於旅遊業。還有智慧體驗,你說它是旅遊的,還是互聯網的。我的想法是,要把互聯網的最新科技成果和旅遊進行結合,打造新型旅遊業。

烏鎮未來三五年將迎來大爆發

廣州日報:當地老百姓生活方式有沒有藉著互聯網的風口發生變化?

姜瑋:首先,來烏鎮的人員人群構成發生了很大變化。現在除了本地居民、遊客,還有創客、企業家。本地百姓,以前是做民宿、餐飲,現在把房子更多是用來做創客空間、人才公寓、辦公場所等,他們也多了更多財產性收入。

其次,老百姓的生活的確更智能了。比如去年我們的智慧養老項目正式上線。“烏鎮智慧養老2+2新模式”通過線上的養老綜合服務平臺、遠程醫療服務平臺和線下的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以健康檔案為核心、利用自動檢測終端、健康管理APP、物聯網智能居家設備,對老年人進行持續健康狀況跟蹤,記錄進個人電子健康檔案。全鎮1.5萬名老人均可享受到照料中心的服務。

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

烏鎮的主幹道子夜路,已有多個智能駕駛項目落戶,譬如百度無人駕駛汽車、5G車聯網等,該路段將成為國內首條智能駕駛示範路,路旁還有一個智能停車場,機器人會幫助車主完成找車位與停車。

如今,進入烏鎮鎮區,打開手機設置,不出幾秒鐘,便能輕鬆連上wifi。看得見的網速背後,是26條千兆級光纖的鋪設,過硬的基礎設施,帶給這裡的是全國領先的網速。

廣州日報:你個人的生活有沒有一些“互聯網化”?

姜瑋:我的生活已非常互聯網化了,我的很多生活用品都是通過網購購買的,平時也經常使用手機支付,我的手機也裝了網上銀行、打車軟件等。

烏鎮模式可以複製

廣州日報:烏鎮以前也是名不見經傳,為何能逆襲成功?

姜瑋:烏鎮還遠遠沒有到爆發的時候,這不是謙虛,至少還要3-5年,它才會爆發。我在烏鎮的幹部大會上也是這麼說的。我們的單位產出率低於桐鄉市平均水平,跟我們烏鎮的地位是不匹配的,這說明我們的效率還是低的,也說明我們未來的發展空間是巨大的。我們不能靠一招鮮吃遍天,烏鎮未來的發展,肯定不能單靠旅遊一條腿走路。

你要說烏鎮這些年發展成功的經驗,我覺得任何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烏鎮沒有1999年的東柵和2003年的西柵開發,就不可能有互聯網大會的落戶,它到現在可能還是一個普通的江南小鎮。

“掌舵人”揭秘烏鎮發展密碼:理念先人一步

烏鎮烏村。

全國像這樣開發的小鎮很多,為什麼烏鎮成功了?第一,有一個優秀的團隊。烏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規劃和理念先人一步。2003年,我們在開發西柵時,烏鎮的定位就是休閒度假性旅遊,而其它地方還在做觀光性旅遊,所以烏鎮的成功是多方面的先人一步。“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色是很多古鎮的共同特性,也最易複製,但烏鎮卻做出了差異性,不敢說是第一,但卻是唯一。

第二,有適合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政府管理環境。烏鎮旅遊開發主體是烏鎮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我們要求它有獨立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政府是第二大股東,我們不會有行政干預,讓企業按照市場規律來辦事。這兩者相對結合,才能有烏鎮的今天。十年前,我們也沒想到烏鎮能發展成今天的樣子,更沒想到烏鎮會成為聞名世界的互聯網小鎮。

廣州日報:你覺得烏鎮模式可以複製嗎?

姜瑋:我覺得可以 。但不能簡單的照搬照抄。要複製,要注意幾個因素。第一,要結合自身特點,尤其是文化屬性。第二,要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比較優勢在哪裡,而不是綜合優勢。第三,人的因素。政府的發展理念要與市場發展規律相契合,而不是關起門來拍腦袋。政府要有市場化的理念,能跟市場接軌。為什麼烏鎮的投資環境相對比較好?因為我們知道企業需要什麼,不是簡單的就把面上的服務做到位,包括企業落戶、發展導向,與其它市場資源的結合,我們都會給他們更好的服務。

廣州日報:今後烏鎮的發展目標是什麼?

姜瑋:烏鎮不止是浙江的烏鎮,更是中國的烏鎮、世界的烏鎮。我希望烏鎮能夠成為中國眾多的小城鎮發展的樣板。之所以成為樣板,就要可複製。我剛才講的幾個要素,是可複製的關鍵。究竟藉助互聯網大會的紅利,烏鎮能發展哪些產業,之前我們一直在摸索之中,現在算是基本清晰了。所以我說,烏鎮接下來幾年將迎來大爆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