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联合发起自律公约 大学的学生会你真的了解吗?

高校联合发起自律公约 大学的学生会你真的了解吗?

近日,一则学生会内部群聊天记录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长久以来被很多大学生所诟病的高校学生会的官僚作风这一次彻底地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被人爆料出高校中学生会及很多社团的所谓“官僚”作风,其实用更贴切的形容这种现象,其实就是“刻意将自己与其他人区分以体现自己的优越性”。

高校联合发起自律公约 大学的学生会你真的了解吗?

学生会竞选

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大可以追溯到中国社会环境以及家庭教育中的官本位思想,学生没当过官,但看到过感受到过很多官员那种说话办事风格。到了大学,当自己有机会可以接触或者成为一种有‘官员’性质的群体,寻找与维护自己的优越感就成为一部分人的精神诉求。

高校联合发起自律公约 大学的学生会你真的了解吗?

这次的事件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批评当下学生会的人,大多是没参加过学生会,或者已经离职学生会的高校学生。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就是现在在学生会中任职,将自己与报道中的人区分开来,或者为学生会正名。“我们的学校学生会不这样”是他们最常用的话。

高校联合发起自律公约 大学的学生会你真的了解吗?

很多人接触过学生会的人提出,其实高校中学生会的这种“官本位”导致的扭曲现象最直接的传递来源是高校中的管理层级,人们总是关注到学生干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忽略的目前中国高校中的管理干部的腐化与低效。

很多高校的教授,教师都曾公开地提出这个问题,但由于声音有限,常常并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北京大学教授郑也夫先生多次支出中国当下高等教育中官僚与教学者之间的矛盾,他同时也指出,很多的表面倡议,正在将学生们变成“伪善者”。

就拿学生会来说,如今的学生会成员已不像从前代表着能力与社会责任感,而更像是学校官僚体系的一个傀儡,游走于校园。这也难免让“学生会经历”已经成为就业市场上的一个减分项,因为确实,很多人进入学生会,尤其当过“干部”之后,或多或少的视野变得狭隘,染上些自以为是的气息。

当傀儡需要的就是装模作样,做实事就要真才实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