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女孩巨额打赏 这样的打赏能否被追回?家长如何防患于未然?

近年来,关于未成年人"巨额打赏"的新闻屡见不鲜,面对时下分外流行的网络直播平台打赏行为,未成年人巨额打赏的问题的解决始终尤为艰巨,网络直播平台"打赏"乱象层出不穷。这一回巨额打赏的主角是12岁的女孩。

近日,南京市栖霞区龙潭的安先生使用手机支付打车费时,发现账户钱莫名少了一半,怀疑被盗报警后才知是女儿支付了9999元给网红小哥哥。原来,安先生女儿小晴(化名)趁着爸爸睡觉,偷偷打开房门将他手机拿走,向某直播平台充值了9999元。

12岁女孩巨额打赏 这样的打赏能否被追回?家长如何防患于未然?

随着网络直播的兴起,近年有关未成年人瞒着父母向主播提供巨额打赏的现象时有出现。经媒体报道的案例就不在少数,如"海南海口12岁小学生打赏游戏主播,花掉环卫工母亲4万元积蓄""广东中山小学生假期玩游戏,用妈妈手机买1.6万元道具""河南鹤壁11岁儿子为玩网游,刷母亲银行卡近3万元"……去年3月,有媒体统计发现,半年内,因为直播打赏而涉及的盗窃、诈骗、挪用公款案件或未成年人趁家长不注意打赏网络主播就已出现28次,涉及金额890余万元。

但是,在相关部门三令五申要求直播平台做好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背景下,还是出现未成年人"偷"父亲手机向直播平台充值的现象,无疑让人诧异。

12岁女孩巨额打赏 这样的打赏能否被追回?家长如何防患于未然?

事实上,面对相关部门的要求和社会呼声,不少直播平台都表示进行了整改,如某直播平台就曾透露,已升级未成年人管理工具,赋予家长更多的管理权限;同时,设置"实名验证+人脸识别+人工审核"三道防火墙,杜绝未成年人直播。当用户升级全新青少年模式之后,未成年人将无法直播、充值、打赏、提现。另外,也有游戏网站称,如果未成年人单日消费达到或超过500元,将会引起"警报"并立即通知家长知晓。

那么,这次依然有12岁女孩拿父亲手机成功向直播平台充值9999元,是否说明仍有平台未按要求做好整改?

未成年人获取网络服务,引发不当的"损失",当然不能把责任全推给直播平台,这与家长的教育也密不可分。但是,网络平台对于未成年人获取服务,特别是涉及大额资金"交易",建立必要的审核机制乃至"防火墙",这并非什么高要求。在这一点上,如果说家长在互联网时代,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于孩子的互联网"风险教育",在前端发挥"预防"作用,那么,互联网平台针对未成年人的行为特点建立适当的防御机制,就是最后一道防线,必须被重视。

不只是直播平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未成年人接触网络服务的门槛已经非常低,这其实对于网络生态下的未成年人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款互联网产品是否会"误导"未成年人,又会对未成年人的参与带来怎样的风险,这些问题,在每一款互联网产品设计之初应该予以厘清,并打好相应的补丁。也就是说,任何互联网产品都该适当植入未成年人保护的基因。

12岁女孩巨额打赏 这样的打赏能否被追回?家长如何防患于未然?

一边是吸引人的付费内容和便捷的支付手段,一边是自控力和认知能力欠缺的未成年人,此类纠纷时有发生。对于此类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的事件究竟该如何处理?上述案件中,小雪"打赏"给主播的9万余元钱款,是否能被追回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十九条规定: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本案中,小雪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依据其文化水平和认知程度,很难认定她对网络"打赏"这一消费行为的后果有充分的了解,小雪的父母在事件后也未对此进行追认,因此小雪的"打赏"行为应属无效,也就是说她与快手公司主播之间的合同关系也应属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从此案件来看,快手公司及主播因合同取得的财产应予返还。需要注意的是,小雪的父母作为其监护人,未妥善保管自己的手机和银行卡的密码,致使小雪能够独立完成支付行为,属于监护不力,应当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因此快手公司无需返还全部消费钱款,而是应根据双方过错程度进行返还。

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直播、非理性巨额"打赏"的问题,北京隽永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张敬辉提醒各位家长:

加强上网监督引导

大部分观看直播的孩子还处于学本领、长身体的时期,家长应监督引导孩子在保证学业、休息的前提下,观看适龄的网络直播,避免孩子沉迷娱乐而影响学业、休息,让孩子做到劳逸结合。

提升自身网络素质

家长要跟上网络发展的脚步,注重了解网络热点,学习网络知识,走在孩子前面,在陪伴孩子观看直播的过程中,要引导孩子观看积极向上的直播内容,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注孩子上网情况

直播市场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有效的监督规范,部分直播平台内容存在色情、暴力等突出问题,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观看直播的内容,及时引导教育。

培养良好上网习惯

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辨别力,通过约定的方式和孩子制定上网行为的规则,让孩子养成健康文明的上网习惯。

调整教育引导方式

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注重培养孩子各方面正面积极的兴趣爱好,引导孩子多种渠道释放学习压力,分散其对网络直播的注意力。

妥善保管资金账号

家长不要把自己的身份证件给孩子们拿去注册账号,带有资金绑定的账户更需要妥善保管密码,避免孩子滥用家长账号打赏直播。

遇到纠纷依法索偿

对于孩子因网络直播巨额"打赏"引发的纠纷,因为未成年人并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当打赏金额与其行为能力不匹配或盗用监护人财产进行打赏时,监护人可向受益方要求返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