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你姓什麼?那你的氏呢?

“您貴姓?”應該是漢語中最為常用的見面語了,而在這句簡單的客套話之外,與“姓”並稱“姓氏”的“氏”,去了哪裡呢?

在中華文化圈中,“姓氏”是表示一個人的家族血緣關係的標誌。在最早的時期期,“姓”與“氏”並不相同。《說文》中對”姓”的解釋為:姓,人所生也。“姓”隨著出生和部族的出現便出現而後再出現了“氏”。上古時期“姓”一般來源於部落名或部落首領名。在母系社會時期,子女隨母姓,上古八大姓——姬、姜、姒、嬴、妘、媯、姚、妊等字都從女字部就可以看出這一特點。

姓氏?你姓什麼?那你的氏呢?

之後,隨著部族的繁衍發展,一個部族往往會產生數支分支分居各處。而分出去的分支在保留“姓”這個標誌之外,往往還會取一個新的標誌加以區分,就是“氏”的產生。在起源上,“氏”是“姓”的分支,“姓”所包含的範圍比“氏”大得多。

“姓”在產生之後一般不會改變,而“氏”則會隨著職業、封邑、所居地點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因此會出現同一個人的後代有著不同姓氏的情況。而同姓不同氏的人也同屬於一個大家族,有著共同的祖先。因此,同姓的人即使不同氏也不可互相通婚,同氏而不同姓則可以相互通婚。

在夏商周三代,一般男子稱氏,女子稱姓。如秦國宣太后羋八子和楚國王室同為“羋”姓,但羋八子就稱其“姓”為“羋”,而楚國王室的男性則稱其“氏”為“熊”,如楚懷王熊槐。在春秋戰國時期,雖然“姓“與”氏”的區別還在,但隨著宗法制的漸漸瓦解,“姓”和“氏”的區別也漸漸模糊。原本只有貴族才有的“姓”也可以由普通民眾使用,百姓的稱呼由此由來。而原本嚴格區分的“姓”“氏”間的也漸漸被整合進了“姓氏”之中。同屬嬴姓趙氏的秦、趙兩國在這一時期都並未遵循以往的男子稱氏的規則而是分別稱"嬴"和"趙"。

而“姓”與“氏”的完全合一則是在秦漢之後,遂稱為“姓氏”。下面小編會列舉目前我國前三大姓氏的來源和發展,看看有沒有你的吧。(數據來源於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

TOP1:李姓 佔比7.94%

李姓一般認為從嬴姓理氏而來,周朝以前未見有李姓,自老子李耳始由李姓。老子先祖祖上世代為掌管刑獄的“理官”,便以“理”為氏,後“李”、“理”同音,便演化為“李”姓。不過也有研究稱老子姓老而非李,“老”、“李”一聲之轉,老子原姓“老”,以後音同變為“李”

TOP2:王姓 佔比7.41%

王姓的分支來源較多,有姬姓、媯姓和外族改姓等來源。不過目前據考證最古老的一支王姓來源於商末的子姓。商紂王的叔父比干被殺後其後代因是王族後裔便以“王”為氏,是為最古老的的“王”姓

TOP3:張姓 佔比7.07%

張姓一說出於東夷“長”姓後裔。這支長姓臣服於商朝後負責製作弓箭等武器,後繁衍演變為張姓。另一說則出於春秋時晉國大夫解張,其子孫以張為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