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随着电子市场的繁荣,电子产品更迭速度加快,每个人身边的旧电脑、旧电视、旧手机等,正日益包围着我们。据统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手机平均18个月更换一部,电脑平均5年更换一台,大家电一般10年内都会更换一次,4个人组成的家庭平均每月会消耗1节电池……

这些“废弃电气电子设备”(WEEE)通常被我们称为电子垃圾。WEEE论坛负责人帕斯卡·勒瑞瓦说,目前全球只有20%的电子垃圾得到合理回收,并被记录为电子垃圾。(WEEE论坛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是欧洲电子垃圾生产商和回收者的一个组织。)没有人清楚其余80%的电子垃圾的命运如何,在发展中国家,电子垃圾可能被倾倒、交易或以危险方式收回。

电子垃圾——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而有关数据显示,一节1号电池可以污染一平方米土地,一个纽扣电池能够污染60万升水,一部旧手机电池的污染强度是普通干电池的100倍……

不难想象,未被有效回收的80%的电子垃圾,会对环境造成多么严重的污染。

而目前全球各国又是如何处理电子垃圾的呢?

尽管相关数据非常粗略,但不少国家早已行动起来。

勒瑞瓦说,实行全球最严苛规定的欧盟希望到明年对65%的电子垃圾进行合适的回收和处理,但实际上,目前的回收率只有35%,剩下10%的电子垃圾进入家庭垃圾;40%被拾荒者和未注册的废品回收站收集;10%作为还可以用的二手设备运到国外;5%被非法出口。

为提高电子产品的回收利用率,德国于2015年10月开始实施新的《电子电气设备法》。据悉,目前德国共设立了1500多个公共电子垃圾回收中心。根据《电子电气设备法》,到2019年,德国的电子垃圾回收率至少应达到65%。

澳大利亚政府“国家电视和电脑回收计划”的目标是,到2022年前后将电视和电脑的回收率由17%提高到80%。

美国没有制订要求回收电子垃圾的联邦法律,但25个州通过了此类立法。联合国大学的报告称,美国有22%的电子垃圾得到了处理,“但剩下的电子垃圾很多都不知所踪”。

过去,有一定数量的电子垃圾可能被运往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但从今年1月1日开始,中国禁止进口塑料垃圾。由于几乎所有电子垃圾都被嵌入塑料内,电子垃圾的这条转运线路已被堵死。

在我国,电子垃圾的处理大概经过了如下图所示的三个阶段。

电子垃圾——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三个阶段

2009年之前,电子垃圾主要被个体户回收,经过简单维修或外表翻修后进入二手市场,但这些二手产品在使用三五月后就会再次进入废弃环节。

略有价值的“四机一脑”被翻新再次流入市场,那么不能翻新的旧手机以及充电器、数据线、电池等电子垃圾何去何从?

不难看出,2011年以前,我国在电子垃圾的回收范围上仍有较大的局限,仍然停留在“四机一脑”上,而对于彻底报废的手机、废旧电池、报废数据线等零碎电子废品则没有明确的处理措施。

2011年后,电子废弃物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逐渐完善,与之前相比,扩大了回收范围,新版目录在旧目录“四机一脑”的基础之上新增9类电器电子产品:吸油烟机、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监视器、手机和电话单机。同时,也提高了拆解的政策补贴。

电子垃圾——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电废回收处理行业相关政策

政策的推进也促进了相关企业的发展,除了含业内的龙头企业,市场上涌现了一批专业回收拆解电子垃圾的小型企业,但这些中小企业的形势并不乐观。

从资金角度看,处理企业面临较大资金运作压力。补贴收入占据了整个拆解收益的30%以上。而由于2016年出现的虚假拆解骗补事件,环保厅加大了规范拆解的审核力度与程序,基金补贴到位时间延长到一年半,企业面临较大的垫资压力,龙头企业优势明显。

电子垃圾——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拆解补贴申请流程

从技术角度来看,随着行业利润持续下降,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已经由开始以拆解为主,向精细拆解深加工方向发展。精细拆解的收益将比粗放拆解提升近一倍,龙头企业具备深加工技术优势,将进一步挤压小企业生存空间。

我们都知道,电子垃圾含有大量有毒化学物质。

例如,液晶显示器含汞,阴极射线管含铅,半导体和电池含镉,旧冰箱含破坏臭氧层的氯氟烃。

如果电子垃圾未经处理就倾倒进垃圾填埋场,那些化学物质会渗入土壤和水源内;如果被焚烧,会污染空气;如果被运到发展中国家,那些试图回收有价值零部件的小作坊工人就会接触到有毒物质。

然而,在环保工作者的眼里,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虽然电子垃圾含有大量的铅、铬、水银等有毒物质,污染大、危害广,但同时电子垃圾又富含金、银、铜等贵金属,被称为“城市矿产”。

一项研究表明,1吨废弃手机中可提取150克黄金、100公斤铜以及3公斤银;一吨废旧线路板,可提取400克黄金、200公斤铜及其他贵金属。欧盟一的项调查也显示:每5万部废旧手机可以拆解出1公斤黄金、10公斤银,价值相当于4万欧元。

电子垃圾——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看到这里,有人不免要问,如此巨大的利润空间,为何电子垃圾的回收率却如此低呢?

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

1、回收困难,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

2、拆解成本较大,部分小零件的拆解成本远大于其利润。

3、提炼其中的金、银、铅等金属的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仍未达到利益最大化。

回收问题免不了还是要与垃圾分类放在一起,上篇文章小编已经盘点过我国垃圾分类现状,(点击跳转至 )在这里就不过多赘述。针对拆解成本过大的问题,我国政策已经在做调整,加大了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同时也加强审核流程,避免有人恶意骗补,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已经成为了客观原因,我们没有能力过多的干涉。

最能有所发展的,则是在相关回收技术的空缺上。几乎所有的电子垃圾内均有可回收的金、银等贵重金属,而按照现如今的电子垃圾产量来看,电子垃圾的回收市场材料充足,利润可观,唯一的障碍就是提炼技术。

目前普遍采用的工艺是湿法冶金工艺以及一些熔炼浸出工艺,例如利用磷酸作为浸出和沉淀剂的方法,从锂电池的阴极材料(LiCoO2)中可将99%以上的Co分离并以Co(PO4)2被分离回收,产物为97.1%的纯钴磷酸盐(Co3(PO4)2)......

期待更多高回收率低成本的技术问世并被应用在市场中。

----如果您对本篇文章感兴趣,请关注头条号【优瑞卡环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