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軸登場or姍姍來遲,探嶽的機會還剩多少?

近些年,我國中型SUV市場發展勢頭強勁。有數據顯示,2015中型SUV總銷量為111萬輛,2016年增長近50萬輛,總銷量達到了153萬輛,2017年總銷量來到了2024979輛,增幅達到了32%,一路高歌猛進。

中型SUV之所以發展如此迅猛,一方面在於消費升級大潮以及二胎政策的持續驅動。隨著生活品質的提升,消費者在購車時開始對空間、豪華感、舒適性等方面提出了更多要求,而中型SUV恰好能夠滿足這一訴求。

壓軸登場or姍姍來遲,探嶽的機會還剩多少?

另一方面,眾多車企紛紛加碼中型SUV後,源源不斷的新車型湧入到了該領域,激活了市場潛力。據統計,僅過去兩三年,中型SUV市場便湧現了諸多新面孔,如冠道、傳祺GS8、凱迪拉克XT5、上汽大眾途觀L、雪佛蘭探界者、寶馬X3、WEY VV7。來到2018年,一汽-大眾也推出了自家首款中型SUV——探嶽。

壓軸登場or姍姍來遲,探嶽的機會還剩多少?

能夠看得出,諸多利好的加碼讓這個本就潛力無限的市場充滿了活力,但同時新車型的層出不窮也確實讓該領域的競爭越發激烈,“狼多肉少”的局面逐漸開始凸顯。看到這裡,很多人不禁要問,這個市場還能給“後來者們”留下多少空間呢?

中型SUV市場依然友好

我國中型SUV的市場發育其實不是太久,詳細算來,不過十餘年而已。在中型SUV領域裡,豐田漢蘭達算是個“先驅者”,從07年開始至今,其總共經歷了一次全新換代數次改款。除此之外,別克昂科威也能算半個“元老”,從“初來乍到”到“發光發熱”不過也才4年。

此外,大家耳熟能詳的主流產品,則來得要更晚一些,如本田冠道、傳祺GS8都是兩年前“出道”的。而目前這個級別的銷量霸主——途觀L,也是在2017年,經老途觀全面進化後,才開始在中型SUV市場搏殺的。

壓軸登場or姍姍來遲,探嶽的機會還剩多少?

顯然,從時間維度上來看,中型SUV市場上的主流產品入市時間都不算太長,留給了“後來者”一定的緩衝時間。對於車企來說,這就要比競爭異常兇殘的緊湊型SUV市場,多了一絲 “親和力”和“喘息之機”。

從數據上來看亦是如此,2017年上市的途觀L,其當年月銷量就能維持在1.5萬輛左右,來到2018年後,途觀L的月銷量基本維持在2萬水平。而受限於發動機產能問題(需進口)困擾的本田冠道,其月銷量也能維持在每月6000+的水平。

壓軸登場or姍姍來遲,探嶽的機會還剩多少?

但這裡需要糾正一點,中型SUV市場雖然對“新人”相對友好,但並不代表人人都有機會。如起亞KX7的連續月銷量只有區區的幾百臺,標緻5008的月銷量也基本穩定在了1000+的水平,而長安CS95在今年7月的銷量已經達到了個位數,只有3輛。

這就延伸到了以下幾個問題,什麼樣的“新手”才有機會呢?

產品力仍是最關鍵的一環

上文已經提到,消費者對於中型SUV最看重的是空間、豪華感、舒適性等方面,而這些銷量較好的主流車型,往往在這幾方面都做的非常突出。

在空間表現上,途觀L的軸距達到了驚人的2791mm,比尺寸更大的漢蘭達還要長;而主打“大5座”概念的冠道在空間上的表現則要優秀,2820mm的軸距幾乎為同級最長,這就讓第二排腿部空間變得非常充裕;至於別克昂科威雖然在空間方面沒有這兩位表現突出,但依然達到了同級主流水平。

壓軸登場or姍姍來遲,探嶽的機會還剩多少?

在豪華感的營造上,別克昂科威中控臺上採用的大理石紋路飾板,造型和質感別具一格;而本田冠道中控屏角度可調以及按鍵式換擋機構看起來也逼格慢慢,至於途觀L,雖然沒有什麼特別亮眼的設計,但其整體搭配也體現除了較高水準。

壓軸登場or姍姍來遲,探嶽的機會還剩多少?

至於舒適度方面,三輛車均屬上乘,無論是NVH水準還是人機工程,亦或是座椅舒適度,三輛車的表現都可圈可點。

而在這些“後來者”中,尤其是18年才開始上市銷售的新車,哪款車型能夠同時兼具這些優點呢?筆者認為,一汽-大眾探嶽具備這個潛質。

首先,在空間上,其採用的短懸長軸設計理念,能夠以合適的車身長度,實現最大化的內部空間,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其2731mm的軸距雖不及同級途觀L長,但其後排座椅具備前後18cm可調的可調範圍,調到最後,其空間與途觀L基本無異。

壓軸登場or姍姍來遲,探嶽的機會還剩多少?

其次,在豪華感和舒適度上,探嶽也有著頗高的建樹。如MIB信息娛樂系統、24處環繞式十色氛圍燈、數字液晶儀表,這些裝備的應用不僅增加了豪華感,也讓探嶽的內飾氛圍增添了一些科技色彩。此外,探嶽還是同級別中唯一搭載L2級別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的車型。

壓軸登場or姍姍來遲,探嶽的機會還剩多少?

渠道能力不可或缺

儘管很多廠商已經開始著力打造創新的經銷渠道體系,如蔚來的NIO House、威馬的智行合夥人,它們在履行產品銷售職責的同時,也在進一步營造用戶生態。但是,傳統的經銷商體系仍然發揮著較大的作用,因為在產品、品牌與消費者的觸達上,他們是離的最近的。

壓軸登場or姍姍來遲,探嶽的機會還剩多少?

典雅明亮的展廳,高品質的內裝設計,西裝筆挺的銷售員,漂亮的展車,這些對於消費者來說是有視覺、聽覺、觸覺的綜合感官說服力的。而上文提到的那些銷量較好的車型,在這方面的表現都是非常出色的。

以上汽大眾的“湖北德熙展廳”為例,這個展廳採用了開放通透的空間設計,營造出了寬敞、明亮的空間感。此外,展廳內設有暖色調的洽談區和休息區,並提供多樣化的咖啡和輕食。這給客戶營造的體驗感受,要遠遠強於馬自達、奇瑞之流。

壓軸登場or姍姍來遲,探嶽的機會還剩多少?

其次,品牌的經銷商數量和渠道下沉能力也至關重要。據統計,上汽大眾全國經銷商數量超過1000+,廣汽本田為500+,一汽-大眾為800+,不管在五湖四海還是各個角落,看到一家4S店都比電視機裡的廣告更能代表一個品牌的形象。

壓軸登場or姍姍來遲,探嶽的機會還剩多少?

如果你住在一個四五線城市,那麼很有可能,你看到一座大眾4S店的概率是看到DS的100 倍,是看到馬自達的20倍,比看到本田的3倍,這就是渠道下沉的重要性。

結語:儘管生產製造、營銷推廣、售後服務等方面也很重要,但決定一款全新的產品能力成功突圍的關鍵,一定是產品力+渠道能力,這也是為什麼筆者持續看好探嶽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