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整治+大调研」创新思路,重拳出击,坚决对“炸街族”说不!

「大整治+大调研」创新思路,重拳出击,坚决对“炸街族”说不!

夜深人静,你是否因刺耳的引擎轰鸣声而难以入睡?深夜飙车的“炸街族”,是市民通12345市民热线、公安热线、各类微博、微信等渠道集中反映的“痛点”。“炸街族”制造噪声污染,危害交通安全,既将自身置于危险境地,也严重损害公共利益。但由于速度快、瞬间消逝、夜间查处难等原因,部分路段夜深人静时的“轰鸣巨响”让市民群众苦不堪言,特别是一些老人和原本睡眠质量就不好的市民,更是雪上加霜、痛苦不堪。

为民所思,为民所想,上海公安交警部门自去年开始,通过设卡整治、设立“黑白”名单、严格车辆查验等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强对车辆噪声污染的治理力度。同时,结合“大调研”工作,在广泛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以环保手段来治理交通顽症,并充分运用科技手段严查严管,坚决啃下“炸街”这块 “硬骨头”!

架起法治“高压线”

“炸街”的噪声往往来自改装过的机动车发动机,“炸街族”也在“炸街”的同时也经常伴有飙车、竞逐、超速、闯灯、逆向等交通违法行为。

因此,在此之前,对于“炸街族”的查处与处罚所依据是现有法律法规对于机动车非法改装以及危险驾驶、闯红灯、超速等交通违法行为的规定,而对于豪车使用“运动”模式或急加速所产生的噪音则没有处罚依据。

「大整治+大调研」创新思路,重拳出击,坚决对“炸街族”说不!
「大整治+大调研」创新思路,重拳出击,坚决对“炸街族”说不!

治标还要治本,针对最让市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炸街”噪声,如何寻求突破口,提高震慑力,打造直接的“法律抓手”呢?

自去年底以来,公安交警部门带着这个诉求多次与市环保局等部门进行研商,充分听取一线执法单位建议,创造性的提出用环保手段来治理“炸街”这一交通顽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本地城市市区区域环境保护的需要,划定禁止机动车行驶和禁止其使用声响装置的路段和时间,并向社会公告”,上海可以根据城市发展特点,制定更符合环境需要、符合民生需要的细化规定。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2018年9月,上海市公安局与上海市环境保护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噪声污染治理工作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通告》正文部分共8条,主要就九座以下客车、摩托车在道路上行驶发出噪声分贝的上限、限制时间以及对违法行为的处罚等原则进行了规定,并对《机动车登记规定》中禁止擅自加装涡轮、改动排气管及消音装置等规定进行重申,进一步提高震慑力。

「大整治+大调研」创新思路,重拳出击,坚决对“炸街族”说不!

在经过几个月广而告之的宣传告知后,《通告》于2018年12月1日正式施行。自此,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有了针对“炸街”噪声本身进行处罚的法律依据。

「大整治+大调研」创新思路,重拳出击,坚决对“炸街族”说不!

筑牢执法“防火墙”

12月2日,《通告》实施后首个“炸街族”即被查处,市民们拍手称快。12月1日凌晨,徐家汇路沿街住户举报,当天凌晨5时许听到震耳欲聋的摩托车引擎轰鸣声。公安交警部门通过调查找到违法当事人姜某及其摩托车,其所驾驶车辆噪声高达117分贝,并存在使用伪造机动车号牌、噪声污染、多次闯红灯、改装车辆等多项交通违法行为,最终被拘留15天、记39分、罚款6500元。

「大整治+大调研」创新思路,重拳出击,坚决对“炸街族”说不!「大整治+大调研」创新思路,重拳出击,坚决对“炸街族”说不!

为使《通告》落地有声,严查严处“炸街”行为,公安交警部门制定了详细的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在日常执勤执法过程中,对行驶轰鸣“异响”的九座以下客车和摩托车,做到发现即拦截,并细致开展现场比对、核查工作,发现擅自加装涡轮、改动排气管及消音装置等非法改装行为的,一律严格依法查处,并责令恢复原状。同时,对车主开展《通告》内容的现场宣传、告知,督促豪车车主不在市内非高速公路区域使用“运动”、“声浪”模式或急加速,大功率摩托车主不在夜间21时至次日7时上路行驶。此外,开展高频次集中整治行动,在重点时段和重点区域,会同属地环境监测部门组建执法小分队开展“滚动式”、“巡回式”设卡整治,特别是针对夜间酒吧、KTV等娱乐场所以及非法改装车、大功率摩托车聚居地周边道路开展集中整治。公安交警部门通过新媒体平台向市民开展“问卷调查”,将市民所反映的噪音扰民地点制成“黑名单”,开展重点整治。

「大整治+大调研」创新思路,重拳出击,坚决对“炸街族”说不!
「大整治+大调研」创新思路,重拳出击,坚决对“炸街族”说不!「大整治+大调研」创新思路,重拳出击,坚决对“炸街族”说不!
「大整治+大调研」创新思路,重拳出击,坚决对“炸街族”说不!

“噪音扰民”整治

「大整治+大调研」创新思路,重拳出击,坚决对“炸街族”说不!

此外,在实施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工作时,公安交警部门严格查验车辆发动机和排气管等关键部位,发现有擅自加装涡轮、改动排气管或消音装置等非法改装情形的,一律不予通过检验,一律不核发检验合格标志。同时,在开展机动车非法改装案件审理时,按照“以案查案,一查到底”原则,深入挖掘非法改装窝点信息,并协调治安、刑侦、工商、环境等部门开展联合整治,及时取缔从事机动车非法改装活动的团伙及窝点。

研发助力“黑科技”

「大整治+大调研」创新思路,重拳出击,坚决对“炸街族”说不!
「大整治+大调研」创新思路,重拳出击,坚决对“炸街族”说不!「大整治+大调研」创新思路,重拳出击,坚决对“炸街族”说不!
「大整治+大调研」创新思路,重拳出击,坚决对“炸街族”说不!

“电子警察”抓拍视频截图

“炸街”行为具有瞬时性,即使有民警设卡蹲守,查处和取证的难度也很大。

新问题,就要用新方法解决。为了实现有效取证,民警在现场执法时配备了“噪音分析仪”。当车辆经过时,仪器会对车辆进行数据监测,若该时段内噪音数值超过了仪器预先设定的阀值标准,仪器将会自动“报警”,并即时打印出该时段内所检测到的噪音时间和噪音值。仪器报警后民警将对该车辆进行拦截,并将“噪音分析仪”的报告作为执法依据,同时对车辆进行详细检查。

同时,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利用现有“电子警察”、“声呐定位”等科技手段,研发出了用于发现机动车噪声扰民违法的“黑科技”。该系统可以准确判断识别出噪声超标机动车的声音信号,并通过声呐装置进行声源定位,快速准确获取车辆位置,同步采用高清摄像机抓拍声源位置的车辆照片并精准识别车牌号码,为开展后续执法查处提供强有力的辅助证据。在12月2日上海查处的首例117分贝噪声超标违法案件中,该“黑科技”就发挥了强大作用,准确记录了摩托车以及车手的相关信息,为破案提供了强有力的线索和证据支撑。据统计,自12月1日以来,该技术已发现75辆涉嫌噪音超标机动车。目前,交警总队已在上海高架道路和市区淮海路等主干道设置4处点位。下一步,将结合机动车噪声污染执法查处情况以及市民群众投诉反映,进一步扩大范围设置,调整点位布置,提升技术能力,不给“炸街族”留下任何侥幸空间。

念好举报“紧箍咒”

在《通告》实施的同时,

上海交警APP开通了“机动车噪声污染”举报项目,市民群众对发现的机动车噪声污染问题,可以随手通过手机拍摄上传进行举报,公安机关将第一时间受理并查处。截至目前,市民通过该平台上传的机动车噪声污染违法线索67条。此外,市民也可通过拨打“110”报警电话等方式,举报“炸街”机动车及噪音污染路段。“炸街”噪声关系民生,只有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畅通社会监督和举报渠道,才能最有效消除管理的盲区和空白点。

市民举报噪音扰民视频

「大整治+大调研」创新思路,重拳出击,坚决对“炸街族”说不!
「大整治+大调研」创新思路,重拳出击,坚决对“炸街族”说不!

自上海道路交通大整治以来,“鸣号”噪声得到了有目共睹的有效治理。“安静、有序、礼让”,这种最赶潮的“秩序之美”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处处涌现。“尊规、守法、自律”,这种最COOL的“规则意识”在越来越多的市民心中开花结果。对“炸街”这种扰民害民之声“零容忍”,公安交警部门将继续严格查处机动车噪音污染,果断施以法律“硬手腕”和智慧“黑科技”,让“炸街一族”尝到法律“硬拳头”和科技“软实力”,彻彻底底还市民群众一个清静适宜的城市空间和生活环境。

高分贝汽车噪声的危害性

汽车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噪声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平衡失调,导致条件反射异常,使脑血管张力遭到损害。这些生理上的变化,在早期能够恢复原状,但时间一久,就会导致病理上的变化,使人产生头痛、脑涨、耳鸣、失眠、记忆力衰退和全身疲乏无力等症状。

如果孕妇长期乘坐噪声较大的车辆,噪声就会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胎儿的发育。另一方面,噪声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也有严重不良影响,会造成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从而导致胃病及胃溃疡的发病率提高,使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比正常情况明显提高。噪声对视觉器官也会造成不良影响。汽车噪声还直接影响乘坐的舒适性汽车噪声不但会增加驾驶员和乘员的疲劳,而且会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

「大整治+大调研」创新思路,重拳出击,坚决对“炸街族”说不!

近期青椒好文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