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丨当孔庙变成寺庙,孔子和颜回客串菩萨的日子

“颜回,咱们今天诵什么经啊?”

“……”颜回闭目,没有回答孔子。

“已然是农历七月,不如念地藏王本愿经吧?”

“……”颜回依然没有回答孔子。

“颜回!颜回!颜……哦,光净菩萨!”

“儒童菩萨,弟子在此!”颜回终于搭孔子的茬,一睁开眼就看到一卷竹简飞奔而来,躲闪不及,额头上起了一个包。

孔子怒气冲冲地瞪着颜回,初晨的寺庙里只有师徒两个在打闹。

颜回赶紧跪下:“先生,弟子错了!”

孔子:“你知道你错在哪里吗?”

颜回:“不知道!”

孔子又将丢竹简。

“先生,现在都二十一世纪了,丢坏了就没地方买这么好的竹简了。”颜回疾呼。

颜回看孔子收回竹简,接着又说:“先生,您还记得当年您这座孔庙被村民改成寺庙的过程吗?”

文化丨当孔庙变成寺庙,孔子和颜回客串菩萨的日子

孔子咬咬牙根,“记得的啊。又如何?颜回你今日是闹哪门子的情绪?”

颜回:“先生,当时您说要‘忍’,村民总有一天会‘知错能改’的。可是,这都过了千多年了,庙还是这座庙,我们师徒两还是村民眼里的两尊泥菩萨,您说我能不憋屈吗?”

孔子:“颜回啊,你想要的答案不已然在你的问题里了吗?”

颜回:“弟子愚钝!”

孔子:“看来,《易》之理,你还是行见未深啊。易者变也,时代变了,人也变了。老孔我的庙变成了寺庙,得幸我师徒没有被村民们赶出这座庙。先生我变成儒童菩萨,徒弟你变成光净菩萨。不变的是你我还在这庙中,只不过是换了几个名头罢了。村民心里依然还是尊重我们的嘛。又何必再去计较这些呢?”

颜回:“先生,您说的这些怎么像是‘道家无为’的味道?”

孔子:“味道?嗬嗬,我俩这泥塑金身还能再‘有为’什么?光净菩萨,认清现实吧。我们眼前最要紧的工作就是多保佑村民财源广进、出入平安而已。这个小地方就是我们的天下啊!”

颜回:“说好的‘子不语怪力乱神’呢……”

孔子:“哈哈哈哈!”充满着无奈的幸福感。

文化丨当孔庙变成寺庙,孔子和颜回客串菩萨的日子

上述孔子与颜回的师徒对话是文学创造,真实的情况是真有这么一座千年古庙,位于今江苏南京——“儒童古寺”。

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三教合一”。现代的中国宗教文化经过千年的大融合,呈现出我们所知道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大合欢。但无论是在佛教的宗教建筑里还是在道教的宗教建筑里,孔子依然还是孔子,是那位面色不改的孔圣人,不是佛菩萨也不是神明仙。

“圣人”仅仅是比“人”更高一级而已,没有神通广大和佛法无边,人们自然不会向他老人家祈求财运保佑平安。当孔子被当成佛门里的菩萨时,人们对他的态度可能就有点不同了。毕竟不是人人都愿意读书的,可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发财啊。

孔子和颜回在佛门里当“客座菩萨”这件事情在历史上没有留下深刻影响,不像关羽佛道通吃,在有些宗教书籍里还被当成未来取代玉皇大帝主宰宇宙的主要竞争对手。

这件事情的形成,其实可以看出一些历史上的佛道相争的激烈程度。双方两派人马在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争论不休的主要议题是:谁家的老大比较厉害?是老子化胡成了佛祖,还是佛祖投胎转世成了老子?

文化丨当孔庙变成寺庙,孔子和颜回客串菩萨的日子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像阴阳太极。好比两个同行业的公司互相在比拼“虚力”收购对方。不信鬼神的儒家不争那个,他们只相信“神道设教”,谁能够主宰天下,他们就为谁卖命。

佛道两家争红了眼,看着儒家在一旁假装老子的清静无为,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于是,儒家也被拖下水,佛家新编了一部假的经书,将孔子说成是儒童菩萨转世投胎,颜回是光净菩萨转世投胎,两人都是佛祖的弟子。等于说,儒家之所以这么得瑟,是因为拥有佛家基因。

有人编也得有人信,文学创作就是这么一回事。写得好不好是一回事,有没有人看是另外一回事。南京那个原本拥有一座孔庙的村子就表示很看好这部新编的“经书”,文学照进现实,孔庙被改装成佛寺。

现实再照回文学,于是就有了本文开篇的孔子和颜回的师徒对话。

这座千年不倒的儒童古寺的香火旺不旺盛,不得而知。但是,一座宗教建筑能够活这么长,自有它的看家本领存在。当然,这千年过程中总有它的重修重建的行为存在,如果这座儒童古寺只是一个摆设,没有任何看家本领。在它需要修理的时候,谁会理它?

古来多少寺,皆付一火炬。不尽是人祸,天常引雷灾。

《破邪论》

《清净法行经》

非常感谢,握手!

文化丨当孔庙变成寺庙,孔子和颜回客串菩萨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