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丨當孔廟變成寺廟,孔子和顏回客串菩薩的日子

“顏回,咱們今天誦什麼經啊?”

“……”顏回閉目,沒有回答孔子。

“已然是農曆七月,不如念地藏王本願經吧?”

“……”顏回依然沒有回答孔子。

“顏回!顏回!顏……哦,光淨菩薩!”

“儒童菩薩,弟子在此!”顏回終於搭孔子的茬,一睜開眼就看到一卷竹簡飛奔而來,躲閃不及,額頭上起了一個包。

孔子怒氣衝衝地瞪著顏回,初晨的寺廟裡只有師徒兩個在打鬧。

顏回趕緊跪下:“先生,弟子錯了!”

孔子:“你知道你錯在哪裡嗎?”

顏回:“不知道!”

孔子又將丟竹簡。

“先生,現在都二十一世紀了,丟壞了就沒地方買這麼好的竹簡了。”顏回疾呼。

顏回看孔子收回竹簡,接著又說:“先生,您還記得當年您這座孔廟被村民改成寺廟的過程嗎?”

文化丨當孔廟變成寺廟,孔子和顏回客串菩薩的日子

孔子咬咬牙根,“記得的啊。又如何?顏回你今日是鬧哪門子的情緒?”

顏回:“先生,當時您說要‘忍’,村民總有一天會‘知錯能改’的。可是,這都過了千多年了,廟還是這座廟,我們師徒兩還是村民眼裡的兩尊泥菩薩,您說我能不憋屈嗎?”

孔子:“顏回啊,你想要的答案不已然在你的問題裡了嗎?”

顏回:“弟子愚鈍!”

孔子:“看來,《易》之理,你還是行見未深啊。易者變也,時代變了,人也變了。老孔我的廟變成了寺廟,得幸我師徒沒有被村民們趕出這座廟。先生我變成儒童菩薩,徒弟你變成光淨菩薩。不變的是你我還在這廟中,只不過是換了幾個名頭罷了。村民心裡依然還是尊重我們的嘛。又何必再去計較這些呢?”

顏回:“先生,您說的這些怎麼像是‘道家無為’的味道?”

孔子:“味道?嗬嗬,我倆這泥塑金身還能再‘有為’什麼?光淨菩薩,認清現實吧。我們眼前最要緊的工作就是多保佑村民財源廣進、出入平安而已。這個小地方就是我們的天下啊!”

顏回:“說好的‘子不語怪力亂神’呢……”

孔子:“哈哈哈哈!”充滿著無奈的幸福感。

文化丨當孔廟變成寺廟,孔子和顏回客串菩薩的日子

上述孔子與顏回的師徒對話是文學創造,真實的情況是真有這麼一座千年古廟,位於今江蘇南京——“儒童古寺”。

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不同於我們所熟知的“三教合一”。現代的中國宗教文化經過千年的大融合,呈現出我們所知道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大合歡。但無論是在佛教的宗教建築裡還是在道教的宗教建築裡,孔子依然還是孔子,是那位面色不改的孔聖人,不是佛菩薩也不是神明仙。

“聖人”僅僅是比“人”更高一級而已,沒有神通廣大和佛法無邊,人們自然不會向他老人家祈求財運保佑平安。當孔子被當成佛門裡的菩薩時,人們對他的態度可能就有點不同了。畢竟不是人人都願意讀書的,可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夠發財啊。

孔子和顏回在佛門裡當“客座菩薩”這件事情在歷史上沒有留下深刻影響,不像關羽佛道通吃,在有些宗教書籍裡還被當成未來取代玉皇大帝主宰宇宙的主要競爭對手。

這件事情的形成,其實可以看出一些歷史上的佛道相爭的激烈程度。雙方兩派人馬在千年的歷史長河裡爭論不休的主要議題是:誰家的老大比較厲害?是老子化胡成了佛祖,還是佛祖投胎轉世成了老子?

文化丨當孔廟變成寺廟,孔子和顏回客串菩薩的日子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像陰陽太極。好比兩個同行業的公司互相在比拼“虛力”收購對方。不信鬼神的儒家不爭那個,他們只相信“神道設教”,誰能夠主宰天下,他們就為誰賣命。

佛道兩家爭紅了眼,看著儒家在一旁假裝老子的清靜無為,哪有這麼好的事情?

於是,儒家也被拖下水,佛家新編了一部假的經書,將孔子說成是儒童菩薩轉世投胎,顏回是光淨菩薩轉世投胎,兩人都是佛祖的弟子。等於說,儒家之所以這麼得瑟,是因為擁有佛家基因。

有人編也得有人信,文學創作就是這麼一回事。寫得好不好是一回事,有沒有人看是另外一回事。南京那個原本擁有一座孔廟的村子就表示很看好這部新編的“經書”,文學照進現實,孔廟被改裝成佛寺。

現實再照迴文學,於是就有了本文開篇的孔子和顏回的師徒對話。

這座千年不倒的儒童古寺的香火旺不旺盛,不得而知。但是,一座宗教建築能夠活這麼長,自有它的看家本領存在。當然,這千年過程中總有它的重修重建的行為存在,如果這座儒童古寺只是一個擺設,沒有任何看家本領。在它需要修理的時候,誰會理它?

古來多少寺,皆付一火炬。不盡是人禍,天常引雷災。

《破邪論》

《清淨法行經》

非常感謝,握手!

文化丨當孔廟變成寺廟,孔子和顏回客串菩薩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