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健被警方立案偵查,傳銷?直銷?!

“權健風波”一浪高過一浪。1月2日,“權健事件”聯合調查組發佈事件處理的階段性進展,

公安機關對權健公司涉嫌傳銷犯罪和涉嫌虛假廣告犯罪進行立案偵查。

“絕對不允許打著直銷的旗號幹著傳銷的勾當”,權健事件聯合調查組此番表態堅決有力,有效回應了公眾對權健事件調查進展的關注。公安機關對權健涉嫌傳銷犯罪和涉嫌虛假廣告犯罪啟動立案偵查,所傳遞的信號已經相當明確,對照公安機關刑事立案標準可以看到,對權健的初步調查和證據掌握已經足以讓偵查機關認為其“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權健被警方立案偵查,傳銷?直銷?!

權健事件行進至今,輿論的揭露與討論已經疊床架屋,客觀說公眾對權健營銷模式的定性依然存有頗多疑問,有刑事立法規制的傳銷行為與擁有合法牌照的直銷之間,其邊界在常態市場運行中究竟有怎樣的顯現?

是否以發展下線為從業者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法律範疇內對傳銷與直銷的區分標準,但公眾觀感中卻一直存在權健等擁有合法直銷牌照的企業以傳銷模式運營的情況,甚至直銷企業日常經營的大量產品事實上已經超出國家允許進行直銷的範疇。傳銷與直銷“傻傻分不清楚”的局面需要司法的及時介入來終結。

不僅如此,媒體在報道權健事件時所提及的諸多司法判例中,權健系產品可以在不少民事侵權糾紛中“全身而退”也引發討論,發生在消費者與權健產品經營方之間的侵權糾紛,因涉事商戶與權健無依附關係、可獨立承擔民事責任而客觀上造成的某種責任追究“遺憾”,絕非執法與司法層面對權健亂象無能為力的理由。

從民事糾紛到刑事追責,從日常化的行政執法到熱點事件的調查介入,無論是此前聯合調查組對權健的虛假宣傳認定,還是本次上升到刑事立案層面的涉傳銷與虛假廣告罪調查,都說明輿論所熱議的權健亂象已經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積極響應,且調查進展迅速、公開及時。

以直銷之名“打擦邊球”行傳銷之實的行業亂象應當徹底終結,虛假宣傳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需要得到日常行政執法乃至刑事追究的重視。

現行法律對虛假宣傳行為的懲處有逐級加深的梯次設計,儘管虛假廣告罪對廣告發布者涉案行為的懲處只給出相對有限的刑期,但對慣於虛假宣傳的“累犯”而言,還有行政執法層面吊銷營業執照這種事實上給涉事企業施以極刑的嚴重懲罰。

以傳銷模式擴張、用虛假廣告鋪路的涉事企業,需要對其實際控制人和主要從業者做更決絕的市場禁入約束,當然也更需要日常行政執法和市場監管的精準打擊和有效發力轉自法邦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