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誤了,父母這樣對待,將來孩子一定感激你

上週五晚上柒七看了一部印度電影《嗝嗝老師》,影片講述的是女主人公奈娜患有妥瑞氏症(抽動穢語綜合症),可她的夢想,卻是成為一名老師。在經歷無數次面試失敗後,奈娜終於得到一個機會。但她要面對的,是學校裡最“難搞”的F班。自身有缺陷的奈娜不僅要面對“F 班”學生們的惡作劇和挑釁,還要面對老師同事的排擠。

這部影片十分傳遞正能量,柒七今天當然不是要對這部影片進行影評,只是在看這部影片的過程中,柒七十分受益的是嗝嗝老師在對待每一個學生的時候都十分用心,能發掘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並讓一群十分自卑沒有前進目標的孩子重新對自己和人生充滿了自信與希望。同時,嗝嗝老師在處理學生犯的錯誤時的做法也是十分值得肯定和學習的。


孩子犯錯誤了,父母這樣對待,將來孩子一定感激你

回想一下,我們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都是怎麼做的呢?舉個例子,孩子很喜歡玻璃水杯,一定要拿玻璃水杯喝水,但是媽媽不允許,於是孩子一哭二鬧三踢腿,終於媽媽受不了了,同意了讓孩子使用玻璃水杯,結果,孩子歡天喜地的拿著玻璃水杯,還沒來得及喝下一口水呢,啪嘰,雞飛蛋打,哦不,杯碎水撒。於是媽媽大吼,看吧,我就說你還用不了玻璃水杯,容易摔碎,非要用,這回好了吧,水杯打碎了你滿意了吧。然後一邊嘮叨一邊收拾殘局。

怎麼樣?這種場景是不是十分熟悉,媽媽說完這些話孩子是什麼反應呢?打碎水杯,孩子原本歡天喜地的情緒已然消失不見,這個時候的孩子充滿了不安與愧疚,不安自己打碎水杯媽媽會怎樣對待他,愧疚自己沒有聽媽媽的建議而使得水杯被打碎。在孩子充滿自責的時候媽媽說上面那些話無疑是火上澆油,孩子只能從媽媽的話語中感受到羞辱,再沒有其他任何能感受到的情感。


孩子犯錯誤了,父母這樣對待,將來孩子一定感激你

每個人說話做事都有自己的目的,而我們在孩子犯錯誤時火上澆油是為了什麼呢?為了讓孩子記住這個教訓以後做的更好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預言而對孩子進行貶低羞辱?

如果能夠察覺到自己的語言行為背後所賦予的目的,那麼柒七相信,每一位愛孩子的母親,都不會選擇在孩子犯錯誤時在他的傷口上撒鹽。

孩子還小,試錯成本那麼低,而且孩子也是在不斷試錯,不斷學習中成長的,那麼,針對孩子的每一次錯誤行為,父母們可以做哪些事情來幫助孩子呢?柒七認為,以下三方面是個不錯的嘗試。


孩子犯錯誤了,父母這樣對待,將來孩子一定感激你

首先,引導/教會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嗝嗝老師》這部影片中,有學生犯了錯誤,奈娜老師為了學生順利就學,於是當著學生的面在校長面前替學生承擔了責任,她用自己的行動和對學生的信任教會了那些孩子們什麼是承擔責任,教會了他們犯錯誤之後如何對自己的錯誤行為進行糾正和彌補。而不是在學生們犯錯誤之後,極盡羞辱。

很多父母可能會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羞辱孩子一番,比如上文提到的“我早就說過了,你這樣做會怎樣怎樣”從而來證明自己是正確的,並企圖通過對孩子的羞辱來使孩子變得更好。但事實往往是,愧疚/自責才會使孩子改變,羞辱只會適得其反。


孩子犯錯誤了,父母這樣對待,將來孩子一定感激你

因此,父母們在孩子犯錯誤時對孩子進行羞辱,只會事與願違,學不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反而會覺得反正犯錯誤了只要承受一次辱罵/捱打就好了,那麼,犯錯誤其實也沒什麼可怕的。柒七想,這樣的結果肯定不是父母們想看到的。

其次,把每一次錯誤都當做學習的機會。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就看家長們怎樣在上面勾勒畫面。孩子容易犯錯,是因為他們完全不知道哪些事情能做,該怎樣做,哪些事情不能做,為什麼。因此,父母的職責就是告訴孩子能做的事情該怎樣做,不能做的事情為什麼不被允許做。這樣,即使是“熊”孩子,肯定也會十分配合的。

拿七寶來說,七寶因為有一次在外面吃飯時用到了開口杯喝牛奶,於是回家以後七寶再喝牛奶時便不願意使用吸管杯,而是一定要用開口杯。柒七在七寶提出要求時本能的想拒絕,後來想了想,也沒啥大不了的,於是就答應給他用。但在給他之前,柒七就告訴他,開口杯喝牛奶很容易撒,因此坐在椅子上喝,不能自己下來走來走去的。於是七寶滿口答應。


孩子犯錯誤了,父母這樣對待,將來孩子一定感激你

但是呢,七寶估計在拿到杯子的一瞬間就忘了自己剛才答應的事情吧,於是七寶提要求,“媽媽,七寶想坐在小凳子上喝奶”,還沒等柒七說話呢,七寶就邁著他的小短腿從椅子上下來了,當然,下來之前他還本能的先把杯子放在餐桌上,老母親當時看到他那樣做還挺欣慰的,不過欣慰持續不過兩秒鐘,在七寶重新端起杯子準備走向他的小凳子時,牛奶隨著他的走動一下子灑出來,七寶立刻大叫“媽媽,牛奶灑了”。

那一瞬間,柒七也挺生氣的,立馬進入自己的應激模式,就要開口教訓他的時候,硬生生被自己的理智拉住了。於是柒七心平氣和的告訴七寶“媽媽看到牛奶灑了,很遺憾今晚七寶只能少喝一點牛奶了,現在七寶要和媽媽一起把地板上的牛奶擦乾淨。”於是,七寶就放下牛奶拿著抹布哼哧哼哧的擦起了地板。擦完以後,柒七問他你是繼續坐在餐桌邊喝牛奶呢還是走去你小凳子那邊,七寶果斷的選擇了前者。老母親內心OS:識時務者為俊傑,哈哈哈哈哈。


孩子犯錯誤了,父母這樣對待,將來孩子一定感激你

在整個過程中,柒七並沒有責備七寶,他自己把牛奶灑了之後本身就很自責,於是在柒七提出一起擦地板的時候七寶十分配合,爽快的承擔了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自然後果,少喝牛奶和擦乾淨地板。後來,七寶基本上再用開口杯喝牛奶時都是坐在餐桌邊喝完才下來的,因為他自己知道如果牛奶灑了,他就得少喝或者沒得喝,而且還要負責弄乾淨地板。

最後,尋找錯誤中的積極一面。

這個其實也是柒七在七寶兩歲左右的時候才正經接觸並進行嘗試的,以前柒七自己看事情的角度雖然不至於十分固化,但多多少少也受到了自身知識和格局的影響。後來,在柒七看了很多育兒書籍後,自身眼界也與以前不一樣了,當然,看問題的角度也就更多樣了。

還是拿七寶用開口杯喝牛奶的事情舉例。七寶當時灑了牛奶其實自己很自責,也有點害怕。人犯錯誤之後會本能的害怕,七寶當然不例外。那柒七當時是怎麼做的呢,柒七告訴七寶“媽媽知道你灑了牛奶很傷心(七寶還太小,給他說自責這種情感他完全無法理解),也很遺憾,你今晚只能喝半杯牛奶,但是媽媽看到了七寶想嘗試著端著牛奶從餐桌邊走到小凳子那邊,但失敗了。端著牛奶走路並不是一個特別好的選擇,如果七寶想要嘗試端著液體走路,那我們明天試著拿盆子端水走好不好”。


孩子犯錯誤了,父母這樣對待,將來孩子一定感激你

第二天柒七就帶著七寶進行了這項嘗試,七寶很嗨皮的玩了很久很久,後來七寶再端著牛奶走,已經可以不灑出來了,當然,他大多數時候依然還是選擇坐在餐桌邊喝完牛奶。勇於嘗試,就是柒七在七寶的這次錯誤行為當中額外收穫到並傳遞給七寶的。

犯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錯誤沒有學習和改正的機會,我們那麼愛自己的孩子,怎麼捨得他們一直一直犯錯誤呢?


孩子犯錯誤了,父母這樣對待,將來孩子一定感激你



柒七,座標杭州,現全職媽媽。七寶,29周的早產兒寶寶,現能吃能睡的健康男寶。這裡分享柒七自己的育兒經歷,也有柒七的學習心得,更有柒七時不時的叨叨叨,還有自己帶娃的實操經驗和方法。

歡迎轉發評論喲。

點擊上方紅色關注查看更多走心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