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常發這2個字,別怪他人拉黑你!

上午正忙著寫稿子,微信頭像忽然跳動起來。“萬一是什麼重要的事呢?”,我心裡這樣想著,於是把手下這一段話輸完就打開了微信聊天對話框。

新消息是一個不熟悉的朋友發來的,內容也令我哭笑不得,不知該如何回應——

“在嗎?”

這要我回復什麼呢?我說在,萬一你絮絮叨叨跟我聊起來,後半篇稿子我還要不要寫?我若回覆不在,又好像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想了想,我還是放下了手機,假裝沒看到這條消息,繼續忙工作去了。

你遇到過這樣的事嗎?用一個“在嗎”開始,看似挺禮貌,可卻在無形中“偷”走了你的時間。

除了“在嗎”,“哦”也是最招人厭煩的微信對話方式。

前不久,微博上發起了一項關於“說哦算不算冷暴力”的投票,其中有超過83%的網友認為:

“哦”是一種最敷衍、最暴躁、最冷漠的表達方式,不應該輕易說“哦”。

只有剩下的極少部分網友理解為:說“哦”可能只是某些人的聊天習慣,或許是對方很忙,並不算冷暴力。

由此可見,“哦”並不是大多數人可以接受的回覆方式,其他同類型的詞彙還有“呵呵”、“隨便”、“你開心就好”……

回憶一下自己的交流方式,你中招了嗎?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與同事溝通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你規規矩矩地打字過去,對方卻一連串發來十幾條59秒的長語音。

你心裡思量著對方是不是正在開車,不方便回覆,提出要換個時間溝通。沒想到對方卻說,“沒事,這不是語音交流更方便嗎?”

說話的人倒是方便了,聽語音的人卻要累死了。

若是語音溝通就能解決,打個電話就好了,實在不需要用限長的語音把聊天內容割裂開,造成聽者的思維斷裂。如果是重要的事,還是文字溝通更便捷,一方面不容易遺漏重要信息,另一方面也方便大家過時翻閱。

如果你打字速度實在慢,現在有不少輸入軟件都有語音轉文字的功能,方便高效,也省的給聽者造成麻煩,影響自己的溝通效率。


微信常發這2個字,別怪他人拉黑你!


現在微信溝通真得太方便了,可卻有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線上交流也需要禮儀:

1. 有事說事,別用“在嗎”和其他無用的開場白浪費他人的時間,尤其是彼此並不熟悉的朋友。

2. 不要輕易回覆“哦”,這就好像給訊號另一端激情滿滿的朋友迎頭潑了一盆冷水,失去給溝通的興趣。

3. 不要用表情包轟炸群聊或者私聊,彼此熟悉的朋友鬥圖沒什麼大不了,可是對於其他人而言,刷屏實在是不禮貌。

4. 不要輕易髮長語音,尤其是包含重要信息的內容。如果你不是在開車或隨意閒聊,長語音實在是很不禮貌。為了回顧一條重要信息,與你交流的人就得不得浪費時間去重新播放所有消息,費勁兒地從中擇選。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