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公式5個參數,幫你分析拖延症!

做事時不是先揀最重要的做,而是揀最容易的做,總把最重要的事放到最後,這是拖延症患者的通病!

可是,拖延症晚期的我們該如何拯救自己,把拖延發生的幾率降到最低呢?下面這個公式或許能幫到你!

加拿大的皮埃·斯蒂爾教授用十多年時間研究了上百種拖延情況,最終推出了“拖延症計算公式”:

U = EV / ID

其中,U代表完成給定任務的願望,E是對成功的期望,V是創造的價值,I是任務的緊迫性,D是主觀拖延的程度。

這個公式意味著,你越渴望成功,完成任務創造的價值越大,你越是能戰勝拖延症;然而,如果這件任務的截止時間越久遠,你的主觀拖延程度越強烈,拖延症就越是會死死纏住你。

舉個例子,如果老闆告訴你,一項你拿手的工作如果明天能完成,就會立刻獲得1000元獎金,那你一定會想盡辦法攻克難題。因為截止時間臨近,你沒有拖延的時間,更何況完成之後你能立刻獲得回饋。

但如果老闆給你安排了一家你最不願意做的事,比如跟一位脾氣最暴躁的同時一起負責一項工作,三個月後交差,如果能完成年終獎會多1000塊。我想你大概會一拖再拖,最後年終獎也泡湯了。

為什麼呢?

因為這項任務根本用不了三個月,你還有很多明天可以推脫。更何況同事脾氣太差,跟他合作一定會鬧出不小的矛盾,這麼頭疼的事,不如再等等。慢慢地,擺在遠方的1000塊錢獎金越來越失去誘惑力,你甚至會覺得老闆一定是在欺騙你。

“這麼難的工作才給1000塊,誰稀罕啊?” “去年的年終獎都沒發多少,這次的承諾一定又是在‘畫餅’騙我!”


1個公式5個參數,幫你分析拖延症!


“毀滅人類的方法非常簡單,那就是告訴他們還有明天。因為告訴他們還有明天,他們就不會再今天努力了。" 這就是典型的拖延思維。

為了擺脫拖延症,你也可以巧妙地利用拖延症計算公式,幫助自己克服困難。

比如,如果你想減重10斤,這可能需要三個月甚至半年,因為任務週期太長,大多數人堅持跑步一個禮拜就灰心放棄了。但你可以把任務拆分成一個個容易達成的小目標,並給每個階段性成果賦予價值。比如,如果10天之內你能減重1斤,你就獎勵自己去一趟上海迪士尼樂園。如果30天內能減重5斤,你就送自己一臺相機。

把難以預測的長期目標拆分成一個個眼下容易完成的小目標,給辛苦付出賦予意義和價值,刺激自己勇敢向前。

巧妙利用拖延症計算公式,分析拖延症,甩掉拖延症。

你學會了嗎?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