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優秀”的人,反而越容易“拖延”

幾乎每個人都有所謂的“拖延症”。

對某些人來說,拖延就像花朵,很容易摘除。

但對更多人來說,拖延就像一片蒲公英,它們根深蒂固,還盤根錯節,無法輕易根除。

看下面這個“拖延怪圈”是不是戳中你了:

這次我想早點開始——我得馬上開始——我不開始又怎麼樣呢?——還有時間——我這個人有毛病——做還是不做呢?——我永遠不會再拖延!

隨著社會發展加快,越來越多的人陷入了“焦慮、拖延,更焦慮、再拖延”的惡性循環。

你很容易意識到“拖延是怎樣耽誤了你”,但是大多數人並不能獲得專業的指導。

事實上,每一種行為的背後,都有著深刻的心理根源。

美國的兩位流行心理醫生簡·博克和來諾拉·袁,花了25年,完成了一本目前最專業的科普自助書籍《拖延心理學》。

早在1979年,簡和萊諾拉就為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學生,開設了第一個“團體拖延治療課程”,之後還向公眾開放了全球首個“拖延工作坊”。

他們通過大量的案例研究後發現:

我們常常認為是惡習的“拖延”,反而是許多人的一種自我保護的心理策略。

這些人往往對自我有更高的要求,甚至形成一些偏執而頑固的強大信念,他們對“拖延”賦予了更多不同的意義。

越“優秀”的人,反而越容易“拖延”

01 自信的人,“拖延”滿足了他們扮演英雄的虛榮心

一個新項目即將上線,老闆特意安排小海設計一套宣傳畫冊。

可是一連好幾天過去了,他並沒有什麼動靜,他私下裡還頗為不屑地對同事們說:

這件事對我來說是個小case,輕而易舉,毫不費力,沒有什麼是我做不到的。

眼看離最後期限只剩不到2天時,在老闆連續催促之下,他拍著胸脯說:

“放心吧,保證沒問題!”

接下來,平時到點就走的小海,竟然加班到凌晨3點,一副廢寢忘食的狀態,終於拿出了設計方案。

老闆當眾表揚他精神可嘉,不明所以的同事們也對他豎起了大拇指。

不得不說,小海的確擁有足夠強的工作能力,以及無與倫比的自信力。

而自信心過高的人,就喜歡扮演這種轉危為安的英雄角色。

他們往往被認為是奇人,用一己之力製造出了看似不可能的奇蹟。

然而,這種大難之所以臨頭的局面,難道不是他們自己一手造成的嗎?

因為他們一直拖延,把自己逼到了牆角。

他們的創造性不是用於日常,而是用於在緊要關頭。

為了趕在最後一刻完成任務,他們可以連續工作36個小時,或者蹦出一些贏得時間的好主意,甚至犧牲健康和生命都在所不惜。

他們用奇蹟讓自己顯得與眾不同,拖延滿足了他們的這種需要。

如果不拖延,他們根本就沒有任何問題好解決,也沒有任何奇蹟會發生。

我們推崇自信精神,但更希望做一件事時要有充足的準備。

我們提倡勇於奉獻,但並不喜歡這種自我設計的英雄戲碼。

切不可學電影裡的高潮橋段,每當劊子手的刀即將落下時,解救的人才彈出飛鏢擊落砍刀。

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我真擔心,小海哪一天玩砸了。

一旦弄不好,英雄和罪人可能只是一念之差,一個天堂,一個地獄。

越“優秀”的人,反而越容易“拖延”

02 個性獨立的人,“拖延”是他們抵制侵犯的一種方式

人們有時會把某些事情,看成是對自己的一種不必要的強制和侵犯。

他們有著強烈的獨立性需要,他們呼喊著“獨立宣言”:

我是一個擁有自主權的人。

我根據自己的選擇來行動。

我沒有必要按照你的規定或者要求來做事。

當這種信念具有壓倒性傾向時,“拖延”就成了他們抵制侵犯、滿足獨立需求的一種方式。

山姆是一個會計,他就是這樣一個相當自我的例子。

我知道我應該在早上8點開始工作,或在一定的日期之前為客戶準備好審計報告。

但我討厭“應該”,這個詞。

如果我這樣做了,我就會覺得自己很軟弱,所以我不去做或者推遲做。

這樣,我可以讓他們知道是“我”在掌控局面!

山姆不僅在工作上拖沓,而且對來自任何人的一個小小要求都採取抵制態度。

山姆的妻子讓他在回家的路上買一件東西,他時間充裕卻故意忘記。

信用卡公司給他發去賬單催繳通知,可他就是不願意在截止日期前繳納。

儀表盤明確提示汽油即將耗盡,他仍不去加油,於是在高速公路上拋錨。

他不想自己的生活被這樣的雞毛蒜皮所主宰,這樣做是對日常小事的一種屈服。

他只有在自己感到非常順理成章的時候才會去做。可實際上,這種時候少之又少。

於是,他成了嚴重的拖延者。

這種較勁和爭戰,在生活中很是常見,比如:

下屬不喜歡上司,表面上不說,暗地裡把工作一拖再拖,藉此表達自己的態度。

喜歡一個女孩,可在沒確定對方心意之前,為了佔據主動,不會首先提出約會。

孩子也想有好成績,但為了抵抗父母的囉嗦和控制,他就變得叛逆,不去用功......

“拖延”增加了他們的自由感和獨立感,但是這種抵制真的有意義嗎?

有時候你的抵制是相當有道理的,有人確實試圖控制你、約束你或利用你。

但有時你的抵制情緒,其實僅僅來自於你自身的恐懼,是你太過敏感。

有些規則是所有人都要遵守的,並不是針對你一個人的。

有時候你選擇與別人合作,自己並沒有損失,還是雙贏。

而他人對你的一些要求,可能出於一種責任,你應感激。

你沒有必要為了贏得虛無的主導權,而犧牲掉對你真正有意義的事情。

這並不能展現你的獨立,恰恰是不成熟的表現,更是得不償失的愚蠢。

越“優秀”的人,反而越容易“拖延”

03 追求完美的人,“拖延”體現了他們的高標準要求

完美主義者,往往有一些他們所鍾愛的信念。

如果不能把事情做好,那麼它就根本不值得去做。

總有一個正確答案,我將一直等待直到發現它。

我不能承受失去任何人或任何事物。

平庸是無法忍受的。

這些看上去冠冕堂皇的信念,甚至無意識地操縱著你。

戴維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法學院,並進入一家知名事務所作律師。

他一直夢想成為一名偉大的律師,也希望能夠成為事務所的合夥人。

終於他接手了一個重要的案件,他需要寫一份案件小結,來讓自己的法庭辯論無懈可擊。

他做了很多思考,可總是不滿意,認為自己並沒有找到最佳的寫作思路。

直到庭審日臨近,他開始變得慌亂,並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

連個文案都寫不出來,我真的能成為一名出色的律師嗎?

於是,他乾脆放棄了,把這個案件轉給了另一個同事。

因為他苛求完美的性格,反倒讓他錯失了一次表現自己能力的機會。

許多人為了證明他們足夠優秀,便力求做到不可能的事情,認為不難達成遠大目標。

一個不怎麼鍛鍊的胖子,想要在兩週內改善自己的體型。

一個首次寫小說的人,希望第一部作品就能出版。

一個不懂學習技巧的大學新生,希望第一學期所有成績都是優。

一個年輕小夥子,想要自己的每一個電話都能促成一個約會。

一個銷售員,希望讓每一個顧客購買他的產品和服務。

當無法實現這樣的要求時,他們就會變得不知所措。失望之餘,他們會用“拖延”讓自己退卻。

相反,那些不刻意追求完美的人,雖然也在為一些遠大的目標而奮鬥,但是他們能夠容忍偶爾犯下的錯誤,和有時不能達成目標的失望。

對於他們來說,不完美,恰恰說明他們有進步的空間。

對於完美主義者,要想避免拖延,需要問自己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

你是為了讓自己取得進步,還是為了讓自己陷入沮喪而設立標準?

高標準其實本身並沒有錯,它可以激發人的動力。

但你要清楚,你的能力和標準之間,可能存在著現實的差距。

完美就像追趕地平線一樣:你一直往前趕,但是從來也不能真正趕到那裡。

不要忘了初心,人不可能一口吃成個胖子,一次做不好沒關係,你還有下次。

越“優秀”的人,反而越容易“拖延”

《拖延心理學》又名“向與生俱來的行為頑症宣戰”,但本書的最終目標並不是消除拖延。

因為拖延看似是一個負擔,但也是你忠實的夥伴,它會提醒你所有必須去做的事情。

對於那些“自信”“獨立”“完美主義”的人來說,恰恰是因為他們有著獨特的追求,才背上了“拖延”的包袱。

決心克服拖延和快樂生活並不矛盾,你也不用一下子拔完這些蒲公英。

最重要的是你可以繼續接受拖延的存在,就像雖然花園裡長著一些蒲公英,而你依然能夠樂在其中。

只要對拖延有重新的認知,就可以減輕拖延對你的折磨,讓它不再是主導你生活的首要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