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屬鈑金平臺,助力鈑金行業互聯網高速發展

近年來,隨著我國成為世界製造業中心和消費大國,作為製造業基礎行業之一的衝壓、鈑金行業也取得了空前發展。目前我國的裝備製造業大而不強,而且分佈不均衡,落後的重型裝備製造業分佈在東北三省,而新的鈑金類裝備製造業分佈在沿海的長三角和珠三角一帶,並且剛剛起步,很難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在未來的5-10年內,裝備製造業仍將是我國主要發展的行業之一,特別是製造業中的鈑金行業。

鈑金加工行業的提升是最能體現一個國家制造業綜合能力的主要評價方面,該行業的發展將是提高國發經濟整體素質的體現。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已經有多年,而目前的鈑金加工行業,仍然是一盤散沙,新興的民族工業剛剛起步,規模很小。行業整合可以應付國外企業衝擊,保證民族工業在競爭中有一席之地,在未來5-10年中,我國鈑金加工行業除了擴大規模滿足內需外,還需要在先進的互聯網上整合生產和供求關係,才能立足不敗之地,才能更快更好地向國外發展提供準備。

行業整體規模分析

隨著中國製造業的崛起,中國鈑金及製作行業得以迅速發展。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鈑金加工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轉型升級分析報告》指出,早在2012年,全行業擁有超過3萬企業(車間),200萬從業人員,年生產鈑金件約4200萬噸,2016年,鈑金加工行業銷售額約6885億元。但是從總體上講,鈑金加工行業起步較晚,行業規模普遍較小,生產技術人員匱乏,很難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尚不具備與國際跨國公司競爭的實力。

2009-2016年中國鈑金加工行業銷售規模情況(單位:億元)

中國金屬鈑金平臺,助力鈑金行業互聯網高速發展

行業經濟效益分析

目前,從整體上看,中國鈑金加工的經濟效益較好,行業企業經營利潤很多都在20%以上。鈑金加工行業主要為汽車、造船、精密機床、精密儀器、通訊電子和電梯等行業做配送加工,而其中大部分的合作方是國外的大公司(GE、BOSCH、OTIS),隨著合作關係的進一步加深持久,從中學習先進的技術、工藝,及嚴格、規範的生產環境、生產流程等方面的管理經驗,從而能夠使關鍵部件和關鍵技術逐步國產化,相應就減少了外資企業從國外採購關鍵部件,降低了製造企業的生產成本。

同時,這種方式也可以為國內的生產製造企業做配套加工,也能夠使其獲得關鍵的生產技術,從而提高國內製造企業的產品性能。目前國內高精度鈑金加工企業還不是太多,在某個地區進行鈑金加工行業的發展,向國內外製造企業提供完善的配套加工服務,不僅能促進機械製造企業的整體發展,還能帶動該地區區域經濟實現新的跨越,同時企業的經濟效益也得到保障。

隨著中國越來越成為國際加工製造中心,加上國外投資的不斷增加,金屬加工的能力需求不斷加大,而金屬加工行業中的電器控制箱、機器外殼等一般來說都是鈑金件,所以鈑金加工能力需求也不斷提高。另外,就鈑金加工而言,鈑金加工企業通常需要各種各樣的機械設備以滿足不同工藝要求,而鈑金衝孔精度一般在±0.1mm左右,折彎精度一般可以達到±0.5mm,因此相對於鈑金加工來說,精度低得多。因此,行業技術的進步也帶來了高利潤,如鈑金加工中衝壓利潤率一般可以達到30%左右,而激光切割的利潤更是高達50%以上。

行業利潤水平及變動趨勢

整體來看,鈑金加工行業的利潤水平主要取決於產品品質及加工精密度、產品及增值服務、下游用戶企業和上游原材料價格。因此,未來隨著行業內產品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原材料價格波動對產品的影響程度也逐漸減輕,行業利潤水平變動趨勢向好。

同時,未來的利潤水平變動趨勢主要取決於產品品質及精密度、產品增值服務和下游客戶行業等因素。行業內具備較強技術實力、擁有高端客戶資源優勢以及具備管理優勢的企業將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中獲取行業內較高的利潤水平。

中國金屬鈑金平臺,助力鈑金行業互聯網高速發展

在新形勢下,杜國華先生創辦的“中國金屬鈑金”平臺應運而生,前不久,在“中國搜索”主辦的“2018中國互聯網行業平臺海選活動”中,“中國金屬鈑金”成功入圍,此次活動中,“中國金屬鈑金”平臺創始人杜國華先生在接受採訪中表示,將會用技術及品質帶動平臺的發展,將“中國金屬鈑金”平臺走出國內,發展成為國際性的互聯網平臺。也通過中國搜索平臺讓更多的用戶瞭解“中國金屬鈑金”,將“中國金屬鈑金”的服務藉助國家級平臺名揚海內外。

中國金屬鈑金平臺,助力鈑金行業互聯網高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