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受推殘和掠奪的敦煌藏經洞

地處甘肅省西部的敦煌,曾經是聞名中外絲綢之路上的重鎮,亦是中國與世界接壤之城市,將南面的印度、西面的中亞,以及歐洲連成一線。歷經幾度盛衰,千百年來,無數中外僧侶、商旅穿梭往還,融匯古代中國、古印度、古希臘及中亞等古文明精髓,孕育出璀璨的敦煌文化,當中 有 包涵涵 建築、雕塑、繪畫等多元藝術的莫高窟,可謂敦煌文化的具體呈現!

飽受推殘和掠奪的敦煌藏經洞

1900 年 6 月 22 日,中國甘肅敦煌莫高窟藏經洞被發現。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圓篆在清理積沙時,無意中發現了藏經洞,並挖出了公元 4 一 11 世紀的佛教經卷、社會文書、刺繡、絹畫、法器等文物 5 萬餘件。這一發現為研究中國及中亞古代歷史、地理、宗教、經濟、政治、民族、語言、文學、藝術、科技提供了數量極其巨大、內容極為豐富的珍貴資料。後經英、法、日、美、俄等國探險家的盜竊掠奪,藏經洞絕大部分文物不幸流散到世界各地,僅剩下少部分留存於國內,造成中國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飽受推殘和掠奪的敦煌藏經洞

藏經洞遺址至今尚在。它高約 1 . 6 米,寬約 2 . 7 米,略呈長方形,洞壁上繪有盛唐時代的壁畫。據不完全統計,洞內藏有經卷、寫本約 2 . 5 萬卷,書寫年代在 5 世紀初到 10 世紀末。)這些藏品,所藏遺書以佛教典籍最多,也有道教、景教、摩尼教的經典,還有天文、曆法、歷史、地理、方誌、圖經、醫書、民俗、名籍、帳冊、詩文、辭曲、方言、遊記、雜寫、習書,有寺院的文契、賬簿、戶籍、信札等珍貴資料;成為多種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依據和補充參證,其主要部分又是傳統文獻中不可得見的資料,價值尤為珍貴。所以被視為中國文化史上的四次大發現之一。敦煌遺書以漢文最多,又有吐蕃文、回鶻文、西夏文。蒙古文、粟特文、突厥文、于闐文、梵文、吐火羅文、藏文、回絕、龜茲,希伯來文等多種古代民族文字,成為研究這些古代民族語言文字和民族歷史、宗教、文化的珍貴資料。它又具有民族學價值和國際意義。敦煌遺書以卷軸裝為主,又有梵篋裝、經摺裝、蝴蝶裝、冊子裝和單頁等多種形式,還有一些拓本、印刷本和刺繡本,在書籍發展史及書籍裝幀史、印刷史上都是難得的實物資料。

飽受推殘和掠奪的敦煌藏經洞

藏經洞是莫高窟17窟的俗稱。此窟原為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時開造,為當時河西都僧統洪辯的影窟。約在11世紀,西夏統治敦煌時期,元代統治者佔領敦煌以前,莫高窟的僧徒們,考慮到戰爭的災難,於是就把寺院歷代保存下來的經卷、文書、檔案以及佛像畫等全部封存在此洞裡,然後外築補壁,並繪壁畫掩人耳目。後因僧徒也逃戰爭之難未歸,洞窟頹廢,年久日深,洞窟甬道被風沙淤塞,竟因此幽閉近8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 ),莫高窟道士王圓,率人“以流水疏通三層洞沙”,秘室始現於世,並謂之“藏經洞”。 但敦煌當地的富紳無人認識洞內這批古物的價值,腐敗的清政府也未能對其進行應有的保護,致使藏經洞中的大批敦煌遺書和文物先後被外國“探險隊”捆載而去,分散於世界各地,劫餘部分被清政府運至北京入藏京師圖書館。莫高窟的壁畫和塑像也遭到劫奪與破壞。

飽受推殘和掠奪的敦煌藏經洞

1914年至1915年,俄國奧登堡率考察隊到敦煌和莫高窟,不僅收集到大批敦煌寫本,還掠走了第263窟的多塊壁畫。藏經洞出土了敦煌遺書中最大宗文獻,尤為歷史文化名城錦上添花。它又成為分別研究起自東漢、中經兩晉、北魏、西魏、梁朝、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西夏、下至元朝、涵蓋各朝代文明的重要資料。敦煌學家姜亮夫教授認為“整個中國文化都在敦煌卷子中表現出來”。首先發現敦煌遺書的重要價值者,是我國的金石學家葉昌熾,他在《語石》中,不僅錄述莫高窟碑石,且對敦煌遺書作了頗為獨到的闡述。該窟發現數以萬計的古代佛經、道經及世俗文書等,是研究我國近兩千年學術文化發展的寶貴文獻,歷史之積文終成後世之瑰寶,實為我國學術及世界學術之大幸。

飽受推殘和掠奪的敦煌藏經洞

人們不禁會問,這些豐富的經卷遺書為什麼被封閉起來呢?大致說來,有三種說法:

其一是避難說。這派學者認為,這些經卷是由千佛洞的僧人封存於藏經洞的,其目的是躲避戰亂。11 世紀初,宋朝和西夏兵火不斷,千佛洞下寺僧人準備避亂他鄉,就把經卷、抄本等封存於洞窯之中。也有人認為,藏經洞的封閉與伊斯蘭教東傳有關。信奉伊斯蘭教的哈拉汗王朝對佛教極端敵視態度,大肆破壞佛教藝術。該王朝也與西夏為敵,準備與宋朝協力攻伐西夏,這在佛教徒中引起了混亂,他們紛紛逃避。

其二是廢棄說。該派學者認為,藏經洞所藏多為殘卷斷篇,夾雜著不少疑偽經,還有一些錯抄的廢卷和雜寫,以及作廢的文契等,沒有整部大藏和其他珍貴物品,不可能是為避難而有意封存的。藏經洞封閉的原因在於這些經書已經沒有價值了。

第三是書庫改造說。該派學者認為,公元 1000 年左右,摺頁式的刊本經卷從中原傳到了敦煌,因此,就有必要改變藏書室的位置,而把使用起來不方便的卷軸式佛經及許多一直分散的雜物封存起來。

三說並存,真假難辨。謎團的破解,仍待人們進一步努力。

飽受推殘和掠奪的敦煌藏經洞

1944年,敦煌藝術研究所成立,擔負起了保護洞窟臨摹、研究敦煌壁畫的職責;1951年,敦煌藝術研究所更名為敦煌文物研究所;1984年8月,在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基礎上,擴大規模建立了敦煌研究院;1986年12月,敦煌被國家列為歷史文化名城;1987年8月,敦煌縣改為縣級市,1988年2月,敦煌莫高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