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非選擇劉備不可?原因其實很簡單

諸葛亮隱居南陽,好像是專等劉備前來。諸葛亮就沒有想過投奔其他勢力嗎,他為什麼非選擇劉備不可,他的選擇究竟對不對呢?

諸葛亮為什麼非選擇劉備不可?原因其實很簡單

諸葛亮

除了曹操、孫權,其他勢力諸葛亮都看不上

諸葛亮生於181年,當他成年之時,各路諸侯的攻伐兼併已近尾聲,只剩下曹操、孫權、劉表、劉璋、張魯等勢力。按照諸葛亮在《隆中對》中的說法,他只認可曹操、孫權是人物,其他都看不上眼。

為什麼不投奔曹操或孫權

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把自己的定位放在丞相首輔的位置上。曹操和孫權這兩方,歷經多年經營,人才集聚,精英薈萃。諸葛亮到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平步青雲,直接到達權力中樞。

事實上,劉備得到諸葛亮後,雖然說好比如魚得水,但實際上也是逐漸考驗、逐漸重用的,真正是到龐統、法正去世後,諸葛亮才坐穩了首席謀士、大管家的位置。諸葛亮統管軍政大權,那更是劉備去世以後的事兒了。

諸葛亮為什麼非選擇劉備不可?原因其實很簡單

劉備

諸葛亮是為了匡扶漢室才選擇劉備的嗎

諸葛亮其實是一個典型的實用主義者,在《隆中對》中雖然提出三足鼎立的最終目的是“漢室可興也”,但從他首先就想對東漢宗室劉表、劉璋下手來看,也未見得真把漢室放在心上。

劉備只是把匡扶漢室作為自己的政治旗幟,諸葛亮也非常明白這一點。諸葛亮絕不是因為劉備的政治主張是匡扶漢室,才為劉備效勞的。

諸葛亮為什麼非選擇劉備不可?原因其實很簡單

荀彧

寧為雞頭,不為鳳尾,不止諸葛亮這麼選

不僅是諸葛亮如此,當年荀彧離開袁紹陣營,有看不上袁紹的原因,但也很大程度上是覺得袁營沒有自己的施展空間,沮授、田豐、郭圖、審配等等,一大批“老人”排在荀彧前面。

年輕人發展事業,選擇一個大的平臺固然很重要,但選擇一個能讓自己站到C位的平臺更重要。27歲的諸葛亮、29歲的荀彧,都在命運的交叉路口做出了自己正確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