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建立後,魏蜀吳的三位亡國之君,誰的結局最好?

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句話用在司馬懿身上非常合適,雖然他不是三國時期最具智慧的謀士,至少諸葛亮比他聰明,卻稱得上最會忍耐之人。曹操活著時,司馬懿隱忍不發;曹丕在位時,司馬懿還得忍著;即使以顧命大臣身份輔佐曹芳時,由於受到大將軍曹爽的壓制,司馬懿依然要繼續忍耐。

狼顧之相的司馬懿,內心始終不安分,之所以選擇隱忍,一是為了保命,二是為了積攢實力。公元249年的一天,曹芳在曹爽的保護下到高平陵掃墓,司馬懿終於等到機會,直接夷滅曹爽三族,並趁機架空皇帝曹芳,從此朝中一切都被司馬家族掌控。

西晉建立後,魏蜀吳的三位亡國之君,誰的結局最好?

司馬懿死後,次子司馬昭更不得了,廢立皇帝之事輕而易舉。司馬昭行為高調,毫不掩飾想篡位自立的野心,故留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之典故。只是他命太短,還沒來得及坐上皇位就一命嗚呼,兒子司馬炎廢掉曹奐,建立西晉,隨後又滅掉蜀國和吳國,從而一統三國。魏蜀吳的三位亡國之君,誰的結局最好呢?

在此先說明一點,跟多數開國皇帝相比,司馬炎還算比較仁慈和厚道,尤其在對待亡國皇帝曹奐、劉禪及孫皓方面,並沒有進行所謂的斬草除根,而是選擇手下留情,所以三人都沒有被殺,最後均得以善終。要說淪為亡國之君後,哪個的結局最好,筆者認為是曹奐。

西晉建立後,魏蜀吳的三位亡國之君,誰的結局最好?

首先看一下劉禪,別說跟父親那樣征戰四方了,就連守江山也不合格。鄧艾攻打蜀國都城時,其實劉禪不是一點還手之力都沒有,只要堅守一段時間,霍弋和姜維的援兵就能趕過來,到時候鄧艾只有兩條路,要麼主動撤退,要麼被包餃子。

只可惜,劉禪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想也沒想就放棄了劉備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當時司馬昭還活著,封劉禪安樂縣公,故意問劉禪是否思念以前在蜀地的生活,劉禪笑著說:“此間樂,不思蜀。”在劉禪看來,好好活著最重要,其他都是虛的。司馬炎稱帝以後,對劉禪也不錯,只不過劉禪心裡戰戰兢兢,不敢表露出任何不滿。

西晉建立後,魏蜀吳的三位亡國之君,誰的結局最好?

接著分析一下孫皓,他共在位二十四年,綜合能力在劉禪之上。剛當皇帝前幾年,孫皓還比較靠譜,慢慢就不行了,對大臣和妃子濫殺無辜,聽信小人之言,明顯屬於作死的節奏。吳國滅亡後,孫皓被封為歸命侯,但他比劉禪硬氣一些,日子也相對舒坦。

最後要說的是曹奐,司馬昭殺掉之後,覺得十四歲的曹奐好控制,就讓他繼承皇位,曹奐從一開始就是傀儡,凡事都要看司馬昭臉色行事。後來,司馬炎奪了曹奐的皇位,並改封他為食邑萬戶的陳留王,待遇比劉禪、孫皓好太多。

西晉建立後,魏蜀吳的三位亡國之君,誰的結局最好?

曹奐雖然是王爺身份,卻享有天子的配置,接聖旨時站著就行,不需要下跪。另外,也許司馬炎覺得愧對於曹奐,各方面給予照顧和優待,等到曹奐去世後,朝廷按照皇帝的身份給他諡號。由此可見,跟劉禪、孫皓相比,曹奐最為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