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大消息,傳遞了什麼……

01

央行大消息,傳遞了什麼……

2019年1月15日,央行發佈2018年社會融資規模相關數據:

其一、2018年全年,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00萬億,同比增長9.8%,增速有所回落。

央行大消息,傳遞了什麼……

其二、2018年全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9.26萬億,比去年少增3.14萬億。

2018年12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1.59萬億,其中“新增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與“企業債券融資”佔比較大,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規模降幅較大。企業表外融資活動中,“委託貸款”減少1.61萬億,“信託貸款”減少6901億。

央行大消息,傳遞了什麼……

欲通過“社會融資規模”瞭解中國經濟現狀,社會融資規模釋放了哪些信號?本人需要闡明:1信息點、2個概念、3個細節、4點啟示

02

1個信息點:

自2018年7月開始,“存款類金融機構資產支持證券”(ABS)與“貸款核銷”納入社會融資規模中的“其他融資”科目。

同時,“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以政府性基金或政府債券的形式出現,儘管其為社會公益性項目,但仍為盈利性活動,該項債務的還本付息資金額度同樣納入“社會融資規模”中。

央行大消息,傳遞了什麼……

也就是說,在2018年7月份之前的社會融資規模統計口徑為“舊口徑”,7月份之後為“新口徑”。

2個概念:

社會融資規模存量,是指一定時期期末統計得出的實體經濟從銀行與非銀金融機構中獲得資金的餘額。

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是指一定時期期末統計得出的實體經濟從銀行與非銀金融機構中獲得的資金額度。

03

細節1:債券融資回暖、股權融資低迷

進入2018年以來,”寬貨幣+緊信用“一直是中國貨幣政策的主導方針,這對於債券來說是利好消息。債券融資回暖有年底短期套利的因素在裡面,同樣也有一些政策性扶持因素在裡面(如發改委的企業發債新政),2018年社會融資規模中的債券相關數據表現不錯。

企業與居民貸款中的“中長期貸款”結構佔比與額度減少,表明企業融資環境不容樂觀,股權融資得不到長期資金的加持,也好不到哪裡去。

細節2:銀行低風險偏好仍在持續

2018年全年央行共進行4次定向降準 ,2019年初央行進行全面降準,對於民營企業的呵護相當明顯。

但是,從社會融資規模上來看,若扣除社會融資規模”新口徑“中的三項指標:ABS、貸款核銷、地方政府專項債券,2018年12月份的社會融資規模要弱於2017年同期,說明銀行的“惜貸”情緒還是比較嚴重,這樣很容易使大量資金淤積於銀行賬戶中,形成資金“堰塞湖”。

細節3:表外“非標”總量去年下半年以來一直在修復中,中小企業融資環境邊際改善

自“資管新規”及其他一系列新規實施以來,表外非標融資規模一直在萎縮過程中。但是去年年底以來,表外非標融資如“委託貸款”、“信託貸款”的下跌速度明顯趨於緩和。

這說明金融 監管層前期實施的”降槓桿“政策明顯告一段落,開始實施”穩槓桿“行為;這對於緩和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是一個利好消息。

央行大消息,傳遞了什麼……

04

啟示1:中國經濟不會面臨系統性風險

2019年社會融資規模數據儘管不好看,但是社會融資環境在逐步好轉;經過2019年1季度的再次築底,社會融資數據會逐步好轉,至於中國經濟,不會出現系統性風險。

啟示2:經濟下行壓力大

社會融資規模增速的持續下滑,表明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很大。

社會融資規模與中國經濟之間的相關性非常強,只有社會融資規模明顯放大,才會出現中國經濟的逐步恢復。

事實證明,社會融資規模往往提前於中國經濟半年左右開始放大規模量,但到目前為止,社會融資規模總量並沒有出現放大的跡象。

啟示3:進一步提高貨幣市場流動性,提高貨幣傳導效率

儘管當前中國貨幣市場的流動性比較寬鬆,但是貨幣傳導效率仍然不高。

當然,這也符合經濟恢復的規律,任何經濟的恢復都是一個過程,不可能出現市場流動性寬鬆後的經濟的”立竿見影“的恢復;目前仍需進一步完善向市場提供流動性的手段,如擴大MLF的範圍,降低企業融資評級標準等。

總之,中國經濟仍要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與宏觀審慎政策的三項加持,來保持市場流動性。

啟示4:提高直接融資比例,加大股權融資比例

當前中國仍然是“主銀行”的融資結構,儘管數據顯示債券融資的比例相應提高,但是其中包含一些短期因素在裡面,總體來說債權與股權融資的比例在相對下滑,只有不斷加強直接融資比例,產融資本的粘合度才會不斷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