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遠古世系及歷史知識簡介

唐堯時代歷史簡述

(約公元前22——21世紀)

唐代帝堯:帝嚳之子,黃帝之玄孫也,孔子刪書斷自唐堯,自堯帝甲辰元載起(上古編年未定,自堯帝甲辰起以下天運六甲周旋,歷代至今一年不錯),因兄帝摯尸位九年,天人厭棄,諸侯尊堯為天子,年十六踐天子之位於平陽(今山西平陽府),國號曰唐(上古未有國號,自唐而始),以火德王,以建寅之月為歲首(寅為正月自唐始),命羲和作曆象,以授民時(春夏秋冬詳載於書),戊申五載,堯之庭有瑞草生焉曰蓂莢,十五日前日生一葉,十五日後日落一葉,月小則一葉不落,可以知旬朔故,又名歷草。庚戌七載瑞應祥靈麒麟遊於郊藪鳳凰巢於阿閣,癸巳五十載,帝遊觀擊壤有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何有於我哉華封有祝(華在陝西西安府華陰縣掌封疆之官),願聖人多富多壽多男子,至癸丑七十載虞舜登庸,舉十六族才子八愷八元有五臣為輔,乙卯舜使禹平治水土,丙辰朔旦舜受終於文祖,堯命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庚申作大章之樂(堯樂),辛酉七十八載神龜負文出於洛,癸亥八十載禹治水成功,定九州貢賦,大哉,堯之為君也,其仁如天,其智若神,蕩蕩乎,民無能名焉,癸未壹百載帝崩於陽城(即今河南府登封縣),至乙酉喪畢壽壹百一十八歲而終,禪讓虞舜登位。

第1 世堯帝之第九子,大始祖源明公,受封於劉,妣古氏、風氏、巫氏,生一子:永河公。此祖兄弟九人,祖居帝都山西平陽府洪洞縣,距今4300多年。

劉氏遠古世系及歷史知識簡介

虞舜時代歷史簡述

(約公元前21世紀中葉)

虞代帝舜:姓姚名重華,丙戌元載春正月元旦帝格於文祖,踐天子之位於蒲阪(即今山西平陽府蒲州),國號曰虞,以土德王,仍以建寅之月為歲首,命九官禹為司空,棄為后稷(教稼穡),契為司徒(敷五教),皋陶為士(理五刑),垂為共工(治百工),益為虞(掌山澤),伯夷為秩宗,後夔典樂,龍作納言,是謂九官也,封朱于丹,以奉先祀,禹皋益稷相與陳謨。丁亥二載造五絃之琴,歌南風之詩曰:南風之燻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庚寅五載韶樂九成鳳凰來儀。戊午三十三載春正月朔旦,禹受命於神宗(堯廟也),率百官若帝之初,傳十六字允執厥中之言,命禹敘洪範九疇復九州。庚申三十五載命禹徵有苗三旬逆命,帝乃誕敷文德,七旬有苗格孔子云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至癸酉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即今湖北永州府寧遠縣),至乙亥五十載喪畢,壽壹百有十歲而終,禪讓夏禹登位。

二世祖 永河公。妣密氏,生一子:名濟樂(另譜說生二子:濟安、濟樂,由濟樂公傳下。)

夏朝歷史簡述

(約公元前21--16世紀)

夏朝帝禹,姓姒名文命,丙子歲踐天子之位於安邑(即今山西平陽府安邑縣),國號曰夏,以金德王,仍以建寅之月為歲首,改載曰歲(唐虞曰載、夏曰歲、商曰祁、周曰年,其實一也),色尚黑,王巡狩會諸侯於塗山(國名、今江南鳳陽府),執玉帛來朝者萬國,作大夏樂建旗施以別尊卑等級,其時儀狄作酒,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是時天雨金三日,以見天下豐享,己卯四歲禹收九牧,所貢之金鑄九鼎,以象九州能協於上下以承天體。至癸未八歲巡狩江南會諸侯於會稽之山(今浙江紹興府會稽縣,會稽山名),大會計爵封有德有功群臣畢,至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賞罰分明,觀於孔子論語菲飲食一章稱禹無間,然之言深有識,禹之治天下得一中道傳心之法者矣,在位八年,禹崩於會稽因葬焉,壽壹百歲而終,甲申夏後啟登位,以繼世而立,至帝桀甲午歲而終,共十七主合計439 年,乙未商湯王登位。

三世祖 濟樂公, 妣姚氏、甘氏,生一子:歲紀。|(另譜說妣甘氏、姚氏,生一子:名安紀)。

四世祖歲紀公(另譜雲:安紀)。妣藜氏(另譜說妣藜氏、陸氏),生三子:正成、正定、正坤。由正坤傳下。

五世祖正坤公。妣池氏(另譜雲妣池氏、媯氏),生一子:長曆。

六世祖長曆公,妣翟氏、有熊氏。生三子:德仁、德堯、德科。由德堯傳下。

七世祖 德堯公,妣薛氏、吉(姑)氏。生二子:仁宏、仁發。由仁宏傳下。

八世祖 仁宏公,妣孟氏(另譜說妣孟氏、高陽氏)。生四子:廷光、廷紳、廷玖(珍)、廷貴。由廷光傳下。

九世祖 廷光公,妣雍氏(另譜雲姒氏),生一子:爵南。

十世祖 爵南公, 妣尚氏,生二子:行矩、行清。

十一世祖 行矩公(另譜雲行舉),妣慕容氏、晏氏。生三子:復盛、復旺、復松。

十二世祖 復旺公,妣蒙氏、易氏。生四子:茂光、茂清、茂華、茂文。

十三世祖 茂清公,妣向氏、丁氏,生一子:孔陽。

十四世祖 孔陽公,妣廖氏(另譜雲妣巢氏)。生三子:日盛、日永、日貴。

十五世祖 日永公,妣宏氏(另譜雲妣西梁氏)。生二子:德榮、德康。

十六世祖 德榮公,字仁,妣呂氏(另譜雲妣逢氏)。生一子:聚義。

十七世祖 聚義公,妣吉氏(另譜雲妣姜氏、龔氏)。生三子:累、宗、祖。祖妣葬山西平陽府萬壽山等處(聚義公祖妣葬萬壽山雙虎排牙形。

十八世祖 累 公,妣趙氏、汪氏,生九子:大益(妣萬氏)、萬益(妣陶氏)、永益(妣餘氏)、洪益(妣吳氏)、正益(妣辛氏)、宗益(妣辛氏)、順益(妣黃氏)、昌益(妣黃氏)、伯益(妣熙氏)。

據《左傳》,公生而有文在手,曰劉累,因此為名。事夏帝孔甲為相。公學得養龍之術,時天降二龍於朝(一雌一雄),帝命累公豢龍,有功;孔甲帝於甲辰三年御批,賜氏曰:御龍。後奔河南魯山。公享壽107 歲。葬南京鎮江府沛縣同安村---黃龍出洞形;妣葬沛縣良洞---白象出槽形(沛縣今屬江蘇省徐州市)。

按:北宋王安石詩讚曰:神物驚天擾可騎,如何孔甲但能羈;當時若使無劉累,龍意茫然始得知。

《劉氏名人錄》記載:劉累,夏代人。簡述為陶唐氏之後裔。從豢龍氏學訓龍,以事夏孔甲,賜氏曰御龍,以代祝融後裔豕韋之後。一雌龍死,劉累潛以龍肉給夏後食,食而味美,使再求之。劉累不能致龍,懼遷河南魯縣。(《左傳》昭公29年)後又移居到沛,死後葬沛縣同安鄉(有載:大浦鄉仙華嶂下),壽一百零七歲。

劉累誕生時,兩手握拳凡三年,張開時兩掌現龍紋。十歲能擾龍,帝孔甲得了四條神龍,不明飼養,而劉累精於此術,夏後嘉之,賜劉累曰御龍氏,在周時為杜伯,為宣王大夫、大傅中軍元帥,以上卿之位,文武兼全,聲譽顯赫。北宋王安石詩讚曰:“神物驚天擾可騎,如何孔甲但能羈;當時若使無劉累,龍意茫然始得知。”(見王臨川集)。

十九世祖 昌益公,諱裕雲,字成(他譜曰字雲),號馗,妣黃氏、張氏,生二子:韻、明。(另譜雲:妣黃氏生一子:信盛。)祖葬山西良江縣,妣葬山西汾州府藍田。

二十世祖韻公(他譜曰:信盛公,名歆),字錫命,妣徐氏、張氏生一子:杭泳(另譜曰公生三子:泳七、泳八、泳九)。祖妣合葬沛縣南湖鬥。

商朝歷史簡述

(約公元前16--11世紀)

湯王是契之後,姓子,名履,乙未因夏桀無道,放桀於南巢(今江南盧州府巢縣),踐天子之位於毫(今河南歸德府商邱縣是為南毫,前夏后帝相元歲徙都於此,亦是湯始居毫,從先王所居也),國號曰商,改歲曰祀,以建醜冬十二月為歲首,色尚白,湯建中於民,以義制事,以禮制心而立賢無方,舉仲虺伊尹為相,辛丑祀作大滬(言救護民也)之樂,天下大治,傳至庚子盤庚遷於殷(在河南府偃師縣蓋西毫也),改國號曰殷,舉甘盤為相,至丁巳祀武丁嗣位,舉傳說為相,而商道復興,至戊寅殷紂而終,共二十八主,合計644 年,公元前11 世紀晚期己卯周武王登位。

二十一世祖泳八公,名泳,字梅桂,妣林氏。生一子:相承。祖妣合葬于山西平陽府洪洞縣。

二十二世祖 相承公,名淋,字虞,妣秦氏。生二子:全福、全祿。

二十三世祖 全福公,字麓,妣羅氏。生二子:美然、美勳。

二十四世祖 美勳公,字洪周,妣元氏。 生四子:釗勝、釗胎、釗寧、釗胴。

二十五世祖 釗胎公,字申,妣熊氏。生二子:炳亮、炳寬。

二十六世祖 炳寬公,字茂高,妣餘氏。生二子:文成、文盛。

二十七世祖 文盛公,字道山,妣貝氏。 生一子:錦遙。

二十八世祖 錦遙公,字叨亮,妣曾氏。 生三子:升吉、升喜、升和。

二十九世祖 升吉公,字先,妣程氏。生二子:瑞明、瑞朋。

三十世祖 瑞明公,字坤,妣古氏、任氏。 生三子:先柱(案臨)、先揚(案喜)、先輝(案康)。

三十一世祖 先柱公,字案臨,妣陳氏、吉氏。生三子:源傳、源佼、源福。

三十二世祖 源傳公,字浪,字智和,妣官氏。生二子:維益、維宗。

三十三世祖 維宗公,字繪,妣姒氏。 生二子:新興、新輿。

三十四世祖 新興公,字元遠,名朋琳,妣芋氏、屠氏 、休氏。 生三子:建呂、健暗、建福。

三十五世祖 建呂公,字觀榜,妣文氏。 生一子:寶招(文楨)。

三十六世祖 寶招公,字文楨,妣謝氏。生二子:晨福、晨祿。

三十七世祖 晨祿公,字符,妣詹氏。 生三子:任期、任玉、任授。

三十八世祖 任玉公,字九齡,妣張氏。 生二子:添禎、添祥。

三十九世祖 添禎公,字道總,妣甘氏、魏氏。生六子:樹湖、樹漣、樹銓、樹淮、樹江、樹鴻。

四十世祖 樹鴻公,字伯億,妣卞氏、任氏。生二子:登富、登貴。

周朝歷史簡述

(約公元前11 世紀--公元前221年)

武王是后稷之後,姓姬名發,己卯年因紂王無道,會諸侯伐商,克之,登位於周,遷都於鎬(今陝西西安府),國號曰周,改祀曰年(至今稱年),色尚赤,以建子十一月為歲首,武王有治臣十人相與夾輔,太公有六韜(文武龍虎豹犬),陳丹書有敬勝怠義,勝欲為萬世之約言,武王克繼文王緝熙敬止之意中正以治,天下民心悅歸,建學養老,作大武之樂,至乙酉在位七年,武王崩,壽九十三而終,丙戌成王踐位,周公攝政位冢宰,正百官制禮作樂(同姓不婚,萬世不易),辛卯六年,越裳氏來獻白雉,因海不揚波,意中國有聖人,於是來朝耳,使者迷其歸路,周公作指南車(即今之羅經),以導其歸路,示服遠人,以正四方(指南車中外通用,萬世永賴),壬辰七年經營洛邑(今河南府),謂之王城,是為東都,遷禹王所鑄之九鼎定於洛邑,前鎬京謂之宗周,是為西都,王遷居於鎬,至辛未平王九年東遷洛邑,戊午四十八年周代已有四百矣,自平王己未四十九年起,孔子因魯史修《春秋》於此始,即魯隱公元年書春王正月。至敬王庚申三十九年,西狩獲麟,即魯哀公十四年止為春秋代,共242 年;又自敬王辛酉起至赧王東周君癸丑止,為戰國代,共233 年。周代共三十七主,合計875 年,甲寅秦始皇在位。

武王姬發定都鎬京經四百年傳至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 年)稱西周。

平王東遷洛邑起至周赦王五十九年(即公元前770 年--265 年)稱東周。又因孔子修魯史(著《春秋》)於公元前770 年始至公元前476 年止,史稱春秋時代。

自周元王仁元年(公元前475 年)起至秦滅齊統一全國止(公元前221 年)為戰國時代。

四十一世祖 登貴公,字篤慶,妣呂氏、狄氏。生二子:俊通、俊達。

四十二世祖 俊通公,字楚陽,妣曹氏、田氏。生二子:彥文、彥武。

四十三世祖 彥武公,名子熊,字弼,號略,妣湯氏。生一子:標林。

四十四世祖 標林公,字勇,號積偉,妣費氏。生三子:德勝、德朋、德月音。

四十五世祖 德朋公,建平,妣曾氏。生一子:朝良。

四十六世祖 朝良公,名經,字敬典,妣張氏。 生二子:廷樂、廷聲。

四十七世祖 廷聲公,字照燃,又名美華,妣毛氏、董氏。 生二子:元振、元拔。

四十八世祖 元振公,字之雄,妣古氏。生二子:勝清、勝海。

四十九世祖 勝海公,名茂,字芳炳,妣修氏。生二子:平環、平源。

五十世祖 杜伯公,名平環,妣古氏。生二子:隰叔、阝昷叔。

此祖累公三十三世孫也,由商代以來列祖未有顯名,至此遷於杜為杜伯,始顯其名,按綱鑑,周宣王丙辰四十三年(公元前785 年)殺大夫杜伯,有友佐儒諫王不聽,佐儒寧死不徇君,以正杜伯之無罪也。生子隰叔奔晉。

五十一世祖 隰叔公,字良,妣章氏、胡氏。生二子:士蒍、士龍。

按:公元前785 年,隰叔公由周奔晉為士師(周代司管監察、獄訟之官),後又為士氏,以官為氏。生子名士[上艹+下為]。

五十二世祖 士蒍公,字世郎,妣易氏、徐氏。生一子:士縠(音湖)。

此祖按春秋魯莊公廿三年(公元前671年),士[上艹+下為]為晉大夫,廿六年(公元前668年)為大司空,佐晉獻公城絳(絳是晉都城為今絳縣屬山西平陽府),以深其宮,晉君無患,謀略顯於當時也。

五十三世祖 士縠公,名昌允,妣鍾氏 。生三子:星亮、星開、星輝。

此祖按春秋魯文公二年(公元前625年)為晉司空(周代為六卿之一,司掌水土,為後代工部之始),士縠公諸侯及魯公孫敖,盟於垂隴,即其事也。

公元前625年,秦國孟明率領軍隊攻打晉國,報復淆地戰役之恥。晉襄公率師與秦戰於彭衙,打敗了秦國的部隊。同年六月秦穆伯會諸侯及司空士縠盟於垂隴(鄭國地名,在今河南滎陽縣東北)晉討衛故也。書士縠,堪其事也。“春秋”記載士縠,由於他能勝任結盟之事,公元前619年,晉襄公任他為中軍元帥。魯文公九年(公元前618年)三月廿八日卒。公葬山西汾州藍田。妣八十六歲卒,與公同葬。

劉氏遠古世系及歷史知識簡介

五十四世祖 士會公(範宗起姓),名星亮,字萬忠,妣尤氏、周氏。 生六子:拱和、拱科、拱昭、拱照、拱盛、拱得。

此祖繫累公三十七世孫,縠之子,[上艹+下為]之孫也,任晉國大夫。周成王時,唐為亂臣滅之,後遷於杜為杜伯,杜伯之子隰叔,奔晉為士師,故為士氏,隰叔生子士蒍為大司空,蒍之子士縠,縠之子士會,食邑於範,又為範氏;士會入秦,還秦者為劉氏,其後食採於劉。考春秋魯文公十三年(公元前614年),士會為將上軍。考通鑑周定王戊辰歲十四年(公元前593年)晉使士會滅赤狄平王室。承堯之後,劉累之裔,復累之姓,由是而劉得一脈之所傳也。

五十五世祖 拱照公,名康,字季子,妣萬氏。 生五子:報江、報聯、報時、報淮、報盛。

此祖繫累公三十八世孫,源明公五十五代孫是也,考春秋魯宣公十年壬戌歲(公元前599年)天王使季子來聘,季子即劉康公也。王季子者公羊以為天王之母弟,然則字季子者,天子大夫稱字。康公事周簡王顯著當時,承士會生夏公,可知氏族之世,著於春秋,昭然可考也。惟康公所傳,由山西移山東濟南府等處立業,壽八十八歲,祖妣合葬東嶽大山下---雙龍出洞形。

五十六世祖 報聯公,字定,名夏,號福,妣呂氏。生一子:致祿。

此祖考綱鑑周景王庚申四年(公元前541年),王使劉子(即定公,名夏。康公之子)勞趙武子於穎館,於洛汭(ruì,音瑞)。劉子曰:美哉禹功,明德遠矣之文。又魯襄公十五年(公元前558年)劉夏公逆王告於齊(逆迎也),亦見挾輔周室,即其事也。

五十七世祖 致祿公,字獻,名摯,妣尹氏。生一子:文。

此祖考綱鑑周景王辛巳年廿五年(公元前520年),劉獻公摯卒。單穆公(大夫)立其庶子劉(fén,音焚),是為文公。

五十八世祖 文 公,名伯蚠,字卷(蚠芬通芬草,初生其香分佈也,故名,即劉狄,又名卷,音權)。妣鍾氏。生一子:士雲。

此祖考魯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劉子如劉,歸其采邑(劉蓋魯城外之近地,今河南府偃師縣有劉聚,又曰劉亭,即劉子之邑)。又周敬王乙未年十四年(公元前506年),劉子合諸侯於召陵,謀伐楚也,劉子即文公,為王室卿士,秋卒,諡曰文公,又稱劉文忠公。

五十九世祖 士雲公,名桓,字維綱,妣朱氏。 生六子:倉模、倉桔、倉棋、倉達、倉遠、倉通。,此祖考通鑑周敬王丁酉十六年(公元前504年)劉子敗尹氏於窮谷,遂逆(迎也)王於慶氏,入於王城,而朝於莊宮。又春秋魯定公八年(公元前502年)劉子伐儀慄,又伐孟,以定王室。劉子即劉桓公,亦見公之著績矣。公之後承士會公,自秦涉魏徙於豐,即在江南徐州府沛縣豐鄉等處立業。

六十世祖 倉模公,名宗仁,字廣庭,妣金氏、油氏、鄒氏。生十一子:榮文、榮武、榮振、榮康、榮秀、榮財、榮茂、榮信、榮吉、榮華、榮職。

六十一世祖 榮信公,字大化,妣吳氏。生六子:封誥、封謹、封詳、封璋、封諒、封詠。

六十二世祖 封誥公,名閔鴻,字雲,妣司馬氏。生四子:大福、大祿、大禎、大祥。

六十三世祖 大祿公,名晉,字皋,妣溫氏。生三子:富仙、富仁、富任。

六十四世祖 富仙公,名暢,字璜,妣曹氏、胡氏。生四子:貴龍、貴文、貴鳳、貴舞。

六十五世祖 貴文公,名元瑞,字鳴甲,妣胡氏、歐陽氏。生六子:得、開、閏、玉、修、鬥。

六十六世祖 得 公,名松,字銘宗,妣朱氏。 生三子:璋禮、璋秀、璋華。

六十七世祖 璋秀公,名文先,字忠田,妣洪氏、丁氏。生二子:金盛、金昌。

六十八世祖 金盛公,字伯仲,號青美,妣江氏、陳氏。生四子:榜勳、榜照、榜傑、榜熙。

六十九世祖 榜照公,名盛臣,妣郭氏。生三子:顯科、顯和、顯秋。

七十世祖 顯科公,名夢清,字詠立,號希,妣吉氏、蘇氏。生七子:思萬、思能、思安、思玉、思龍、思開、思茂。

七十一世祖 思龍公,名喬,字權,號審量.妣段氏、吉氏。生四子:恩盛、恩春、恩柏、恩禎。

七十二世祖 恩盛公,名清,又名豐,字燃,號果齋.妣李氏、程氏。 生二子:榮、發。

此祖承士會公後,世居江南徐州府沛縣豐鄉(後鄉改為豐縣) ,家財富有,好善樂施,傳曾孫高祖乙未立為漢王,丙申五月漢王至榮陽(即今河南開封府榮陽縣),還都櫟陽(即在陝西西安臨潼縣),秋八月漢王如榮陽命蕭何守關中,立宗廟於櫟陽,崇祀先祖也(其總攝人心無過於立宗廟,使天下知所歸仰也)。祖葬於豫章(即今江西省南昌府)千峰山,坐南向北。

七十三世祖 榮 公,字仁號,妣趙氏、梁氏. 生一子:瑞。

此祖繫累公五十六世孫也,至此二千餘年,歷世修家,富有百萬,積善佈施,有恩與人,天降福德仙人亦求借,自言家住江西贛州府寧都縣(今縣改為州)太華山銅鼓村,至明年八月十五請駕到舍,本利一足完明。榮公如其言,至期偕孫劉邦同往太華山,果見清幽雅趣,少時設席宴款。劉邦似覺巖巖欲墜,急走十二步,一跌,又走十二步,一跌。回頭看見不是房屋,只是一個墳塋,似福德仙人肚臍穴也,我祖榮公竟生葬於龍穴中矣。後邦公得天下,傳廿四主帝位,皆此仙人穴蔭佑也!(至今,其墳可遠見,而不得親近也,真生龍穴矣)。妣趙、梁氏合葬鎮江府黃龍出洞形。

明代誠意伯(劉伯溫)到此誦詩一首曰:萬歲名山王氣賒,蜿蜒拱護帝王家。峰巒更擅天文勝,東日精兮西月華。

祖被尊為高皇祖。也有他譜以榮公為中代始祖。漢朝廿四帝像裡的世系,就是以榮公為始祖(一世祖)。

秦朝歷史簡述

劉氏遠古世系及歷史知識簡介

(公元前221 年--公元前207 年)

秦始皇姓瀛,實姓呂,名政,莊襄王之子也,於公元前246年登位,至公元前221 年統一中國稱始皇帝,定都於咸陽(即今陝西長安西北),以建亥十月為歲首,自以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更號為皇帝,自稱曰朕,作阿房宮(聚九國之婦女),焚書坑儒(禍自此始),使蒙恬造筆、築萬里長城(功在萬世),自臨洮(音沼)起至遼東止(臨洮今陝西臨洮縣,遼東今盛京奉天府東南境及錦州府東北境皆泰,遼東郡地),延袤(延長也,袤音茂,南北曰袤)有萬餘里之險,可以固國,以為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至今呼天子則稱皇帝萬歲者,自此始也。在位12 年而崩,辛卯胡亥登位,在位3 年。共二世凡15 年,自甲寅起至甲午而終,共計四十一年。公元前206 年漢高祖劉邦登位。

七十四世祖 瑞(煓)公,名昂,號顯初,字執嘉,妣李氏。生於公元前270年。

此祖榮公之子,高祖之父也,考綱鑑漢書高祖乙未元年(公元前206年)登位為王,己亥五年(公元前202年)登位為帝,每五日一朝。太公夏五月乃尊太公為太上皇,自乙未起至甲辰終,享天子之尊養十年,何其尊養之至也,夏五月崩,壽七十三歲而終,秋七月葬於萬年(即在陝西西安府臨潼縣名萬年城東北)。妣葬於沛縣仙人騎鶴形(高祖未登位時,母先終,所以葬在沛縣,高祖年43歲登位,父尚在,年已62歲,享天子十年之養,至73歲而終,何他譜有云瑞公43歲而終者,四字實大錯也)。

瑞公生四子:(高祖為帝庚子六年大封兄弟子侄焉)

長子,名伯,早卒。妣彭氏。生一子:信。 高祖封其子名信為羹頡侯(有封名賈為荊王者,高祖之從兄。有云賈為高祖之長兄者非也)。

二子,名喜,字仲伯,妣陳氏。 封為代王也。

三子,名邦,字季,妣呂氏、薄氏,即為漢高祖(詳後)。

四子,名交公,字遊,妣梁氏。封為楚元王也。其四世孫劉向,字子政,在漢成帝時任郎中光祿大夫,在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上書陳禮以風化天下,夜常校書在祿閣。一夜有黃衣老人(傳說是大乙仙人)叩門以進,執青藜杖,燃藜以照明,授鴻範五行之文協輔漢室。到唐代貞觀元年(公元627年)以向公配享孔子廟。

漢代歷史簡述

(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65 年)

高祖乙未元年(公元前206年)登位西都長安,即秦舊都(今陝西西安府長安縣),國號西漢,承堯之祚,以火德王,尊孔子云行夏之時,以建寅之月為歲首,仍稱曰年,除秦苛政,得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蕭何(填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韓信(連百萬之眾,戰必勝,功必取)三傑用之,所以得天下。自秦皇坑焚禍烈,聖道幾墜,詔郡國求遺賢(自是舉賢良自漢高祖始,漢世尚經,宰相多用儒生),高帝過魯而以大牢祠孔子(祠祭也,又廟也,尊孔子自漢始),誠天心行道之大機也。自堯、舜、禹、湯文武已沒,天生孔子實為萬世仁義禮樂之宗主,帝以布衣馬上得天下,不事詩書之質,而今祠孔子遵道而行,宜天下之興隆也,漢代四百年之基業實自此始矣。至丙午(公元前195年)在位12年而崩,傳至儒子嬰戊辰終,並呂后十三主共214 年;自己巳至甲申,王莽篡位16 年,共230年。又自乙酉光武帝接位東都洛陽(今河南洛陽),國號東漢,至獻帝庚子而終,又共十二主,計196年。漢朝合共426 年。

辛丑章武元年(公元221年)蜀漢昭烈帝劉備即皇帝位於成都(即今四川成都府),國號“蜀漢”,至癸卯在位三年。甲辰(公元224 年)後主嗣位,至甲申(公元264年)在位41 年,計二主共44 年。乙酉晉武帝登位。

七十五世祖 高祖邦公,名邦,字季,妣呂后、戚夫人、薄後、張姬、趙姬。生八子:盈、肥、如意、友、恆、恢、建、長。

此祖瑞公第三子,繫累公五十八世孫,世居沛縣豐鄉陽裡。生而鳳顏龍準,寬仁大度。在秦始皇時,為泗上亭長,解囚往豐邑,因囚多無罪,曰:吾放爾等去。吾從此逝矣。因有壯丁十餘人,從往至大澤中,有大蛇擋道,人皆畏之,帝援劍斬白蛇而過,隨而神母哭之曰:吾兒白帝子被赤帝子斬之。季聞之喜,隱居芒碭山,遇沛邑吏蕭何、曹參起兵,收沛邑子弟,得三千人,殺沛邑令,迎立劉邦,號曰沛公,其勢暫大,舉兵滅秦。後五年得帝位,帝還過沛,復(福也)其民,以其賦役世世無所幹預,召父老飲酒,擊築(音竹,似瑟)而歌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其以沛為湯沐之邑,所以福之也。自乙未(公元前206年)至丙午(公元前195年)在位十二年而崩於長樂宮(即在陝西西安府),壽52歲面終,葬於長陵(即在陝西西安府咸陽縣東,天子葬地曰陵)。

原配呂氏,公元前187年臨朝,稱制八年,公元前180年而崩,壽62歲,葬於咸陽東陵。生一子:劉盈(即惠帝)。

妣戚氏,生三子:劉肥(封齊悼王,早卒)、如意(封楚王)、劉友(封趙幽王)。

妣薄氏,公元前155年四月崩,葬於霸陵,生一子:劉恆(即文帝)。

妣張氏,生二子:劉恢(封梁王)、劉建(封燕王)。

妣趙氏,生一子:劉長(封淮南王,文帝六年謀反,廢徙蜀死)。

七十六世祖 恆公,即太宗文皇帝,妣竇氏。生四子:長:名啟 (即孝景帝);二:名揖 封梁懷王;三:名武 封梁孝王;四:名參 初封太原王,後更為代王。

此祖高祖第五子,薄後生也,壬戌(公元前179 年)登位,以陳平為左丞相,以周勃為右丞相,議定天下振窮養老之詔,癸亥二年,詔舉賢良方正以為職任,丁卯六年,以賈誼為梁王大傅,陳治安策,恭儉為務,以德化民,是以海內富庶,興於禮義,事母至孝。至甲申(公元前157年)在位23 年,壽46 歲而崩,葬於壩陵(陝西西安府城東其西北壩陵縣,即壩上也)。

妣竇氏(生太子景帝,登位時尊為皇太后。生孫武帝即位又尊為太皇太后),至武帝丙午六年而崩,合葬於壩陵。

七十七世祖 啟公,即孝景皇帝,妣薄後、王后、賈夫人、慄姬.唐姬。 生十四子:考通鑑並漢書世家,景帝封子為王十四人,漢書作傳者十三人,以封年為次第,徹為帝未作傳也

長:名德 為河間王。 次:名閼 為臨江王。

三:名餘 為淮陽王。 四:名非 為汝南王。

五:名彭 祖為廣川王。

六:名發 為長沙王(唐姬所生,傳後五世光武為帝)。

七:名端 為膠西王。

八:名勝 為中山靖王(賈夫人生也,傳後十六世生昭烈帝)

九:名榮 初立為太子,後廢為臨江王。

十:名徹 為膠東王,王皇后所生,即漢武帝。

十一:名越 為廣川惠王。 十二:名寄 為膠東康王。

十三:名乘 為清河哀王。 十四:名舜 為常山憲王。

此祖文帝之長子,高帝之孫也,乙酉(公元前156年)登位,以周亞夫為相,尊祖父之帝業,天下豐稔,家給人足,至於移風易俗,黎民淳厚,如周代成康之盛世,誠嘉美矣。至庚子(公元前141年)在位16年,壽48歲而崩,葬於陽陵(在陝西西安府高陵縣西南)。妣王后(生子武帝,即位時尊為皇太后),至武帝乙卯十五年(公元前126年)而崩,與祖合葬於陽陵。妣薄後以後被廢。

七十八世祖 勝 公,即中山靖王,妣歐陽氏、易氏。 生廿一子:

長:昌 接位受封嗣王位。 次:忠 為廣望節侯。

三:朝平 為將梁侯。 四:未央 為新館侯 。

五:貞 為陸城亭侯。 六:嘉 為薪處侯。

七:義 為陸地侯。 八:光 為臨樂敦侯。

九:章 為東野載侯。 十:喜 為高平侯。

十一:頗 為廣川侯。 十二:將夜 為乘丘節侯。

十三:破胡 為高丘哀侯。 十四:蓋 為柳宿夷侯。

十五:誏為戎丘侯。 十六:修 為懋輿節侯。

十七:萬歲 為曲城侯。 十八:傳富 為安郭於侯。

十九:應 為安險侯。 二十:恢 為安道侯。

廿一:屈釐 為彭侯。

此祖系啟公第八子也,在景帝三年丁亥歲(公元前154 年)封子勝為中山靖王,治廬直隸定州(今河北定縣),出彭城郡(今江蘇徐州),武帝元鼎五年己巳歲(公元前112年)崩,公性豁達,壽68歲而終,祖葬在中山(今河北省滿城縣)北門外---黃龍出洞形,妣歐陽氏、易氏二妣俱葬中山北門外。

公元1968 年為探礦地質隊無意發現勝公之金骸,起出距地面數丈墓穴中之骨殖,全角不缺,靖王所穿金鏤玉衣完整無損,難於估價,為珍貴文物,現全部存放於北京歷史博物館。

勝公諡(shì,音誓)號靖(注:諡法“柔德安眾曰靖,恭己鮮言曰靖,寬樂令終曰靖。”勝公德行具備上述條件,故諡曰靖。史稱中山靖王)。

七十九世祖 貞 公,封陸城亭侯,妣呂氏。生二子:軒、昂。

此祖系勝公第五子也,考鑑史漢書,武帝甲子廿四年封勝之子名貞為涿郡(今屬北京市)陸城亭侯,其後遂以涿郡為家焉。祖妣合葬於涿郡。

八十世祖 昂 公,字迴(huí,同回字)風,封沛侯,妣李氏。 生三子:福、祿、壽。此祖系勝公之孫,以後系宗王室,有賢德者皆以侯爵為封,尊高祖之世裔也。祖妣合葬涿郡東村。

八十一世祖 祿 公,字紹,封漳侯,妣楊氏。生三子:戀、希、清。 此祖妣合葬涿郡九龍山---五虎擒羊形

八十二世祖 戀 公,字實,封沂水侯,妣楊氏。生二子:經、英。祖妣合葬鎮江府北門外---二童講書形。

八十三世祖 英 公,字素,授封欽陽侯,妣馬氏。生二子:建、浩。 祖妣合葬松江府茅山---大坐人形。

八十四世祖 建 公,字殷,授封安國侯,妣許氏。生三子:晨華、振華、哀華。 祖妣合葬松江府太湖市---九龍下海形。

八十五世祖 哀華公,字慶安,封廣陵侯,妣梁氏、陳氏。生二子:平、憲。祖妣合葬鎮江府黃落鄉。

八十六世祖 憲 公,字德廣,授封膠水侯,妣呂氏。生三子:忠、舒、衎(kàn,音看)。 祖妣合葬沛縣大南門九龍坑---雙鳳朝陽形。

八十七世祖 舒 公,字啟泰,封沂邑侯,妣李氏。生四子:誼、宣、讀、講。 此祖妣合葬涿郡南門外。

八十八世祖 誼 公,字仁,封祈陽侯,妣徐氏、李氏。生五子:用、必、良、布、鐸。此祖妣葬未詳明。

八十九世祖 必 公,字忠,授封原澤侯,妣孫氏。生二子:顯達、不疑。 祖妣合葬涿縣楊村。

顯達,他譜作達公、顯公為二代,與各譜參考,原未列有二名,今譜亦宗上代譜作長子一人之名較是。又有譜誤作必生達,達生不疑,故多一世。其實達和疑是兄弟,是必公的長、二子。不疑。考世數不疑公系必公之第二子,為一脈方是(劉墉原注)。

九十世祖 不疑公,授封豐靈侯,妣朱氏。生二子:斐、惠。此祖妣合葬涿郡茅嶺下。

九十一世祖 惠 公,字漣,妣包氏、巫氏。生二子:崇、雄。祖妣合葬涿郡娥眉山下---風吹羅帶形。

九十二世祖 雄 公,妣高氏、薄氏。生二子:弘、毅。 此祖系備公之祖也,舉孝廉,官至東郡範令,在東漢末年,未有封爵。祖妣合葬涿郡大南門外---烏鴉落洋形。

九十三世祖 弘 公,字毅,妣吳氏。生一子:備。祖妣合葬涿郡九龍坑---黃龍出洞形。

九十四世祖 備 公,字玄德,即昭烈帝。妣甘後、吳後、糜後、孫夫人。生三子:禪、永、理。

此祖系景帝子中山靖王勝公之裔,高祖二十世孫也,父弘公所生。幼有大志,與河東關羽、涿郡張飛桃園結為兄弟,見朝廷僭亂,密謀起兵,得武士數千人,威勢日盛,三請孔明為軍師,關張二公夾輔,與曹操、孫權連歲交兵,後稱帝於成都。綱鑑書漢中王即皇帝位,繼正統也,以孔明為丞相,自辛丑(公元221年)至癸卯(公元223 年)在位三年,壽63 歲四月崩於永安白帝城內(今重慶市奉節縣永安宮),秋八月葬於惠陵(在四川成都府華陽縣西南)。甘後葬於夔州(今重慶市奉節縣)城內後花園中。甲辰太子接位。

長子:名禪 字公嗣,號阿斗,妣張氏、鄭氏。甘皇后所生。因夢而孕故名阿斗,先立為皇太子,後即帝位,稱為後主,賴孔明輔之,以後孔明去世,魏侵漢,末力不能敵,君臣受降,廢后主為安樂公,至甲申在位41 年,壽65 歲而崩,葬於成都府。考《三國志》並蜀世家,禪公生七子:長:璿(xuán,同璇) 立為太子,為亂兵所殺。次:瑤 封為安定王。三:琮。四:瓚。五:諶 封北地王,按諶公被魏侵漢不能守城池,甚急,迫公降,公奉印綬哭泣於昭烈帝之廟,先殺其妻後自殺,真有大丈夫之氣概也。六:詢。七:琚 俱皆內徙,值永嘉大亂,子孫已亡。

二子:永公 今修譜牒,亦繼前代所修之譜,稽考鑑史世家,即系備公中子永公一脈所傳為是也。傳下詳後。

三子:理 字奉孝,亦後主庶弟也,與永公異母所生,先封為梁王,改封安平王,早夭,未知所傳。

九十五世祖 永 公,公壽,妣包氏。生一子:晨。

此祖系備公第二子,後主庶弟也,考鑑史三國志並蜀世家,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先帝立子永為魯王,建興八年(公元230年)改封甘陵王。永公憎宦人黃皓,皓譖後主,稍疏,不得朝見者十餘年。後鹹熙元年甲申(公元264年),永公東遷洛陽遂家焉(在河南府洛陽縣)。惟永公一脈流傳,子孫昌盛矣

晉朝時代(西晉、東晉十六國)歷史簡述

(公元265年--420 年)

晉武帝姓司馬,名炎,河南人,懿之孫、昭之子也,乙酉(公元265年)登位,建都於洛陽,國號曰晉(西晉),至晉愍帝丙子(公元316年)為止,共四主計52年。又自丁丑(公元317年)晉元帝遷都於建康(原是建業,別名金陵,又名江寧,即南京),又號曰東晉,至晉恭帝己未(公元419年)止共十一主計103年。晉朝合兩代共十五主,計155年,庚申(公元420年)宋武帝劉裕登位。

九十六世祖 晨 公,妣張氏。生二子:乾鎮、乾清。 此祖系永公之子也,居洛陽立業,以承先啟後焉。

九十七世祖 乾清公,妣繆氏。生二子:文琥、文瓏。

九十八世祖 文琥公,妣辛氏、江氏。生三子:俊、傑、麟。

九十九世祖 俊 公,妣崔氏。 生一子:熹。

壹百世祖 熹 公,妣錢氏。生一子:重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