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遠祖追宗、世系

楊氏遠祖追宗、世系


楊氏遠祖追宗、世系


第一編 楊氏元祖追宗


一、楊氏系出姬姓

出自姬姓。周成王封弟弟叔虞於唐,人稱唐叔虞。唐叔虞的兒子燮繼位後,因唐地有晉水,就改稱晉侯。周宣王之少子尚父,幽王時被封為楊侯,春秋時晉國滅楊,楊成為晉國羊舌肸的封地:晉武公(燮的第10世孫)時封次子伯僑於楊,稱楊侯,是為楊姓人的得姓始祖。伯僑之孫突食採於羊舌為羊舌大夫,是為羊舌氏。突之孫肸,字叔向,又稱叔肸,因戴晉有功,被分封於楊氏邑,其子伯石以邑名為氏,稱楊氏。公元前514年晉滅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華山仙谷,遂居華陰,稱為楊氏,史稱楊氏正宗。戰國有楊朱,漢有楊熹,封赤泉侯,孫楊敞為丞相。後裔楊寶生震,震生秉,秉生賜,賜生彪,四世為三公,隋文帝楊堅之遠祖也。

楊姓“源於三晉,望出弘農”。黃帝后裔,周朝王室,氏出顯赫。姬姓楊氏,人口眾多,支系繁若星辰,是所有楊氏的主流。

二、楊氏為當代中國第六大姓氏

楊姓氏族遍佈天下。楊姓是當代中國第六大姓氏,根據戶籍管理部門的“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NCIIS),楊姓也是第六大姓。至2015年2月,楊姓總人口約有4270萬,是中國人口第六大姓。其中,四川楊姓人口約有380萬。

楊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十六位。1977年中國史學家在《東方雜誌》發表的一篇有關“姓氏”的論文中指出,楊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此姓氏在全球都有廣泛分佈。在做自我介紹時,通常會將“楊”稱作“木易楊”;其實這是錯的,實際上“楊”字的右邊並非“易”,而是“昜”(yáng、音同陽)。 楊[楊,讀音作yáng(ㄧㄤ)]。 而非“木易”。

三、 楊姓為千古望族

“楊”是太陽的意思,由“木”和“昜”組成。“木”指扶桑,也稱楊樹,“昜”古同“陽”,是“日升湯谷”的形象描寫。以此為圖騰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楊氏族,由此產生了楊姓族徽,最終形成了姓氏。

楊姓,最早源於春秋時期,為隋朝國姓!它是一個勇於開拓進取的千古望族,一個不斷探索,創造奇蹟的群體。

在綿延近3000年的歷史長卷中,全世界都有了楊姓的足跡,清白傳家,楊氏人才輩出,星光閃爍,功勳卓越。

第二編 楊氏源流

楊姓出自黃帝之後西周王族。據《史記·晉世家》、唐代林寶《元和姓纂》、宋代歐陽修《新唐書·宰相世系》和鄭樵《通志·氏族略》等記載,楊姓出於姬姓·源於晉地之楊國(今山西洪洞縣東南)。西周成王姬誦封其弟叔虞領地於今山西西南一帶,建都於唐(今翼城縣西),為唐侯。因唐地臨晉水,由此為晉國。周宣王(姬靜)兒子尚父,幽王時封為楊侯,建楊國。春秋時,晉國滅楊國。晉獻公封其二弟伯僑領地於楊,稱楊侯,以地取姓為楊姓。伯僑成為楊氏得姓始祖。伯僑之孫突食採於羊舌,為羊舌大夫,是為羊舌氏。突之孫肸,字叔向,又稱叔肸,因戴晉有功,被封於楊氏邑,其子伯石以邑名為氏,稱楊氏。公元前514年,晉滅羊舌氏,伯石之子逃難於畢國(今陝西西安、咸陽以北),以祖宗封地楊為姓。其後裔定居於弘農、華陰一帶(今河南西北、陝西東部渭河下游一帶)繁衍生息。

楊姓遠祖世系

第一世:黃帝(公元前2697—前2599年)。其父少典(又名大迥),母附寶(有蟜氏);祖赤哲(女性,少典軒轅氏),曾祖茴芒(女性,方雷氏),太祖槍術(女性,天黿氏)。生於軒轅之丘(今河南新鄭西北),因名軒轅;本姓公孫,長於姬水(今陝西武功漆水河),因改姓姬。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與炎帝、蚩尤同為中華民族的祖先,居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之首。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中國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生二子:玄器、昌意。

第二世:玄器,生子喬極。

第三世:喬極,生子帝嚳。

第四世:帝嚳,生子后稷。

第五世:后稷,生子楘璽。

第六世:楘璽,后稷子。生子,叔望。

第七世: 叔望,楘璽子。生子,不窟。

第八世:不窋,生子鞠。

第九世:鞠,生子公劉。

第十世:公劉,生子慶節。

第十一世:慶節,生子皇僕。

第十二世:皇僕,生子差弗。

第十三世:差弗,生子毀陯。

第十四世:毀陯,生子公非。

第十五世:公非,生子高圉。

第十六世:高圉,生子亞圉。

第十七世:亞圉,生子公叔祖類。

第十八世:公叔祖類,生子古公亶父。

第十九世:古公亶父,生子太伯、虞仲、季歷。

第二十世:季歷,生子姬昌。

第二十一世:姬昌,生子姬發。

第二十二世:姬發,滅商建周為武王,生子姬誦、叔虞。

第二十三世:叔虞,為成王,生子燮父。

第二十四世:燮父,史稱晉侯,生子寧族。

第二十五世:寧族,為武侯,生子服人。

第二十六世:服人,為成侯,生子福(亦名輻)。

第二十七世:福,是為厲侯,生子宜臼。

第二十八世:宜臼,是為靖侯,生子司徒。

第二十九世:司徒,是為釐侯,生子籍。

第三十世: 籍,是為獻侯,生子費王。

第三十一世:費王,是為穆侯,生子仇、成師。

第三十二世:成師,又稱曲沃桓叔,生子鱓。

第三十三世:鱓,為曲沃莊伯,生子稱。

第三十四世:稱,是為曲沃武公,後統一晉國為晉武公,生子詭諸、伯喬。

第三十五世:伯喬(公元前724年~?),晉武公次子,稱武公子。周襄王(姬鄭)五年(公元前647年),王念其先人功勳,敕封於楊(國名,今山西洪洞縣東南),敕命楊侯太祖。生子文。

第三十六世:文,生子突,以羊舌為氏。

第三十七世:羊舌突,任羊舌大夫,生子職。

第三十八世:羊舌職,生五子:赤、肸,鮒、虎、季夙。

華陰楊氏遠祖世系

第三十九世:楊肸(公元前590—前525年),字叔向、叔譽,名羊舌肸,晉太傅。楊肸為楊姓第一人。楊姓早期思想家,政治家。生子:石、雍、?、夙(季夙)

第四十世: 楊石,名伯石,字食我。得罪晉,逃於華山仙谷,遂居華陰,生子道。

第四十一世:楊道,生子忠。始以祖宗封地“楊”改氏為姓,是為“華陰楊氏”始祖。

第四十二世:楊忠,生子業。

第四十三世:楊業,生子贊。

第四十四世:楊贊,生子祺。

第四十五世:楊祺,生子羨。

第四十六世:楊羨,生子惠。

第四十七世:楊惠,生子元。

第四十八世:楊元,生子溫。

第四十九世:楊溫,生子志。

第五十世: 楊志,生子章。

第五十一世:楊章,居華陰,在秦為左庶長,後賜徵東大將軍,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擊楚于丹陽;又攻楚漢中,功封華戰陰侯。生子楊款。

第五十二世:楊款,不仕秦而從漢,高祖封為太史,生子碩。

第五十三世:楊碩,生子喜。

第五十四世:楊喜,有功於漢,封為赤泉侯,生子敷。

第五十五世:楊敷,亦封為赤泉侯,生子胤。

第五十六世:楊胤,亦封為赤泉侯,生子敞。

弘農楊氏遠祖世系

第一世:楊敞,昭帝時為丞相,為弘農族中的第一個宰相,食邑於汝南,後楊氏又有“汝南堂”之稱,封安平侯,居弘農,為弘農一世祖。生子二:忠、惲。

第二世:楊忠,生子譚。

第三世:楊譚,生子二:寶、並。

第四世:楊寶,生子二:震、衡。

第五世:楊震(53—124年),字伯起。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人。東漢時期名臣。時稱“四知先生、關西孔子”。譽澤“關西堂”、“四知堂”、“清白堂”。從楊震起至楊秉後裔楊彪均為太尉,後世稱為“四世三公”。生五子:牧、裡、秉、讓(生子,著)、奉。

第六世:楊奉,東漢城門校尉、黃門侍郎。卒葬華潼亭,有碑記。生子敷。

第七世:楊敷,生二子:篡、眾。

第八世:楊眾、生子超。

第九世:楊超、生四子:柄、駿、珧、濟。駿、珧、濟號稱“西晉三楊”。

第十世:楊珧、生子結。

第十一世:楊結,前燕中山(今陝西涇縣北中山)相,生二子:珍(上谷房始祖)、繼。

第十二世:楊繼,生子暉。

第十三世:楊暉,字永吉,號松波。北魏庫部給事、京兆太守。太平真君二年(公元441年),遷任洛州(今河南洛陽)刺史,平南將軍。生二子:祐、恩。

第十四世:楊佑,生子鈞。

第十五世:楊鈞,生四子:暄、穆、儉、寬。

第十六世:楊儉,生四子:文升、文休、文異、文偉。

第十七世:文偉,生四子:榮、士、積、安、篡。

第十八世:楊榮,生三子:師、奉、恪。

第十九世:楊恪,生二子:元表、元政。

第二十世:元政,生子志元。

第二十一世:志元,生二子:成名、成規。

第二十二世:成名,生三子:憑、凝、凌。

第二十三世:楊凌,生子後之。

第二十四世:後之,字謙人,生二子:帳誠、帳盛。

第二十五世:帳誠,生三子:臨琅、臨儻、臨蝶。

第二十六世:臨蝶,生三子:居本、居慶、居忠。

第二十七世:居忠,生二子:再思、再韜。

第二十八世:再思(公元869—957),出生敘州。為唐未、五代“飛山蠻”酋長,號十峒首領,人稱“飛山太公”。 為靖州楊氏世祖。生十子:政隆、政滔、政修、政約、政款、政綰、政巖、政嵩、政權、政欽(儉)。


楊氏遠祖追宗、世系

白喬


楊氏遠祖追宗、世系

叔向


楊氏遠祖追宗、世系

楊敞


楊氏遠祖追宗、世系

楊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