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聊齋·捉狐——狐獴,夢狐,我也搞不清楚


話聊齋·捉狐——狐獴,夢狐,我也搞不清楚


相識是緣,表達以話;我是梧桐枝,今天繼續聊《聊齋》:


話聊齋·捉狐——狐獴,夢狐,我也搞不清楚


《聊齋志異·捉狐》講述的是:

孫老漢在家睡午覺,有一隻狐狸似得小動物偷偷摸摸地爬到他的床上,不知道想幹什麼?

孫老漢並沒有睡著,正眯著眼瞧著呢。待它靠近,便一個挺身,抓住那東西的脖子。用腰帶栓住肚子後,還嘲笑道:“聽說你善能變化,我到要看看你能怎麼變。”說罷,便叫老伴兒過來,看看自己的戰利品!

沒想到,這小東西,肚子能一會兒變大,一會兒變小,腰帶根本捆不住。

在老漢招呼老伴下殺手的時候,那小東西一溜煙地逃跑了,只留下一個還保持著捆綁狀態的環形空腰帶。


話聊齋·捉狐——狐獴,夢狐,我也搞不清楚


我覺得,孫老漢抓的很可能不是狐狸,而是某種鼬類。

記得以前讀過一篇介紹鼬類的文章,說是很多鼬類都擅長與蛇搏鬥,有的不怕蛇毒,有的不怕纏繞。在被蟒蛇纏上那一瞬間,它會盡力撐住自己的身體。待蟒蛇力竭稍有鬆懈,便像皮球洩氣兒一樣,迅速扭曲關節,盡力收縮自己的身體,趁機擺脫蟒蛇的束縛。

聽上去與孫老漢遇到的狀況很相似,不懼纏繞,身體靈活。再加上他對小傢伙的外觀描述,黃毛綠嘴,和貓一般大——我覺得很有可能是貓鼬,也就是狐獴。


話聊齋·捉狐——狐獴,夢狐,我也搞不清楚


就是這種可愛的小東西,瞧那小模樣,說它是隻小耳朵的狐狸,我真信。


話聊齋·捉狐——狐獴,夢狐,我也搞不清楚


狐鬼神仙 風月無邊

這樣現實的解釋,好像沒什麼意思。咱就開個腦洞,我覺得跑到孫老漢屋裡的小東西,就是狐狸,而且是一隻修為淺薄的夢狐。

在神怪小說《夢狐》中,專門講述一種靈狐,天生具有操縱夢境的能力。

採用道家修行方式的正道夢狐,時常會化身卦姑,為困在深閨大院裡的大小姐、小媳婦兒占夢卜卦,收取香火錢,以助修行。

覺得這樣修行太辛苦的夢狐,就會直接使用天賦能力,讓人陷入夢境,然後近身吸食精氣。


話聊齋·捉狐——狐獴,夢狐,我也搞不清楚

電影《大話西遊2》截圖,黑山老妖吸食人類精氣

跟這貨的行為差不多,只是沒那麼狠。

夢狐通常不會直接把人吸死。被吸取精氣的人,醒來時會覺得胸悶氣短,呼氣困難,感覺像是被什麼東西壓住,身體動彈不得。所以夢狐,又叫壓狐,或魘狐。與西方的夢魘馬,日本妖怪食夢貘類似。

其中,一些修為強大夢狐妖,能隨時隨地的強制催眠,引人入夢。故事結尾,一隻即將成為天狐的夢狐妖,因愛人被將軍獵殺,黑化,決心復仇。闖入那個將軍的大營,困住護營神將,讓營中數萬將士墮入無邊春夢中無法自拔,最後精盡人亡。

催眠,入夢、引誘、吸食,一切都在夢中完成。而孫老漢遇到的那隻,簡直弱暴了,算是丟盡了夢狐族的臉:

它先是瞅準時機,趁著孫老漢午睡的時候動手。釋放妖術,讓孫老漢入夢,讓他蘇蘇軟軟,舒服的如同騰雲駕霧(老漢推車,共赴雲雨)

可惜法術不精,很快失效。人老成精的孫老漢察覺不對,發現自己很可能是被夢狐魘住了。

身處險境他,沒有慌張,而是不懂聲色的觀察情況,找準有力時機,果斷出手。

而這個狐族敗類,不但被孫老漢看到了本體,還差點被抓住。我想它同族知道這隻倒黴的夢狐的事蹟,一定會受到集體鄙視。


話聊齋·捉狐——狐獴,夢狐,我也搞不清楚


《捉狐》這篇小文,情節並不複雜。我讀了好多遍,始終有兩點不太明白:

第一點,蛇打七寸。孫老漢逮狐的時候,知道從後背下手抓它的脖子,以免被其爪牙所傷。為什麼捆綁的時候要捆狐狸的肚子,而不是栓狗一樣捆脖子呢?

文中他是要求婦人拿刀殺狐狸的,所以不會手下留情。用刀殺和用腰帶勒死,好像沒多大區別吧?

第二點,原文寫道:“逡巡附體,著足足瘻,著股股軟。甫及腹,翁驟起,按而捉之,握其項背。”

不一會兒,那小狐狸爬上孫老漢的身體,導致老漢腿腳痠軟,感覺要半身不遂似的。下一幕就能暴起,直接就能按住小狐狸的脖子,將其領起來,跟沒事是的。太奇怪了吧,是BUG嗎?

那位大神知道這是為什麼,告訴我一聲唄,小弟在此謝過。

《捉狐》這篇小說的原文,我附在此,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讀幾遍。

孫翁者,餘姻家清服之伯父也。素有膽。一日,晝臥,彷彿有物登床,遂覺身搖搖如駕雲霧。竊意無乃壓狐耶?微窺之,物大如貓,黃毛而碧嘴,自足邊來。蠕蠕伏行,恐翁寤。逡巡附體,著足足瘻,著股股軟。甫及腹,翁驟起,按而捉之,握其項背。物鳴,急莫能脫。翁亟呼夫人,以帶縶其腰。乃執帶之兩端,笑曰:“聞汝善化,今注目在此,看作如何化法。”言次,物忽縮其腹,細如管,幾脫去。翁大愕,急力縛之,則又鼓其腹,粗於碗,堅不可下;力稍懈,又縮之。翁恐其脫,命夫人急殺之。夫人張皇四顧不知刀之所在。翁左顧示以處。比回首,則帶在手如環然。物以渺矣。

相識是緣,表達以話;我是梧桐枝,感謝您的降臨!


話聊齋·捉狐——狐獴,夢狐,我也搞不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