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聊斋·捉狐——狐獴,梦狐,我也搞不清楚


话聊斋·捉狐——狐獴,梦狐,我也搞不清楚


相识是缘,表达以话;我是梧桐枝,今天继续聊《聊斋》:


话聊斋·捉狐——狐獴,梦狐,我也搞不清楚


《聊斋志异·捉狐》讲述的是:

孙老汉在家睡午觉,有一只狐狸似得小动物偷偷摸摸地爬到他的床上,不知道想干什么?

孙老汉并没有睡着,正眯着眼瞧着呢。待它靠近,便一个挺身,抓住那东西的脖子。用腰带栓住肚子后,还嘲笑道:“听说你善能变化,我到要看看你能怎么变。”说罢,便叫老伴儿过来,看看自己的战利品!

没想到,这小东西,肚子能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腰带根本捆不住。

在老汉招呼老伴下杀手的时候,那小东西一溜烟地逃跑了,只留下一个还保持着捆绑状态的环形空腰带。


话聊斋·捉狐——狐獴,梦狐,我也搞不清楚


我觉得,孙老汉抓的很可能不是狐狸,而是某种鼬类。

记得以前读过一篇介绍鼬类的文章,说是很多鼬类都擅长与蛇搏斗,有的不怕蛇毒,有的不怕缠绕。在被蟒蛇缠上那一瞬间,它会尽力撑住自己的身体。待蟒蛇力竭稍有松懈,便像皮球泄气儿一样,迅速扭曲关节,尽力收缩自己的身体,趁机摆脱蟒蛇的束缚。

听上去与孙老汉遇到的状况很相似,不惧缠绕,身体灵活。再加上他对小家伙的外观描述,黄毛绿嘴,和猫一般大——我觉得很有可能是猫鼬,也就是狐獴。


话聊斋·捉狐——狐獴,梦狐,我也搞不清楚


就是这种可爱的小东西,瞧那小模样,说它是只小耳朵的狐狸,我真信。


话聊斋·捉狐——狐獴,梦狐,我也搞不清楚


狐鬼神仙 风月无边

这样现实的解释,好像没什么意思。咱就开个脑洞,我觉得跑到孙老汉屋里的小东西,就是狐狸,而且是一只修为浅薄的梦狐。

在神怪小说《梦狐》中,专门讲述一种灵狐,天生具有操纵梦境的能力。

采用道家修行方式的正道梦狐,时常会化身卦姑,为困在深闺大院里的大小姐、小媳妇儿占梦卜卦,收取香火钱,以助修行。

觉得这样修行太辛苦的梦狐,就会直接使用天赋能力,让人陷入梦境,然后近身吸食精气。


话聊斋·捉狐——狐獴,梦狐,我也搞不清楚

电影《大话西游2》截图,黑山老妖吸食人类精气

跟这货的行为差不多,只是没那么狠。

梦狐通常不会直接把人吸死。被吸取精气的人,醒来时会觉得胸闷气短,呼气困难,感觉像是被什么东西压住,身体动弹不得。所以梦狐,又叫压狐,或魇狐。与西方的梦魇马,日本妖怪食梦貘类似。

其中,一些修为强大梦狐妖,能随时随地的强制催眠,引人入梦。故事结尾,一只即将成为天狐的梦狐妖,因爱人被将军猎杀,黑化,决心复仇。闯入那个将军的大营,困住护营神将,让营中数万将士堕入无边春梦中无法自拔,最后精尽人亡。

催眠,入梦、引诱、吸食,一切都在梦中完成。而孙老汉遇到的那只,简直弱暴了,算是丢尽了梦狐族的脸:

它先是瞅准时机,趁着孙老汉午睡的时候动手。释放妖术,让孙老汉入梦,让他苏苏软软,舒服的如同腾云驾雾(老汉推车,共赴云雨)

可惜法术不精,很快失效。人老成精的孙老汉察觉不对,发现自己很可能是被梦狐魇住了。

身处险境他,没有慌张,而是不懂声色的观察情况,找准有力时机,果断出手。

而这个狐族败类,不但被孙老汉看到了本体,还差点被抓住。我想它同族知道这只倒霉的梦狐的事迹,一定会受到集体鄙视。


话聊斋·捉狐——狐獴,梦狐,我也搞不清楚


《捉狐》这篇小文,情节并不复杂。我读了好多遍,始终有两点不太明白:

第一点,蛇打七寸。孙老汉逮狐的时候,知道从后背下手抓它的脖子,以免被其爪牙所伤。为什么捆绑的时候要捆狐狸的肚子,而不是栓狗一样捆脖子呢?

文中他是要求妇人拿刀杀狐狸的,所以不会手下留情。用刀杀和用腰带勒死,好像没多大区别吧?

第二点,原文写道:“逡巡附体,着足足瘘,着股股软。甫及腹,翁骤起,按而捉之,握其项背。”

不一会儿,那小狐狸爬上孙老汉的身体,导致老汉腿脚酸软,感觉要半身不遂似的。下一幕就能暴起,直接就能按住小狐狸的脖子,将其领起来,跟没事是的。太奇怪了吧,是BUG吗?

那位大神知道这是为什么,告诉我一声呗,小弟在此谢过。

《捉狐》这篇小说的原文,我附在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几遍。

孙翁者,余姻家清服之伯父也。素有胆。一日,昼卧,仿佛有物登床,遂觉身摇摇如驾云雾。窃意无乃压狐耶?微窥之,物大如猫,黄毛而碧嘴,自足边来。蠕蠕伏行,恐翁寤。逡巡附体,着足足瘘,着股股软。甫及腹,翁骤起,按而捉之,握其项背。物鸣,急莫能脱。翁亟呼夫人,以带絷其腰。乃执带之两端,笑曰:“闻汝善化,今注目在此,看作如何化法。”言次,物忽缩其腹,细如管,几脱去。翁大愕,急力缚之,则又鼓其腹,粗于碗,坚不可下;力稍懈,又缩之。翁恐其脱,命夫人急杀之。夫人张皇四顾不知刀之所在。翁左顾示以处。比回首,则带在手如环然。物以渺矣。

相识是缘,表达以话;我是梧桐枝,感谢您的降临!


话聊斋·捉狐——狐獴,梦狐,我也搞不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