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图集三)

书接上文。昨天的内容我们大致讲解了“鬼灵精怪”文化的缘起以及存在的根据,今天我们继续聊一聊所谓的“疑心生暗鬼”。“鬼”在文字产生之初就已经存在,甲骨文中的“鬼”字形上边像一个大头,下边像人长跪之形,因此有人认为,最初的鬼,指的是一种类人的大头生物。

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图集三)


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图集三)


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图集三)


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图集三)


沈兼士先生在《鬼字原始意义之试探》中考证,这种生物,可能属于猕猴类。同已经进化,直立行走,靠采择、狩猎乃至耕种畜枚而生的群居人类不同,“鬼”保持了更多野性的成分一一丑陋多毛、身手矫健,常常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给人类造成或大或小的麻烦,然后又飘然而去,不知踪迹。于是神秘感催生了敬畏心理。

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图集三)


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图集三)


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图集三)


各位看官老爷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很熟悉的感觉?是啊,一直流传于世的神农架野人形象不就是这样吗。在莽莽林海中,传说有野人出没,不少人信誓旦旦地声称自己亲眼所见,科考也发现了毛发、便、脚印乃至一闪而过的身影,可是至今也没有找到具真正的野人躯体,哪怕是尸体。野人之述何时能解开,科学家也无法回答。那么试想,倒退五千年,我们认识水平有限的先祖面对这样的“灵异”,又怎么能去合理的解释呢?只能把它归功于神灵怪异之流。

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图集三)


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图集三)


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图集三)


在古代典籍中也对鬼的形态有不同描述,《山海经・海内北经》有这样的记线:“鬼国,在武负之尸北,为物人面而一目。”鬼的外形似乎与人无异,只是少一只眼睛。这样的形象,恐怕比毛茸茸的狝猴、猩猩更让人惧怕吧。到了周代,“鬼”已经变为人类亡灵的代称,《礼记·祭法》日:"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其万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礼记・祭义》曰:“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谓之鬼。骨肉于下,阴为野土,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人类无法回避死后身体腐烂的事实,却真诚地希望生命能够延续,进而转为信仰死后魂魄(气)不散,即成为鬼。

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图集三)


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图集三)


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图集三)


鬼在当时人心目中的地位是极其崇高的,几乎等同于神。《周礼》中有一个高级官职叫“大宗伯”,他专门掌管“天神”、“人鬼”、“地示”之礼。人与天、地的地位等同,鬼也提升到和神一样的高度。所以“以礼乐合天地之化,百物之产,以事鬼神,以诺万民,以致自物”就成为“大宗伯”神圣的使命,在《周礼》、《礼己》之中,“鬼”和“神”是常常这样被一起提到的。

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图集三)


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图集三)


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图集三)


从大头生物,到灵魂的崇拜,中间的变化过程我们无从考索,惟一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人类的畏惧心理在作怪。王充《论衡》中有一段很有名的论鬼的话:“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致之何由?由于疾病。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凡人不病则不畏惧。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这段话的意思是,天地间的鬼都是人类想像的,人类受到疾病的困扰,就有了对死亡的忧惧,于是便想像有鬼出现。曾经亲眼所见的恐怖事件,或者耳听而得的丑恶形态原本沉睡在记忆中,病时却全部被唤,这就是“鬼”产生的根源。正因为鬼总是伴随着黑暗的死亡以及与死亡极其接近的疾病而来,所以,人们对于鬼的想像日益带上了邪恶的特征。

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图集三)


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图集三)


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图集三)


在很多故事中,鬼是报复的代名词《墨子・明鬼》为我们举了不少这方面的例子,其中杜伯鬼魂射杀周宣王、庄子仪鬼魂杖杀燕简公的记载都很有代表性。杜伯是一位直言的臣子,因为触怒宣王而被斩杀,三年后的一天,宣王正在游猎,突然大叫一声,手抚胸口倒地而亡。据现场目击者称,当时看到杜伯从道左出现,一身赤红的披挂,手上还挽着一张红色的弓,他弯号搭箭下就射中了宣王的要害。无独有偶,燕国的国君简公也下令杀死正直的大臣庄子仪,子仪受戮之前就充满怨怼地发说:“吾君王杀我而不辜死人毋知亦已,死人有知,不出三年.必使吾君知之。”到了第三年,燕简公带着臣前往祖泽祭神途中,庄子仪手持朱杖出现,将简公击死在车上。

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图集三)


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图集三)


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图集三)


尽管报复的起因是君王无道,墨子也一再强调应该信鬼神之“赏贤而罚恶”,也就是将鬼之报复崇高化,但后世的鬼却还是一步步走向了恶怖的深渊。暂且不说地狱酷刑的慘绝人寰,不说牛头马面、夜叉,无常的形容恐怖,就是一般的游魂,也多数顶着一张腐烂不堪让人毛骨悚然的狰狞面孔,《聊斋志异》中的《画皮》这样描写道:“狩鬼,面翠色,齿如锯。”有时,鬼就这样将人吓昏迷,然后残害,更多的则通过伪装(通常伪装成漂亮的女子),吸食人的阳气、精血、甚至肉身班断而延续“生命”。

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图集三)


那些死于非命的落水鬼,还会引诱路过者入水,做他们的替身,周而复始,害死诸多无辜的生灵。于是谈“鬼”色变成为人类的通病,暗夜、荒斋,古墓、坟场也都成了禁忌,人们对鬼那种虔诚的景仰和祭祀很难再现。相反捉鬼作为一种赚钱的行业在封建王朝中风行着,老、病往往归咎于鬼之骚扰,于是乎,神婆、巫医们的生意异常红火,尤其在封闭的乡村,因为驱鬼而延误治疗时机,造成无法弥补的惨剧至今还时有发生。

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图集三)


本辑揭秘,终。史料内容网络皆可查询,如有见解不妥之处,还望各位看官老爷加以批评指正,老声码字不易,搜集素材也难,希望您多多支持,喜欢的朋友点点关注,点点赞,发表您专业的见解与评论,老声每日更新后续内容,揭秘更多趣闻。

注:本号旨在揭秘影视文学作品中的文史依据,不设专业知识,不属资深解答。文学创作,切勿迷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