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為何要處死於己有恩的上官婉兒?

公元710年(景龍四年)6月,一生窩囊的唐中宗李顯玩了一次足球式的“突然死亡法”,對於他的暴斃,從來也是眾說紛紜,有史書記載說是自然死亡法,也就是病死,而很多人卻認為想當武則天式女皇想暈了的韋皇后搞的鬼,是她為了終極權力,喪心病狂地和自己的也十分想當皇太女的女兒安樂公主,合謀把和自己相親相愛過了15年苦難流放生活的老公李顯親自毒死的(因為李顯當時已經對飛揚跋扈、目空一切的韋皇后的所作所為煩透了,於是先下手為強把他幹掉了,因為保不準那一天他醒悟過來對付自己),然後總攬政事,最後還為了一圓女皇夢,決意要幹掉李唐皇室的重要人物如相王李旦、太平公主甚至於李隆基等人。

唐玄宗為何要處死於己有恩的上官婉兒?

​據說,在此之前,一生跟隨武媚娘並偏袒武家的上官婉兒,做了一生中絕無僅有的利於李唐皇室的事,那就是和太平公主一起草擬遺詔,讓相王李旦出來參知政事,以中和或抑制當時鋒頭甚勁的韋氏一派政治力量,保大唐氣息於一線之間。

那麼,一生追隨武媚娘多有對李唐皇室不利的上官婉兒,為什麼政治態度突然來了一個180度的轉變呢?這個又得先講講關於她的一個小故事不可。

原來,上官婉兒的表兄弟王昱曾做過拾遺之類的官,對當時風雲變幻的政治氣象也是洞如觀火,並對自己的表姐妹上官婉兒附逆武氏很有意見,告誡說:“上往囚房陵,武氏得志矣,卒而中興,天命所在,不可幸也。三思雖乘釁,天下知必敗,今昭容上所信,而附之,且滅族!”反正就是叫上官婉兒離武家遠點,如果不想遭受滅頂之災的話。上官婉兒的母親也責備她,不過上官婉兒卻不聽,當耳邊風一樣,直到惱羞成怒的太子李重俊發動第三次“玄武門之變”做掉了武三思父子,並追殺附逆武氏的上官婉兒,開始知道了“怕”字是如何寫的。最後看到強勢出擊的太平公主,才見風使舵地下遺詔引相王輔政,算是為李唐勉強做了一次好事(也是迫於政治形勢的需要),後來當李隆基的官兵要殺她時,她還出示草擬的詔書爭取立功表現,向先殺進來的劉幽請求寬大處理,讓李隆基給她出路。

反正,第四次“玄武門之變”,就是在那種你死我活的磨刀霍霍之間突然發生的,雄才大略的李隆基先下手為強,把韋氏一派連根拔起,上官婉兒原本以為草擬詔書有功,以此作為向李隆基求免一死的籌碼,並盛裝秉燭迎接起事的官兵,但卻被決絕的李隆基下令斬殺處死,這一次上官婉兒沒能做成政治不倒翁,生命在如狼似虎的46歲年齡戛然而止,成了她玩得最得心應手最嫻熟的政治權力的犧牲品,嗚呼哀哉!

為什麼最會憐香惜玉的風流大帝李隆基,會對上官婉兒這麼決絕,很多歷史學家都認為,這是因為他最痛恨的就是作為中宗小老婆的上官婉兒不守婦道和武三思打得火熱,並經常在政治上偏袒武家,正是由於此種政治原因李隆基沒有輕饒她,儘管上官婉兒曾給李隆基以實質性幫助,並曾預言他有皇帝之相。

不過據說後來的李隆基卻有點後悔了,為自己這麼決絕斬殺一位亦師亦母的芳華絕代的大美女和大才女,而流露出了一點憐惜之意。開元年間,附庸風雅的唐玄宗李隆基,一是為了追思上官婉兒,二也是為了中華傳統文化做點好事,下令收集上官婉兒的華美詩詞,編成文集二十卷,由著名詩人宰相張說為之作序:“其詩風雅之聲,流於來葉……其人敏識聆聽,探微鏡理,開卷海納,宛若前聞,搖筆雲飛,成同宿構。古者有女史記功書過,復有女尚書決事言閥,昭容兩朝兼美,一日萬機,顧問不遺,應接如意,雖漢稱班媛,晉譽左媼,文章之道不殊,輔佐之功則異。”不可謂評價不高,儼然和古代任何有才名媛都可以比美,有人甚至還說詩歌是上官婉兒最後的救贖呢,因為永遠懸於頭上的權力之劍把罪臣之孤上官婉兒,為了生存而卑鄙得連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了。只是此集今佚,《全唐詩》僅收其遺詩一卷三十二首,也算是一個小小遺憾了。

在此,突然有了要比較唐朝歷史上三個著名才女徐惠妃、上官婉兒和薛濤的小小衝動。是的,她們都是史上有名的才女,尤以後兩位是古代傳世的少數著名女詩人之一,薛濤還曾和著名詩人白居易、劉禹錫、杜牧等有詩歌交流,她製作的用以寫詩的深紅色小彩箋“薛濤箋”曾風靡一時,成為珍品;她們都出身官宦之家,都是姿色過人的大美女加大才女,而且都是女神童,自幼聰慧,多才多藝,且是令很多男人慨嘆不如的“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的那種;也都是出名趁早的那種,名傾一時,而且都和官場扯不斷、理還亂,難道美女都是為富貴者準備的點心?不得而知。不同的是薛濤和權力核心的距離就比前兩位遠,但和詩歌卻是最近的一位。(據鼎湖聽泉《李隆基為啥處死於己有恩的上官婉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